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地理乾貨 | 35條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識點>梳理(三)

2021-08-26由 高考小乾貨 發表于 農業

林木蓄積量怎麼算

21、土壤、土地與土地資源

土壤是陸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夠生長物的疏鬆表層。土地比土壤內涵豐富,除土壤外,土地還包括尚未形成土壤的岩石和岩石風化物。因此,土地是一個廣泛的概念。而土地資源是對人類利用而言的,指人類在目前和預見到的將來能開發利用的各種型別的土地。它既具有土地的自然屬性,又具有土地的社會屬性。

22、森林覆蓋率與林木蓄積量

森林覆蓋率是指森林面積佔土地總面積的百分比,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面積的佔有情況。

林木蓄積量則指森林面積上生長著的林木的材積總量,是測定一個國家或地區森林資源總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

23、草原、草地與草場

草原指生長在乾旱、半乾旱地區由旱生、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佔優勢的植被。

草地指被覆草原、草甸等植被的土地。

草場指用以畜牧的草原、草甸等的統稱。

草地屬於土地資源,而草原、草場屬於生物資源。

24、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

一次能源為沒有經過加工的天然能源;屬於自然資源。

二次能源是經過人為加工轉換後得到的另屍種形式的能源,不屬於自然資源如沼氣與人二沼氣;煤與煤氣、天然氣與液化氣、核能與核電等都是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的關係。

25、大農業與小農業

農業是利用動植物的生長繁殖,透過人工培養和養殖,來獲得農產品的一個重要的物質生產部門。其中大農業是指廣義的農業概念,主要包括農、林、牧、副、漁各業。而小農業是指狹義的農業概念,專指種植業。

26、耕作制度、複種指數與墾殖指數

耕作制度是指農作物的栽培方式(熟制、佈局等)及與之相配套的農技措施的總稱。

複種指數是一農業地區一年內作物播種面積與耕地面積之比。

墾殖指數則是一國或地區已開墾種植的耕地面積與其土地總面積的比例,三者在一定程度上分別及映出某地農業生產 力水平、耕地重複利用和開發的程度。

27、工業分佈與工業佈局

工業分佈是已形成的工業生產的地區分佈。

工業佈局除含有“分佈”的含義之外,還有把工業生產合理地安排在某地的意思。

28、人口流動與人口遷移

前者是未改變定居地的人口移動。如民工流動、旅遊和度假等。後者是指一定時期內人口在地區之間作永久或半永久的居住地的變動。二者的區別表現在是否有較長時間變動居住地。

29、環境容量與環境承載量

環境容量是對汙染物而言,是指環境對汙染物的最大允許量。

環境承載量是對人口而言,指一定區域內的自然資源所能養活的人數。

30、領土、國土與國土資源

領土和國土都是從國家主權的角度指一國主權管轄的也域空間。但領土是國家享有完全排他性主權的部分。

國土除領土外,還包括國家享有管理和使用權利但不具有絕對佔有權的海洋毗連區、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部分。

國土資源指一個國家主權管轄範圍內的一切資源的總和。廣義的國土資源是指國家的全部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口資源和社會經濟貸源。

31、熱島效應與溫室效應

熱島效應是指城市由於人口集中,工業、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為熱而使城市的氣溫高於郊區的現象。

溫室效應是指由於人類活動排放大量溫室氣體而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的現象。

兩者都是人類活動對氣候影響的結果,但影響的地域空間不同,熱島效應只侷限城市,而溫室效應具有全球性的特徵。

32、熱力環流與大氣環流

由於空氣冷熱不均而形成的空氣環流,稱為熱力環流,是大氣運動的一種最簡單的形式。大氣環流是指具有全球性的有規律的大氣運動,主要由低緯環流、中緯環流、高緯環流和季風環流組成。

兩者所參照的空間區域不同,熱力環境往往指小區域內的大氣運動,如城市風、海陸風、山谷風等。

33、寒潮與寒流

寒潮是指在特定的環流形勢下發生的一種大範圍劇烈降溫現象,是一種氣象災害。中國氣象局規定寒潮天氣標準:當冷空氣過境後,凡氣溫在24小時內下降10°C以上,且其最低氣溫又在5℃以下的,稱之為寒潮。

寒流一般指的是洋流中的一種型別,即由較低水溫海域流較高水溫海域的洋流。

34、氣旋、反氣旋與低壓中心、高壓中心

低壓中心、高壓中心是指氣壓的分佈狀況;而氣旋與反氣旋分別是低氣壓與高氣壓分佈區域的氣流運動狀況。

低壓中心因氣流由四周向中心輻合而形成氣旋,中心氣流上升,多陰雨天氣;高壓中心因氣流由中心向四周輻散而形成反氣旋,中心氣流下沉,天氣晴朗。

35、颱風與颶風

均是熱帶低壓(氣旋)強烈發展而形成的災害性天氣。因所處海域不同而名稱各異,分佈於西北太平洋上的稱為颱風,分佈於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稱為颶風。

地理乾貨 | 35條高中地理<易混淆知識點>梳理(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