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楊梅枝枯病症狀表現,以及枝葉凋萎病防治技術管理

2021-08-27由 網紅時尚搭配 發表于 農業

防治技術有哪幾種

楊梅枝枯病症狀表現,以及枝葉凋萎病防治技術管理

一棵楊梅樹從種下到結果實,需要5年時間的精心管理,眼看自家的楊梅園中的植株出現了枯萎現象,且日漸嚴重,不少樹甚至整棵枯萎死亡。楊梅遭受凋萎病侵害,農戶除了心疼,也在努力摸索防治經驗。楊梅枝葉凋萎病,又稱楊梅葉枯萎病,屬生理性和侵染性疊加發生的系統性病害,一般7月下旬開始發病,9月至翌年3-4月集中爆發,發病速度快、傳染性強,如不及時控制傳播,可造成死樹甚至毀園,具有爆發性和毀滅性等特點。

一、楊梅枝枯病特徵:

1、發病時先是枝梢部位的葉片急性青枯,後逐漸枯黃、褐黃直至枯死

2、發病初始時一般不落葉,大概在1-2個月之後才逐漸落葉

3、發病初期時,枝梢發黃不落葉,形成黃枯枝與正常綠枝相間的樹冠;後期隨著病害加重就形成黃枯樹

4、頂枝和內膛枝均會發生,先是零星發病後逐漸擴充套件增多,有個發展過程

5、上部枯梢往往伴隨著枝幹韌皮部開裂、根系枯死,並且地下部根系死亡通常與地上部枯枝相對應

二、楊梅枝枯病發生原因

1、楊梅是淺根性植物,根系淺、主根不明顯,側根、鬚根發達,

而適宜楊梅種植區域多是梅雨天氣、雨量大,梅雨期結束後又持續晴天、烈日高溫,根系生長逆境較重,極易造成根腐,從而導致吸收營養受阻,生長勢轉弱、引發病原菌侵染

2、掛果過多:使樹體內的養分透支,採果後樹體存留的養分不足,抗逆、抗病能力減弱,越冬會使樹體受傷,易被菌源侵染

3、土壤狀況不良:楊梅枝葉凋萎病是系統性病害,在發生枯梢的同時往往伴隨著根腐,同時也影響著植株的根際環境,若在遇土壤粘重、板結、酸化,一是容易滋生有害菌的繁殖;二是使植株根系生長不良,吸收營養的能力減弱,導致植株生長勢減弱,抗病能力差。

4、楊梅採果後果農會放棄管理,不再打藥,而採果會造成大量的傷口,此時有正值高溫多雨,凋萎病菌易大量繁殖和侵染。

三、楊梅枝枯病防治辦法

楊梅枝葉凋萎病屬於生理性和侵染性疊加發生的系統性病害,病害的發生不但侵染葉片、枝梢同時也危害枝幹和導致根腐,其發生原因也與植株的生長勢弱、土壤狀況不良、根際環境惡化等多個因素相關聯,解決辦法要系統性的多方面下手,一方面要殺菌、一方面要復壯樹勢等。總的防治原則為:醫養結合、立體化用藥、改良土壤。

醫養結合:早防、重治;營養復壯。早防:要在2月上旬花芽萌動期就提早預防,此時楊梅樹體代謝強,營養汁液運輸活躍,病菌易繁殖、擴散。這時用藥可以提前殺滅病原菌,降低發病率。重治:7月下旬多雨、高溫是楊梅凋萎病開始爆發,在此高發期來臨時或初顯症時透過加大用藥濃度、縮短用藥間隔期來進行重治,一次性將病害控制住。營養復壯:楊梅枝葉凋萎病與樹體的生長勢弱有直接關係,透過給作物直接補充營養、提高其葉片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增強酶促反應等以達到作物健壯、免疫力增強的效果。

立體化用藥:因為楊梅枝葉凋萎病是系統性病害,上症後不但侵染葉片、枝梢同時也危害枝幹和導致根腐,所以要噴霧、灌根、刷乾等方式進行立體化用藥。

改良土壤:使用生物菌、有機肥調節土壤,調節酸鹼平衡、破板結、解除鹽漬化、改善根際環境,有益菌增多抑制有害菌的繁殖、促進根系生長。

具體操作:

施肥:多用有機肥和生物菌肥,增加土壤有機質、保持土壤蓬鬆透氣、改善根際環境,利於有益微生物菌群存活達到抑制有害微生物菌群的目的。

用藥:青枯立克、靚果安、潰腐靈屬中草藥製劑,透過灌根、噴霧、等方式,樹體吸收後可參與其營養迴圈,將潛藏在韌皮部的病原菌殺死並且其中的魚腥草素可修復受傷組織,阻斷病原菌的入侵途徑,同時還含有多糖類、氨基酸類、多肽類等營養物質,可直接為作物補充營養,植物自身所需物質,參與代謝迴圈,增強作物生長勢,提升其抗病抗逆能力

1,萌芽前:半個月至1個月用潰腐靈+有機矽+大蒜油噴霧,同時配合地力旺+青枯立克灌根

2,每次萌發新梢:靚果安+沃豐素+大蒜油噴霧1-2次

3,春梢生長期:靚果安+沃豐素噴霧2次

4,果實生長期:靚果安+有機矽噴霧2次

5,採果後:潰腐靈+沃豐素+地力旺(試用)噴霧,同時配合青枯立克+地力旺灌根。採果後造成大量傷口並且果柄處會有樹液流出,都是營養物質,病原菌會藉機大量繁殖,並從傷口入侵,用藥一是可殺滅菌源;二是可修復傷口阻斷病原菌的入侵途徑,降低發病率;三是為植物提供多糖、多肽、氨基酸等多種營養物質,復壯樹體,增強抗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