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村趕鄉街——插甸

2023-01-12由 鳳吹雲走B9 發表于 農業

農村的街叫什麼

轉載自百家號作者:武定看點

趕鄉街

李紹德

插甸街歷史悠久,久負盛名,舊時逢屬雞、兔日趕集,就是民間所說的“七天兩頭街”現在固定星期一為趕集天。

是日,恰逢插甸街,我早早起床,迎著山村清新的山風,順著新建的水泥路朝街子奔去。一路腳步輕快,心情愉悅。道路兩旁,有鬱鬱蔥蔥的高高的玉米,也有笑彎了腰的水稻。斜坡上的核桃、板栗掛滿枝藤,遠山雲霧繚繞,濃綠觸目皆是。

農村趕鄉街——插甸

半路上,遇到了3個趕集的孩子,每人嘴裡含著一個棒棒糖,腳步輕捷,像小鹿一般。其中1個孩子手裡拿著一撮野生重樓苗,肩上的竹籃裡放著苤菜根,靦腆中高興地告訴我:折耳根是她媽媽昨天挖的,野生重樓苗是她和小夥伴到山裡找的。她找到了20棵,按每棵5塊錢的價格,重樓苗能賣100元。她和小夥伴趕個早市,到街子上早賣完早回家。

聊天中,不知不覺就能望見插甸街,坐落在大山皺褶裡,順著山窪形成了近1000米長兩條十字路的街道,其餘岔道有幾條。到了街頭,摩托車、三輪車、小貨車、微型車已經停放著好多,尤以摩托車最多。山裡人家,上山種地摩托車最方便,一腳油門,坡坡坎坎全部被“拿下”。

街上早已經沸騰開了,四路八山的村民都聚攏來了,就連遠隔數十公里的武定、祿勸、元謀、祿豐的經商戶也早已擺攤營業。

農村趕鄉街——插甸

農貿市場,各式各樣的山裡蔬菜格外惹人喜愛。綠茵茵的野芹菜、水香菜、青菜白菜,紅通通的老品種酸茄,滿身小刺的“袖珍”野生苦瓜,紅綠相間的豆角,紮成小把的魚腥菜和各種野菜根,彎彎尖尖的辣椒,拖著尾巴的藠頭,剛剛脫去“外衣”的玉米,圓的、葫蘆形的大大小小的南瓜,黃澄澄的芒果、紅通通的火龍果和滿是兒時記憶的老品種葡萄等等,在簡單的討價還價、稱斤過兩中與買家“結緣”。

街上還有賣豬肉、活魚、鮮牛肉、烤鴨、豬頭肉的,賣豆粉、包子、餌絲、玉米粑粑、苦蕎烤粑粑、涼拌菜、火腿腸、雞柳的,賣棉花糖、氫氣球的。本土的原生態“山貨”與外地來的“乾貨”在市場上形成了鮮明獨特的“氣質”。

而我更鐘愛帶著農家味道、山野氣息的山貨。幾串老品種葡萄,讓我在清香酸甜中尋到了久違的兒時記憶;一碗豌豆粉,伴著酸醋、辣子油、芫荽、大蒜的酸爽下肚,一如人生的酸甜苦辣;一塊苦蕎粑粑,苦涼味中泛著微微的甜,腦海中都是漫山遍野的蕎麥花開;一個黃澄澄的玉米,青甜鮮香都是“媽媽的味道”;一把農家制作的幹茶,給你在熱氣氤氳中慢慢咀嚼人生;一捧花紅豆,播種之時便是希望萌芽的守望……

隨後到了大牲畜交易處。這裡稱為全州第二大牲畜市場,有上萬頭子豬簡易的鐵欄裡關著大大小小的白毛豬,咂巴著手卷煙的老伯守在一旁,悠然吞雲吐霧。橫山平臺處,一片黃土地上,人們運送成千上萬牛、馬、驢、騾、黑山羊兒來了,買畜的人也來了,一問一答,認真相看,不急不躁。這樣的買賣交易場景和著山鄉情韻,悠然奏響,午後的大牲畜交易市場,隨著南腔北調的聲音、彝腔漢語,合著汽車、拖拉機、摩托車的轟鳴聲漸漸撒去。

穿街而過,已有趕集的人採買完畢後開始回家,鄉村客運、摩托車上、騾子背上、揹簍裡,大包小袋,都是趕集的收穫。

經濟的發展,外來的衝擊,帶來了深山坳的變化。有了7天1集的便利和熱鬧,有了山裡娃手舉棉花糖和氫氣球的歡樂,有了老人穿上新衣後舒展的笑容,有了熙熙攘攘的街道和街邊陸續消逝的老房子,有了磚磚混結構的高樓大廈、農貿市場、超市等等。我舉著手機想把所見所聞都記下,無奈自己的拍照技術很不行。想留下的太多太多,卻無法一一記錄下想要表達的情愫。帶著這些特殊的收穫,我把它們捧在手心裡,沉甸甸的都是“鄉街情”!

▍內容來源:楚雄資訊網 李紹德

▍圖文編輯:武定看點(爆料、廣告合作請聯絡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