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潤滑油中的基礎油

2021-09-01由 TriboStud 發表于 農業

潤滑劑什麼意思

潤滑油脂

(潤滑油和潤滑脂的統稱)

作為日常機械零部件正常運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直伴隨著我們的日常生活。古有“載脂載舝

(xiá)

,還車言邁。”意思為“車軸上油插緊鍵,直奔故鄉跑得歡。”表明衛國時期已經有給車子潤滑的意識了。各種各樣的潤滑油脂在裝置中起到潤滑最基本的作用,保障裝置安全運轉,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潤滑油脂的作用包括潤滑、冷卻、防腐、密封、傳熱、清洗、傳遞動力等作用。

潤滑油中的基礎油

圖1 內燃機中的潤滑油

潤滑油作為我們比較常見常用的潤滑劑,一般由基礎油和新增劑兩部分組成。基礎油不僅是新增劑的載體,更重要的是潤滑油的主體。在成品潤滑油當中,基礎油所佔比例隨潤滑油的品種和質量的不同而各有差異,一般發動機油中含有80%左右的基礎油。基礎油主要包括礦物型基礎油

(礦物油)

和採用化工合成得到的合成基礎油

(合成油)

兩大類。礦物油一般是透過石油蒸餾、物理分離和化學改質而得到,礦物油應用廣泛,用量大,價格低廉,來源充足,且效能已能滿足絕大部分的潤滑油要求。而對於特殊工況,類似於超高(低)溫等,礦物油不能滿足要求,要用一些特殊效能的合成油,擁有極強的抗氧化穩定性和極好的低溫流動性。

基礎油的分類

美國石油協會

(American Petroleum Institute,縮寫API)

和歐洲潤滑油工業技術協會

(Association Technique de l“Industrie Européenne des Lubrifiants,縮寫ATIEL)

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共同提出了新的基礎油分類法,該分類依據基礎油中飽和烴含量、硫含量和粘度指數

(Viscosity Index,縮寫VI。粘度指數表示一切流體粘度隨溫度變化的程度。粘度指數越高,表示流體粘度受溫度的影響越小,粘度對溫度越不敏感。)

,按照這三項指標將基礎油劃分為五類(表1)。

潤滑油中的基礎油

表1 美國石油協會(API)基礎油分類

Ⅰ類基礎油:屬於常規基礎油,採用傳統的“老三套”工藝

(溶劑精緻、溶劑脫蠟、白土補充精緻)

生產的基礎油,其氧化安定性不好,蒸發損失比較大,粘度指數比較低,硫含量比較高。

Ⅱ類和Ⅲ類基礎油:採用現代加氫工藝生產的基礎油可能是Ⅱ類和Ⅲ類油。Ⅱ類基礎油屬於常規減壓瓦斯油、加氫裂化尾油脫脂後加氫生產的產品。Ⅲ類基礎油需要用含氫量較高的原料脫蠟。

Ⅳ類基礎油:主要是聚α烯烴

(PAO)

,以前曾透過蠟裂解α烯烴聚合生產

(石蠟裂解法)

,目前國際上主要用乙烯齊聚α聚合生產

(乙烯聚合法)

。按照聚合度的不同,PAO也可以分為低、中、高相對分子質量三類。PAO無硫、磷和金屬元素,由於不含蠟,所以傾點低

(傾點是指油品在規定的試驗條件下,被冷卻的試樣能夠流動的最低溫度;傾點的物理意義是反映油品低溫流動性的好壞的引數之一,傾點越低,油品的低溫流動性越好。)

,粘度指數高。PAO邊界潤滑性比較差,自身極性比較小

(非極性油)

,對溶解極性新增劑的能力差,並且對橡膠密封有一定的收縮性。

Ⅴ類基礎油:除上述四類以外的基礎油總稱,主要包括合成脂、聚醚、烷基苯、甲基矽油、天然氣制合成油

(Gas to liquid,縮寫GTL)

等合成基礎油。合成基礎油一般具有傾點低、粘度指數高等特性。

我國目前沒有統一的基礎油國家標準,主要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石化等基礎油生產商在參考API分類基礎上,結合自己的生產實際制定企業標準。

*如有錯誤,請及時告知。謝謝!

參考資料:

[1] 韓秀山。 我國潤滑油新增劑發展現狀[J]。 化工中間體網刊, 2002(20):19-22。

[2] 薛飛, 陳炳耀, 楊善傑,等。 基礎油作用及其效能的認識[J]。 輕工科技, 2017,(011):28-29。

[3] 楊俊傑。 潤滑油脂及其新增劑[M]。 石油工業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