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將重建,2024年建成投用

2023-01-25由 北晚線上 發表于 農業

雙人墓地多少錢

位於豐臺區郭公莊的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是我國第一座漢代墓葬博物館,已建成開放數十年。近日,北京市發改委批覆大葆臺西漢墓遺址保護及博物館改建工程專案建議書,透過原址改建博物館,更好地展示漢代歷史文化標識。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將重建,2024年建成投用

專案效果圖

對墓室部分不擾動

1974年6月,大葆臺西漢墓在基建施工時被發現,這裡由西漢時期的兩座大型豎穴土坑木槨墓組成,屬於諸侯王級別的高等級墓葬,被認定為廣陽頃王劉建及其夫人的墓葬。

1983年12月1日,原址上建造的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對外開放,這也是我國第一座漢代墓葬博物館。然而,經過數十年洗禮,大葆臺博物館建築和設施已經陳舊,亟待升級。

北京考古遺址博物館館長楊志國介紹,設計和施工中將遵循“整體保護”與“最小干預”原則,將實現對墓室部分不擾動,儘可能保留歷史資訊。

這次批覆的工程除了遺址保護外,還將原址拆除重建博物館。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升級後,博物館建築面積將達到7600平方米。同時,將建設藏品庫區、藏品技術區、展示陳列用房、教育與公眾服務用房、業務研究用房、管理保障用房等。

造型取意漢墓形制

40多年前,大葆臺西漢墓首次透過考古發現證實了史料典籍中所記“黃腸題湊”,成為新中國發現的第一座“黃腸題湊”葬制的西漢諸侯王墓。

“黃腸題湊”是流行於秦漢時期的一種特殊葬制,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其“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頭皆向內,故曰題湊”。“就是黃色的柏木心拼湊在一起,堆出來槨室。”楊志國解釋道。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此次改建在設計風格、結構規劃及外立面打造上,處處彰顯漢代質樸、閎放的文化內涵。其中,博物館建築造型取意漢代墓葬形制,採用覆鬥式造型,四面放坡,配合以夯土立面材質,呈現漢代“黃腸題湊”高等級墓葬制式;主入口隔扇牆立面紋理提取“黃腸題湊”中的題湊形式,正面橫向紋理為“黃腸題湊”的延展面,側面為“黃腸題湊”的截斷面,巧妙運用了黃腸題湊葬制文化特點。

增加科普教育功能

“過去的展陳設施比較老舊,拆除改建後將升級運用3D掃描、VR等數字化科技手段。”楊志國說,重建後的大葆臺博物館注重發揮文物價值,補充完善文物保護、展覽展示、科普教育等功能,更好服務中小學生校外教育和科普教育。同時,還會把文物背後蘊含的價值透過展陳手段,轉化為普通觀眾能夠接受的語言。

此外,改建中也將透過採用綠色建材、裝配式結構、節水器具和節能電氣系統等,結合自然採光、通風等適宜技術策略,實現綠色低碳、節能環保。

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說,大葆臺西漢墓遺址保護已於2022年9月啟動,博物館改建工程計劃於2022年底開工,2024年建成投用。

(原標題:原址改建增功能 升級數字化展陳形式 大葆臺西漢墓博物館將重建)

流程編輯: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