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記憶中的供銷合作社

2023-01-25由 輕舟漫語 發表于 農業

區供銷合作社職位好嗎

有關國家準備恢復供銷合作社的話題,成了最近談論的熱點,這勾起了我許多兒時的記憶。

我出生於70年代,那時的供銷合作社(簡稱供銷社)位於幾里外的公社所在地,主要是銷售日用百貨和收購農產品,是整個公社的商業中心。

三排瓦房圍成一個四方大院子,朝南的瓦房是銷售百貨的場所,朝東的是工作人員的起居室,朝西幾個大倉庫,是秋季收購花椒、核桃等農產品的場所。

記憶中的供銷合作社

供銷社的貨架上琳琅滿目,暖壺臉盆、內衣內褲、襪子膠鞋、香菸蠟燭、毛巾肥皂、針頭線腦等,擺滿了百姓日常用品。

孩子們的目光則是被各色糖塊和小人書吸引。糖塊在那個年代算得上比較好的兒童零食了,孩子們吃過糖塊,會把豔麗的包裝紙小心展平收藏起來,時不時拿出來把玩。小夥伴還會互相交換,互通有無。男孩子們也會盯著《英雄鐵騎》、《荊軻刺秦王》、《敵後武工隊》、《草原英雄小姐妹》等小人書眼饞。如果得到一本,幾個小腦袋會立刻擠在一起迫不及待地翻看,小小的胸膛被英雄主義充滿。

醬油和醋通常放在大缸裡,買醋打醬油的人都是自帶瓶子,售貨員用一斤或半斤的“提子”小心舀出來,瓶口插上漏斗再灌進瓶子裡。

多種花色和“學生藍”的棉布成卷立在貨架或放在櫃檯上,花布一般用做女人或孩子們的衣物,“學生藍”的棉布一般做褲子或男人的衣服。後來才有了滌卡和的確良的面料。購買人講定所需的尺寸,售貨員拿起備好的尺子一二三的量好,然後用剪刀在標記處剪一個小豁口,沿豁口“嘶拉”一聲撕開。女人們會根據那聲音判斷所買的布料是否結實,俗稱“有勁兒或沒勁兒”。

記憶中的供銷合作社

供銷社也賣農藥和化肥等農用物資,大多帶有季節性,好像是政府統一調撥。臨近春節也會銷售鞭炮、海帶、滷肉的調料等年節品。

那時覺得供銷社的櫃檯好高好寬,漆成淡藍色的木製櫃檯圍一圈,只在櫃檯拐角的地方,有一處做成活動的,可以抬起來,作為工作人員進出的通道。

供銷社的工作人員屬於吃公家飯的,是令人羨慕的職業,拿的是工資,知名度也很高,可以說無人不曉。百姓的日常用品基本都是在供銷社購買,除非買一些大件才會到城裡去。大傢俬下里會評價那個售貨員態度好,那個說話“喪謗”,那個農產品收購員公平,那個苛刻等等。

村裡的婦女要到供銷社買東西,都會穿上出門的衣服,對著鏡子把頭髮梳利整,挽一個小布包,步行幾里地去買回一些布料、針線等。孩子們也會很樂意幫父母跑腿去打個醬油買個醋的,好等剩下點零錢買幾個糖塊解饞或買一本心儀已久的小人書。

記憶比較深刻的還有,在城市工作的嬸嬸回到老家,需要買什麼東西時,會讓我作伴一起去。兩個人一路說說笑笑,幾里地的路一會兒就到了。嬸嬸通常獎勵我一塊手絹,手絹多為白色,四四方方,四角繡著花邊,非常漂亮。

隨著社會的發展,集市廟會、私人攤點逐漸興起,日常用品種類更加豐富,價格更加靈活,農產品的銷售渠道也多起來,民眾有了更多的選擇,供銷社漸漸銷聲匿跡,留在了人們的記憶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