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2023-01-18由 卿卿知史 發表于 農業

如夢令裡的綠肥紅瘦是指什麼季節

前言

古人將“梅、蘭、竹、菊”稱之為四君子,又將“松、竹、梅”譽為歲寒三友,由此可見,梅花在古代文人心中的地位一直是極高的。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梅花的外形美但不妖冶,氣味芳香開於嚴寒,自古便深受中國文人的喜愛。

在凌寒傲雪中獨自盛開的梅花自古便有“霜美人”和“冷美人”之類的稱號,一直是古代詩歌一重要意象,但真正將梅花推向文學頂峰的還是宋朝文人。

毫不誇張地說,宋朝人對梅花的欣賞已到達了登峰造極的程度,中國歷史上有許多關於梅花的典故、詩篇、繪畫都起源於宋朝。

王安石、蘇軾、秦觀、范成大、陳亮等人都寫有多梅花詩詞傳於世間,宋人對梅花的喜愛甚至還改變了元明清百姓的生產生活。

由於宋朝的時代背景特殊,文人地位達到空前的高度,這種獨特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文化背景使得宋代文人毫不吝嗇地將個人情感寄在了梅花當中。

透過梅花抒發個人堅韌、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情懷。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梅花在宋朝達到頂峰與特殊的時代環境有關

梅花入詩是六朝時出現的事情,六朝時社會動盪,民不聊生,文化不受限制的發展,一部分文人將目光放在了梅花上,並以梅花為意象,創作了諸多詩篇。

從六朝到隋朝,文壇名人創作了數十篇詠梅文章、詩詞,這些文章、詩詞將梅花的個性淋漓盡致地展現了出來。

賦予了梅花哀傷和憂愁的特點,堅韌高潔逐漸成為了人們對梅花的刻板印象,對宋朝崇拜梅花奠定了通識基礎。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古人說“唐愛牡丹宋愛梅”,牡丹與梅花的區別與唐宋兩

朝代的區別息息相關。

唐朝富貴繁華、嬌豔無比,就像那朵開的最繁盛的牡丹花,而

宋朝則

不同,宋朝積貧積弱、風雨飄搖、社會動盪、百姓心中充滿了不安全感

唐朝兵強馬壯、社會開放、百姓富足,人們願意去追求奢侈,而宋朝則不同,趙匡胤透過陳橋兵變上位,之後重文輕武,極力壓制武官的發展,使得宋朝邊境一直不安穩。

這種社會環境使得宋人一直生活在惴惴不安之中,越到後來,他們對未來的期待就越悲觀,越到未來,他們就越需要一種新的文化抒發內心的悲痛。

正因如此,宋朝才分外追捧梅花、蘭花、竹子這些代表著優雅清冷的意象。

宋朝建國之前經歷了長期的動亂,從五代十國到藩鎮割據,百姓們見慣了統治者的暴虐和政權的短暫。

在武人統治的時代,人人都過得朝不保夕,宋朝統治者為了不讓自己的輝煌變成驚鴻一現的曇花,建立了新的政治制度,改變了宋朝文人的性格。

宋朝民間甚至還流行過一句俗語叫“做人莫做軍,做鐵莫做針”。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正是因為大家都不願意去當武將,因此宋代男人才失去了尚武精神,慢慢的,宋朝男性的體質越來越差,性格越來越細膩、敏感、脆弱,把目光放在了山水花朵上。

靖康之恥發生後,帝王被敵人擄走,宋朝從睥睨天下的王朝成為了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導致了社會環境的低迷和文人審美的病態。

那些不滿於國破家亡的文人,為了抒發內心的情感恩,表達個人的高潔,向梅花賦予了君子的人格。

他們常常以君子比喻自身,用梅花抒發心中的苦悶。

例如

歐陽修在《對和雪憶梅花》寫道,

“窮冬萬木立枯死,玉豔獨發凌清寒,鮮妍皎如鏡裡面,綽約對若風中仙”

在時代背景和文人地位的雙重對映下,梅花成為了宋朝的國花,也成為了君子堅毅的代表。

時至今日,大家也經常會用梅花來感嘆人生的不如意,梅花已然植根於中華文化的深土沃壤裡無法抹去了。

梅花的美人形象、君子形象、堅毅形象以及隱士形象

蘇軾在讚頌梅花的時候,提出了“梅格”這一突出理念,他認為梅花的核心特點不在於葉子的翠綠和花枝的青,而在於梅花在傲雪中盛開的英姿。

梅花多開於冬季,每當寒風呼嘯,大地覆雪,萬物蕭瑟之時,梅花便會在這一片白雪中獨自綻放自己的美麗和香氣。

正如

蕭泰來在《霜天曉月》中所言,

“千霜萬雪。受盡寒磨折。賴是生來瘦硬,渾不怕、角吹徹。清絕,影也別。知心惟有月”

蕭泰來強調了梅花的君子氣質,他說梅花的瘦硬,不畏風雪折磨,與在春夏季節盛開的繁花迥然不同,。

在蕭泰來的眼中,梅花是清冷的、孤傲的、堅韌的、孤芳自賞的,這種特性與許多抑鬱不得志的文人所處的環境非常相像。

除了蕭泰來之外,許多在官場上壯志未酬,受他人打擊的官員也會用凌寒獨自開的梅花去反襯環境的惡劣和個人的高潔。

在宋朝文人的眼中,梅花是堅毅之花,它可以衝破環境的壓制,突破外界的阻撓,在寒天凍地之中留有一絲清香。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冰天雪地的生長環境既賦予了梅花堅韌的君子形象,也賦予了梅花隱士形象

,梅花

多生

清幽之地

如朱敦儒《鷓鴣天·西都作》所說的一般,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分付與疏狂。曾批給雨支風券,累上留雲借月章。詩萬首,酒千觴。幾曾著眼看侯王?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有人喜愛在繁華的亂世中,有人喜歡追逐名利、渴望王侯將相,還有人喜歡無拘無束、瀟灑自在,在自己的一片天地中自由生長。

在幽閉環境下的梅花正如勇於歸隱的君子一般,耀眼獨特。

宋朝時期,有許多歸隱的隱士也經常會使用梅花來表達自身志氣與格調。

其三,梅花有美人之形象。

古人總喜歡將花賦予美人的性格,梅花也成為了“清冷佳人”的代名詞,姜夔所寫的《疏影》就傳神的刻畫了幾個與梅花相關的故事。

在他的筆下,梅花與遠赴萬里去和親的王昭君聯絡在了一起,為梅花平添了幾分蕭瑟之感和悽美之情。

其四,梅花成為了清流的主要意象,成為了文人雅士推崇的淨土。

梅花代表潔淨與純潔

,天然帶

有一種拒絕世俗汙染的意識

例如

卜算子

·

詠梅

所說的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

寂寞開無主

均體現了梅花的志潔高尚和操守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宋代文人所處環境不佳,國仇家恨始終是文人士大夫心頭避不開的一塊陰霾,因此他們急於尋找一片淨土,淨土信仰的審美文化就這樣紮根在了宋朝文人雅士的心頭。

因此,梅花對於宋朝人來說,不僅代表著隱逸高潔、悽美更代表著,淨土與信仰,代表著他們窮極一生的追求,故而也就不難理解梅花審美文化在宋代但比比皆是了。

梅花

潔淨、

梅花清冷

梅花淡雅

梅花堅毅

,冷峻的生活環境為梅花帶來了

堅毅之感,

憑添

了幾絲

悲情色彩

因此

隨著時代的發展,梅花發展到

清朝後

也由先前的形象而衍生出了一絲病態

梅花之風氣在文化、經濟方面的體現

宋朝是一個理學興盛的朝代,宋朝統治者規定宋朝文人均應該以學理為先,時間進入到南宋之後,理學逐漸發展成為了宋朝的官方哲學。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理學強調

存天理

滅人慾

”,

強調

三綱五常

等級分明

注重主觀的意志力量

注重氣節品德

強調個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而梅花被文人所賦予的形象則與理學所推崇的思想觀念重合

,在統治者的推崇下,梅花也成為了不少文人學子進入仕途的一個重要途徑。

從以上種種層面均可以看出梅花之於宋朝文壇來說至關重要,但梅花也並不全是文人的主動選擇。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宋朝是一個商業高度發展的朝代,隨著商品經濟和手工業的發展。

商人手中的財富日益累積,遠遠高過了文人手中的財富,這樣的社會現象引起了文人的不滿。

南宋以後,朝廷逐漸放寬了重農抑商的國策,給了商人一些發展機會,這些都引起了文人的不平之氣。

因此急於尋求平衡點的文人是不可能去吹噓奢侈之風的,他們只能從梅花的身上抒發自己的不滿。

凌寒獨自開:宋朝風雨飄搖下的梅花

綜上所述,梅花之所以會在宋朝興起,既是宋朝文人的主動選擇也是迫於無奈的表現。

不過不論是什麼造成了梅花的繁盛,梅花都已然成為了中國美學史、中國文學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了。

參考文獻

1。《宋史》

2。《卜算子·詠梅》

3。《鷓鴣天·西都作》

4。《疏影》

5。《霜天曉月》

6。《對和雪憶梅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