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2023-01-23由 揚子晚報 發表于 農業

問他爸爸在哪裡的英語

《自然》(Nature)雜誌新近發表了一篇重磅論文,揭示帕金森病治療的新靶點,這是來自江蘇南通的南京大學校友張穎5年嘔心瀝血的成果。她經過與各路學者的激烈角逐,還獲得2022哈佛傑出華人生命科學研究獎。在科研道路上,張穎經歷了無數磨難,曾經想過放棄,但是最終堅持了下來,並且取得了理想的成果,還收穫了爸爸的獎勵。近日,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絡到張穎,她笑著告訴記者,她是看《揚子晚報》長大的,談到這次獲獎,她說:“很感恩一路得到的幫助,我會一直努力,一直在路上……”

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紫牛頭條】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美女校友發表頂級論文

為帕金森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

6月18日,哈佛傑出華人生命科學研究獎將舉行頒獎典禮,南京大學校友張穎榮獲該獎。

就在前幾天,她在《自然》(Nature)雜誌正刊發表了一篇論文,透過對丘腦環路的研究,首次揭示了帕金森病中運動以及非運動症狀的治病機制。

張穎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帕金森病患者主要會有運動方面的異常,最明顯的是手部顫抖。對於帕金森症運動方面的異常,目前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在進行研究,同時已有的治療方式也能夠對運動功能異常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但是,帕金森病患者還會遇到很多非運動方面的異常,包括抑鬱症等,但是目前為止沒有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我們的工作就是找到了一個丘腦的腦區,發現對那裡進行調控,可以同時改善老鼠的帕金森運動以及非運動功能。”這個研究揭示了帕金森病相應的分子靶點,為帕金森病的治療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自然》和《科學》(Science)、《細胞》(Cell)一起並稱為頂級三大期刊,是全球科學界普遍關注的最權威,最有影響力,學科最齊全的學術期刊。很多科研人員提到這三本雜誌時,乾脆取它們的英文首字母,簡稱為CNS。

張穎是江蘇南通人,和記者聯絡時,她笑言是看著《揚子晚報》長大的。

她家來自南通農村,父母工作非常認真努力,她說自己的父親非常有上進心,特別吃苦耐勞,透過一步一步努力,“將我們一家從農村帶到小鎮上,然後再從小鎮來到城市裡。”

這一路很不容易,張穎受父親影響非常深,“因為他一直教導我要樂觀,我們做科研,很多實驗都是失敗的,他教會我一定要樂觀地看待問題,所以爸爸對我的幫助非常大。我媽媽特別會激勵人,我遇到任何困難,她都能夠很好地鼓勵我。”

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潛心科研的

張穎

本科就讀南大生命科學學院

“仍懷念南大周邊美食”

在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張穎的學習成績都不算特別優秀,她在一個比較普通的鎮高中上學。不過進入高中之後,她突然開了竅,學習成績越來越好。

2008年高考的時候選南大生命科學專業,她覺得是機緣巧合,“我當時特別喜歡英語,想選英語專業,但是招生老師問我哪個科目比較好,我說英語和生物比較好,他就推薦了兩個院系,一個是英語系,一個是生命科學學院,說這兩個院系都非常好,但是生命科學學院的保研率更高一點。我父母覺得學生物學,以後可以做科學家,是一件非常自豪和光榮的事情,我就選了這個專業,進入南大生命科學學院。”

南大的鼓樓、浦口和仙林三個校區她都體驗過,大一的時候在浦口,大二大三在仙林,大四就跑到鼓樓校區去了。在浦口的時候,她還記得逛個街都要坐車過長江大橋,顛簸很長一段路才能到市區裡。她念念不忘南大鼓樓校區的“大叔水餃”,還有小粉橋的豬蹄、鴨血粉絲等美食。

2012年南大畢業之後,張穎進入浙江大學從事神經科學方向的研究,2017年獲得博士學位。博士畢業後,她於2017年7月去了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麥戈文腦科學研究所教授馮國平的實驗室做博士後研究,主攻方向是丘腦。

大腦的外側是皮層,丘腦處在大腦的中間,皮層中間包裹的區域就是丘腦。因為位置比較深,而且目前的研究技術不太成熟,相比於大腦中的其它腦區,目前科學界對丘腦的研究還不太深入。傳統上認為,丘腦僅僅起到一個“紐帶”的作用,收集來自各個器官的感覺資訊,將其傳遞到大腦皮層進行處理。隨著研究的深入,科學家越來越意識到,丘腦可能不僅是一個“紐帶”,它自身也可以參與到各種高階行為的編碼過程。

考慮到丘腦還有很多未知區域,張穎選擇它作為博士後研究的主要目標。

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美女學霸學習起來顧不上自己的形象

5年如一日地處在高壓工作中

“科研領域競爭很激烈”

有人認為科研工作超脫於現實社會,好像是個象牙塔,其實每個科研人員都頂著巨大的壓力在工作,張穎同樣如此。

她在做博士後研究期間,幾乎5年如一日,一直都在工作,只回國休假了一次,待了一個星期就匆匆返回實驗室,“實驗做起來是一個非常連續的大工程,如果中間離開的時間特別長,就沒有辦法儘早發表文章。”

她每天在實驗室裡待上八九個小時,每週工作6天,相對某些研究者來說可能不算太長,“但是我回到家之後,晚上的時間仍舊是忙工作,包括星期日,很少有時間不在想自己的課題,時時刻刻都處在工作狀態中,因為你不是為別人打工,而是為自己打工,你的專案能不能取得良好的進展是你自己的事情,如果進展不好,就得不到好的研究成果,那麼這幾年的時間就白費了。”

科研同樣面臨激烈的競爭,“每一個研究方向有很多個研究組,全世界很多人同時在做這個專案,但是發文章的永遠都是第一個人,誰能最先發出文章,誰才是最厲害的。如果有人搶先發表成果,後面的人基本上等於白做了,所以科研競爭是很激烈的。”

張穎的研究課題同樣有很多人在做,當她準備投稿的時候,發現有一個研究組剛剛發表了一個跟她做的研究方向特別類似的文章,這使她驚出一身冷汗,“我們看到那篇文章之後,就把投出去的稿件撤了回來,又用了半年的時間重新補實驗,並且把整個文章的框架都改了,最後才向《自然》投稿。”

她在這幾年來除了以第一作者在《自然》正刊發表一篇論文,還和夥伴一起在《神經元》雜誌(Neuron)、《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自然神經科學》(Nature Neuro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了成果。但是,這個過程並不順利,經歷過多次拒稿和修改實驗。

她不止一次對自己的工作產生過懷疑,曾經想過放棄科研道路。“有時候會想,做這個東西到底值不值。做一件事情,要考慮能做到多好,如果付出全力做好之後,得到的回報不是很好,能不能接受這樣的價效比?我覺得做科研的價效比還是挺低的,在我們做科研的這群人裡,充斥了一些特別聰明、特別有競爭力的一群人,可是科研的蛋糕就這麼大,這麼多人在裡面爭,壓力太大了。但是你如果去其他領域,並把做科研的這股子勁帶到其他領域去,相對而言你的競爭力就會比別人大很多。再加上其他領域的蛋糕可能比較大,所以可能最後獲得的成果就會比較多。”

她在做科研的過程裡學會了跟自己相處,適時地調整目標,不跟別人去對比。她在“小紅書”上和網友交流科研經歷時說,“我依然記得文章被《科學》雜誌拒絕的時候,好像我的天塌了,一個人在房間哭了好久,我覺得我沒有未來了。現在想想,很傻很可笑,人生很長,世界很大,何必糾結在一處!”

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她在小紅書上分享科研過程

發了頂級文章獲得爸爸獎勵

“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有網友說,能在CNS三大頂級科學雜誌正刊上發表論文,絕對都是“大神”級別的人物。貴州中醫藥大學副教授彭立4月27日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正刊發表研究論文,學校獎勵彭立個人100萬元。珠海澳門大學科技研究院在2021年釋出的博士後研究人員招聘公告中也曾表示,如果博士後在國際頂級學術刊物《自然》或《科學》發表論文,每篇獎勵100萬元。推出類似獎勵機制的機構還有很多。

美國科學界同樣非常認可在這三份雜誌發表論文的價值,不過現金獎勵並不多,張穎的父親為了鼓勵女兒,直接獎勵了50萬元。“我從小到大如果學習成績好,家裡就會獎勵一下。以前我在國內發文章的時候,學校會有各種獎勵,在美國做博士後期間,發文章基本上沒有什麼獎學金,我就覺得有點失落,開始跟家裡抱怨說,做博士後太窮了,平時也沒有什麼額外收入。然後我爸爸就讓我踏踏實實搞科研,‘發了文章我來給你獎勵’。”

南大美女校友在頂級期刊上發表重磅論文:想回國工作,懷念南京的鴨血粉絲

生活中的張穎

張穎的父親說到做到,論文在《自然》官網一上線,家裡的50萬元獎金就到賬了,“我媽說要有儀式感,所以獎金基本上是跟文章上線同步的。”

博士後研究即將結束,張穎想回國,正在積極尋找工作。

最近她還得到一個好訊息,經過與各路在CNS發表過研究的“大神”激烈角逐,她獲得了博士後期間的第一個獎項:哈佛傑出華人生命科學研究獎。導師得到這個訊息後,非常興奮地給整個實驗室發郵件報喜。張穎說,“這個獎屬於我,也屬於我的合作伙伴,很開心很感恩!這個獎對我們,是前段工作的獎勵,也是以後工作的激勵,我們希望在2023年,給大家帶來更多的驚喜!一直在努力,一直在路上……”

紫牛新聞記者|

宋世鋒

編輯|

張冰晶

剪輯|

萬惠娟

主編|

陳迪晨

素材來源:

受訪者提供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

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紫牛新聞常年法律顧問:

北京大成(南京)律師事務所唐迎鸞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