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60萬人次關注!“三色講堂·智媒體與未來”第六期講座圓滿結束

2023-02-02由 紅星新聞 發表于 農業

網路關注人數多少人次

1月16日,由成都傳媒集團舉辦的“三色講堂·智媒體與未來”系列講座第6期《展望智媒體——智媒體的新想象力》順利開講,由科大訊飛傳媒業務線產品總監邵青、小冰公司技術總監楊偉民擔任演講嘉賓。

講座中,兩人對2022年的智媒體發展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產品新應用進行盤點,同時展望了2023年智媒體發展新趨勢。

整個講座透過紅星新聞客戶端、紅星新聞影片號、紅星影片微博進行全程直播,

截至目前,多平臺觀看總人數達60萬人次。

60萬人次關注!“三色講堂·智媒體與未來”第六期講座圓滿結束

▲邵青、楊偉民和主持人對話

未來媒體將進入深度互動時代

1月16日晚七點,《展望智媒體——智媒體的新想象力》講座正式開始。本次的三色講堂邀請到了科大訊飛傳媒業務線產品總監邵青、小冰科技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楊偉民兩位嘉賓。結合他們長期在人工智慧產品運用一線的鮮活實踐,邵青、楊偉民透過講述國民級產品背後的故事,激發人們對自媒體發展的全新想象力。

邵青分享的主題是《AI賦能媒體融合 促進行業創新發展》。在過去的一年,隨著元宇宙、虛擬人、AI創作等越來越多,邵青認為,“我們可以看到人工智慧的發展跟媒體生產密不可分,並且是一個螺旋狀上升、互相耦合的關係。”

隨著數字化時代來臨,包括科大訊飛在內的整個人工智慧行業也在進步之中。邵青談道,從語音識別來看,語音識別的進步目前是從過去單模態過渡到多模態的轉換。邵青解釋:“多模態是指在多人複雜的交流場景下,實現多人語音識別的場景。透過演算法創新,將錯誤率大大降低。”

60萬人次關注!“三色講堂·智媒體與未來”第六期講座圓滿結束

▲邵青

從語音合成來看,“語音合成顧名思義,就是將文字轉化為語音,它可以將我們平時一些媒體稿件自由地選擇出來,可以幫助我們要播報的語速、語調、說話人的聲線、聲紋等這些可變的多維度模組化實現技術突破,可以幫助媒體內容生產,實現更高效率、更精準、更快地釋出。”從機器翻譯來看,“根據深度學習演算法獲得了長足的進步。比如說我們的翻譯準確率從過去的70%、80%,現在可能達到了90%、95%的水平。”

在現場,邵青還介紹了“AI+傳媒數字化”的發展。藉助5G、AI為驅動力進行新聞採集、以智慧化驅動內容生產、透過演算法為核心進行內容分發、個性化與社交化交織的關係、消費與生產於一體的內容消費,“5G+4k+AI代表的是新的傳播速度和新的分發機制,以及帶來給消費者的新的互動消費體驗。媒體可能在未來是與使用者進行深度地耦合和互動。”邵青表示。

邵青認為,“未來4。0的(融媒體)時代,應該是進入深度互動的時代,代表著人工智慧不光需要從內容角度分析,同時也要對使用者畫像,對使用者行為進行大資料分析。”

AI數字人應用潛力巨大

講座的另一位嘉賓楊偉民,分享的是《跨場景創新:數字人在媒體數字化轉型中的應用》。“在‘元宇宙’概念火爆的影響下,AI數字人應用潛力提升。預計未來幾年,中國智慧媒體市場將在內容生產和創新應用環節拓展市場空間,市場規模穩定增長。”楊偉民認為,虛擬人作為人工智慧技術在傳媒行業應用的新形態,已覆蓋廣電、網路、APP等視覺化資訊傳播渠道,其在社交、傳播、營銷等領域的價值正在顯現,並逐漸融入大眾的日常生活,成為媒體融合發展常態化的標配。

60萬人次關注!“三色講堂·智媒體與未來”第六期講座圓滿結束

▲楊偉民

楊偉民以小冰公司與每日經濟新聞的合作為例,分享了每經AI智慧寫稿、每經AI虛擬主播、每經AI播控等具體應用。同時,楊偉民又分享了數字員工的具體應用,數字員工具備不同的形象、技能,以不同的職位服務在各行各業。其中,虛擬帶貨主播可7*24小時在直播間為觀眾講解產品並留言互動。

對於整個傳媒行業的發展趨勢,楊偉民認為,“我覺得不管整個媒體行業怎麼發展,最重要的是優質內容,這是整個媒體行業的根本。其次不斷地利用最先進的技術,與媒體行業相結合,同時藉助數字人打造優質IP。現在的傳播方式更多是媒體向用戶傳達內容,在未來讓使用者可以去選擇(內容)。”

傳統媒體如何借力新興科技媒體?嘉賓這樣說

雙方各自講座後,也和主持人一起進行了交流。楊偉民說,“整個2022年對我來講,印象最深的還是整個虛擬主播在媒體行業的廣泛應用。整個媒體行業都在嘗試用新技術做創新。因為虛擬主播效率高、不易犯錯、全天候線上等優點,極大地提高了內容生產效率。”

對於邵青來說,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AI繪圖,“2022年AI繪圖是一個非常火爆的概念,在下半年基本上佔據了全網熱搜。”在邵青看來,過去人工智慧在媒體行業承擔的更多是簡單的工作,文字創作較少,“但願2022年像機器人繪畫作曲可以作為一個開端,我覺得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作為傳統媒體,應該如何與新興科技媒體相融合?“過去,科技公司對媒體業務生產分三方面:智慧化生產、智慧化分發、智慧化互動。未來,智慧化的互動、人跟機器的互動、媒體跟使用者的互動等都是我們的切入點。”邵青表示。

紅星新聞記者 顏雪 圖片來自直播畫面截圖

編輯 黎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