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2023-01-16由 鴻飛指財 發表于 農業

迴歸係數是負值代表什麼

路網密度的增加,意味著該地區交通運輸強度的增加,主要是在經濟發展水平、群眾生活水平提高的背景下,機動車數量在快速增加,機動車對化石能源的消耗是造成霧霾汙染的另一個重要來源。除了能源消費結構的空間滯後項在反距離權重矩陣下未透過顯著性檢驗,其他解釋變數的空間滯後項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顯著,這表明能源使用效率、能源消費結構、人均財富、人口密度、產業結構以及交通運輸對霧霾汙染可能存在空間溢位效應。

為進一步明確空間溢位效應真實存在,計算並檢驗了兩種空間權重矩陣下基於模型分解得到的直接效應、空間反饋效應和空間溢位效應。由於採用的是動態空間面板資料模型,因此直接效應、空間反饋效應、空間溢位效應可以劃分為短期效應和長期效應。同一因素的影響方向在兩種空間權重矩陣下並不完全一致,但由於W1的長期效應均不顯著,這裡以W2為例進行討論。

能源使用效率。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能源效率對本地區霧霾汙染的直接效應和空間反饋效應顯著為正,空間反饋效應分別為1。773和2。753,表明能源效率的提高使得本地霧霾汙染更加嚴重,但空間溢位效應顯著為負,分別為-8。296和-7。771,表明能源效率的提高對周邊地區的霧霾汙染具有改善作用,這是因為周邊地區透過採用高新技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時,其他地區也會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繼而降低霧霾汙染。能源消費結構。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從直接效應和空間反饋效應結果來看,煤炭佔能源消費總量比重上升會使本地霧霾汙染程度惡化,而且短期內空間反饋效應並未發揮作用。但空間溢位效應顯著為負,分別為-0。347和-0。753,可能的原因是,鄰近地區由於煤炭消費比重較高引致的霧霾汙染,會由於空間相關性,使得本地霧霾汙染有所升高,本地區居民和就會增加環境治理訴求,加大霧霾治理力度,促使本地霧霾汙染改善。

人口密度。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來看,這一指標對本地區霧霾汙染的直接效應和空間反饋效應均顯著為正,但短期空間溢位效應顯著為正,長期空間溢位效應顯著為負,這說明人口在鄰近發達地區集聚能夠緩解本地霧霾汙染,這是因為隨著人口的轉移,霧霾汙染也實現了轉移,發達地區由於人口的規模效應,霧霾汙染越來越嚴重,欠發達地區人口的規模效應得以減緩。

產業結構。第二產業比重增加對本地區霧霾汙染的短期直接效應和空間反饋效應不顯著,長期直接效應和空間反饋效應顯著為負,分別為-4。252和-4。455,但周邊地區霧霾汙染的短期溢位效應顯著為負,長期溢位效應在5%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為正。從短期來看,周邊發達地區為了使當地環境質量有所改善。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將高耗能、高汙染產業轉移至欠發達地區,環境汙染也產生了轉移,使得該地區汙染水平上升,但是周邊發達地區汙染水平降低,同時對該地區的空間反饋效應也會降為負值。長期看來,之前霧霾汙染處於較高水平,會使得當地加強環境規制,使得霧霾汙染水平降低。機動車輛。無論從短期還是長期看,路網密度對本地區霧霾汙染具有顯著促增效應,但是周邊地區路網密度對本地霧霾汙染具有顯著負向溢位效應。

究其原因,路網系統比較發達的地區,一般是經濟發達、政治文明的地區,會在一定程度上吸納周邊欠發達地區的人口和要素,緩解周邊欠發達地區因人口、要素的規模效應而造成的霧霾汙染。由於中國區域發展水平差異較大,在不同區域霧霾汙染形成的驅動因素也可能存在差異。為了進一步考察迴歸結果的穩健性,按照“四大板塊”進行探討,即東、中、西、東北地區,關於“四大板塊”的具體劃分。

在模型基礎上,根據Wald、LR檢驗和Hausman檢驗的結果,東部、中部地區估計仍然選用固定效應的空間杜賓模型,西部和東北地區選擇隨機效應的固定效應模型。分地區的迴歸結果不難看出,各地區影響霧霾汙染的因素不盡相同,各區域的影響因素進行彙總,具體看來: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從空間維度上看,各個地區的霧霾汙染都受空間滯後因素影響,本地區的霧霾汙染程度會受到周邊地區霧霾汙染的正向影響,且中部地區的p值要明顯大於東部、西部和東北地區。以東部地區為例,鄰近地區霧霾汙染水平上升1%,本地區霧霾汙染水平上升0。442%。從時間維度上看,東部、中部地區霧霾汙染具有明顯路徑依賴特徵,以中部地區為例,上一期霧霾汙染水平上升1%,下一期霧霾汙染水平上升16。761%。

能源使用效率使得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霧霾汙染。能源使用效率僅在東、中部地區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但東部地區的迴歸係數為負值,與中部地區的迴歸係數符號相反。這說明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為中部地區帶來了負面影響,中部地區能源使用效率提高1%,霧霾汙染水平提高3。129%,可能是因為能源回彈效應發揮了作用。

以山西省為例,2000年能源使用炭消費比重的下降使得東、中部地區霧霾汙染緩解,卻加重了西部地區霧霾汙染。能源消費結構在東、中、西部地區透過5%的顯著性檢驗,東、中部地區迴歸係數為正值,與西部地區的迴歸係數符號相反。西部地區煤炭消費比重每上升1%,霧霾汙染水平下降0。113%,可能是因為西部地區在承接東中部地區產業,工業發展呈重工業化,雖然能源消費結構在不斷最佳化,但能源消費總量在上升,使得霧霾汙染越來越嚴重。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經濟增長與霧霾汙染在中、西部地區呈“N”型趨勢。經濟增長這一指標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透過1%和5%的顯著性檢驗,且一次項、三次項係數為正,二次項係數為負,說明經濟增長與霧霾汙染呈“N”型趨勢,與全國趨勢一致,此處不再贅述。人口密度的增加有利於中部地區霧霾汙染治理,卻加劇了東北地區的霧霾汙染。

人口密度這一指標在中部、東北地區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但東北地區人口密度的迴歸係數為正,中部地區人口密度的迴歸係數為負。這可能是因為中部地區人口的集聚效應大於規模效應,人口的增加能減緩霧霾汙染。人口是影響東北地區霧霾汙染的關鍵因素,人口密度每增加1%,霧霾汙染濃度增加3。179%。第二產業比重與中部地區霧霾汙染的變化方向相反。

第二產業比重這一指標在中部地區通過了1%的顯著性檢驗,在東北地區透過10%的顯著性檢驗,但中部地區產業結構的迴歸係數為負,第二產業比重每上升1%,霧霾汙染水平下降8。797%,與預期不符。可能的原因是,中部地區由於獨特的區位優勢正在承接東部地區的第二產業,二產比重越來越高,而霧霾汙染卻有減弱趨勢。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路網密度與東部、東北地區的霧霾汙染反方向變動,與中部地區霧霾汙染同方向變動。路網密度這一指標在東部、中部、東北地區通過了5%的顯著性檢驗,中部地區的迴歸係數為正,東部和東北地區的迴歸係數為負。其中東北地區路網密度每增加1%,霧霾汙染濃度下降0。227%。

這可能是因為東部和東北地區雖然路網密度逐年增加,但是油品品質升級、技術水平提高,車輛排放汙染物較少,減緩東部和東北地區的霧霾汙染。能源使用效率空間滯後項與中、西部霧霾汙染同方向變動,與東北地區霧霾汙染反方向變動。能源使用效率空間滯後項這一指標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均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但是中部、西部地區係數為正,東北地區係數為負,表明鄰近地區能源效率提高會導致中部、西部霧霾汙染嚴重,東北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其中西部地區鄰近地區能源效率每提高1%,西部地區霧霾汙染水平升高0。36%。

能源消費結構空間滯後項的升高使得中部、東北地區霧霾汙染加劇。能源消費結構空間滯後項這一指標在中部、東北地區係數為正且在1%的統計水平上顯著,表明鄰近地區煤炭消費比重升高不利於本地區治理霧霾。其中東北地區能源消費結構空間滯後項每上升1%,霧霾汙染水平提高0。472%,可能的原因是能源消費存在空間溢位效應,鄰近地區能源消費增多,使得本區域的能源消費也增多霧霾汙染濃度較高。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首先建立了一個新指標能源消費密度代表能源消費規模,分析了能源消費規模與霧霾汙染之間的關係,並驗證了能源消費規模與經濟增長、人口密度、產業結構和交通運輸息息相關,其次基於2000-2012年中國省域面板資料,建立空間杜賓模型探究能源使用效率、能源消費結構和能源消費規模對霧霾汙染的影響,並將其影響效應分解為空間反饋效應和空間溢位效應,最後按照“四大板塊”分地區進行迴歸,探索影響因素的區域差異性。

由於霧霾汙染存在空間正相關性,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消費規模都會使霧霾汙染進一步惡化,能源消費結構的最佳化使得霧霾汙染減緩,這些影響因素不僅會使本地霧霾汙染受到影響,也會對鄰近地區產生影響,在區域之間影響霧霾汙染的因素存在不同之處。

因此,從能源消費與區域協同兩個角度提出治理霧霾汙染的對策建議。能源消費作為霧霾汙染的關鍵影響因素,在使用過程中提高煤炭清潔技術水平,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最佳化能源消費結構,減少能源消耗總量,霧霾汙染一定會逐漸改善。我國需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並將此技術應用到能源使用方面,提高能源利用率。

為什麼能源使用效率使東部地區霧霾汙染減弱,卻加劇了中部地區?

但是研究發現能源使用效率提高反而加劇了霧霾汙染程度,與預期不符,究其原因是能源回彈效應發揮了作用。因此制定能源時,在考慮技術進步引起能源使用效率提高的同時,也要注意控制能源消費總量的增加,即要弱化能源回彈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