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二次遞交招股書 蕉下能否繼續衝刺城市戶外第一股

2023-01-22由 北京商報 發表于 農業

高蕉是什麼蕉

為了上市,蕉下二次遞交招股書。近日,蕉下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蕉下”)向港交所更新招股書,擬主機板掛牌上市。相比首次招股書內容,此次蕉下新增了2022年上半年的業績概覽,其中,上半年蕉下營收較去年同期增長81。3%。廣告營銷開支佔比下降到11。9%,擺脫頭輕腳重的經營方式。但從銷售渠道看,蕉下近80%銷售額均來自線上電商店鋪。可見,蕉下想要順利上市,不僅要加大實體線下店鋪的投入佔比,還要在產品研發上下功夫,蕉下未來要做的可能還更多。

二次遞交招股書 蕉下能否繼續衝刺城市戶外第一股

利潤扭虧為盈

做傘具起家的蕉下如今已向城市戶外方向多棲發展。蕉下遞交的更新招股書中顯示,2022年上半年蕉下實現總營收22。1億元,實現淨利潤 4。9億元,和去年同期0。35億元的虧損相比,有著近15倍的增長。

從產品品類來看,服裝品類成為上半年發展重頭戲。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服裝品類單品數量153件,新增單品111件,總銷量610萬件,實現收益7。92億元,在總收益中的佔比由去年同期的25。4%上升至35。8%。而傘具收益佔比卻大幅下跌,由去年同期的26。7%下降至11。8%,共56款單品,實現收益2。61億元。餘下品牌帽子、口罩和墨鏡,分別實現收益4。97億元、2。84億元和1。57億元 ,分別佔比22。5%、12。9%和7。1%。

在付費客戶方面 ,天貓旗艦店的付費客戶總數由450萬人增長至550萬人,其中天貓旗艦店在2019-2021年的復購率分別為18。2%、32。9%及46。5%。由此可以看出,線上的回頭客越來越多。

在營銷和研發方面,頭輕腳重的經營模式有所緩解。今年上半年,蕉下在廣告及營銷方面花費2。64億元,支出佔比由去年同期的23%下降至11。9%。在研發層面,蕉下擁有172項專利和56項申請中專利,研發開支0。63億元。

線下市場亟待開啟

儘管上半年蕉下利潤扭虧為盈,為接下來的入市提供強大的業績支撐,但蕉下在發展過程中依然存在不少的問題。

線上和線下收入的不對等是蕉下開啟品牌知名度的一大掣肘。據招股書顯示,今年上半年線上店鋪實現收入14。61億元,佔比66。1%,電商平臺實現收入2。47億元,佔比11。2%,分銷商實現收入4。07億元,佔比18。4%。零售門店實現收入0。95億元,佔比4。3%,其中自營零售門店41家、合作零售門店58家,共計99家,較去年同期的66家門店有所增長。可見,即使線上下渠道的門店增加了33家,但業績貢獻上並不明顯。

作為想要跨界城市戶外領域的品牌,線下產品的體驗可以幫助消費者增加對品牌的認知,和自營渠道近18億元的收入相比,零售渠道不足1億元的收入極為“可憐”。對此,時尚領域專家張培英指出,由於當代“露營潮”的火熱,整個露營行業的銷售呈指數式增長,蕉下跨界城市戶外有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在發展的過程中,使用者的產品體驗極為重要,不能僅立足線上發展,還要線上下渠道加大投入力度,從而擴大產品受眾面,促進消費者心中品牌信譽度的增長。

只有專注產品研發才是品牌經久不衰的保障。由於營銷和研發比例支出的不對等,儘管產品銷量一直領先,但在2021年上半年,淨利潤卻虧損0。35億元。對此,張培英認為,對於主打科技的公司,研發佔比應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品牌想要維持更長久的生命力,需要把重心放在研發核心產品和剛需產品上,加強與同類品牌的差異化競爭。

知名度難題待解

從防曬品牌到城市戶外品牌,蕉下不斷擴張產品品類,向城市戶外轉型,無非是看重城市戶外板塊頗為可觀的發展空間。

根據灼識諮詢的報告,2021年中國鞋服市場零售額為3。0萬億元,預期到2026年將再擴大1。2萬億元至4。2萬億元。其中,休閒和運動鞋服兩大細分市場,預計2021年至2026年將分別以9。3%和10。7%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遠超整個行業6。8%的增長率,這與蕉下著重服飾和鞋履的發展策略不謀而合。

在張培英看來,作為中國新興的知名品牌,掛牌上市成為蕉下開啟知名度與國際接軌的重要契機。隨著戶外行業的發展,已經由小眾愛好變成日常普及的活動,在細分賽道面前,蕉下面臨的競爭將更為激烈,因此為了開啟知名度,獲取來自消費者的認知,達到高黏性、高忠誠度的發展模式,營銷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未來,其不僅要在產品線上做出延伸,還要在產品領域不斷擴張。這樣才能覆蓋更多的消費者需求和佔領市場份額,在穩定的客源基礎上精細賽道產品。

在品牌發展過程中,質量是第一要素,也是品牌發展的基礎。要客研究院院長、奢侈品專家周婷強調,採用代工廠模式發展的奢侈品行業之所以能成為行業龍頭,不僅在於設計,更在於奢侈品品牌能夠把控生產產品的質量,對產品生產製定嚴格的標準,同樣作為代工廠發展模式的蕉下,未來仍要在代工廠的品控把握上加大功夫。

“只有好的產品,才能有好的品牌。”周婷指出。

北京商報記者 趙述評 實習記者 王思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