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這個關乎中國人“飯碗”的問題,萬建民院士有話說!

2023-01-12由 新華社新媒體 發表于 農業

水稻儲存溼度多少

06:34

新華網北京2月22日電(記者 袁晗 劉廈 陳杰)如果說種業是農業的“晶片”,那麼種質資源就是種業的“晶片”。什麼是種質資源?它和國家糧食安全有何關聯?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必須解決哪些問題?帶著這些熱點問題,新華網記者專訪了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萬建民。

一粒小小的種子到底多重要?

解決糧食安全問題,我們必須要提高單位面積的生產能力。種子,就是品種,是決定產量的最基本的要素。

種質資源是種業的“晶片”,也是國家的戰略性資源,要保護和利用好種質資源,這是種子的基礎和源頭。“解決好種子問題,首要任務是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和利用,加強種質庫建設。”萬建民說,建設國家種質資源庫,實際上就是把優異的基因資源儲存起來,也是保護好這些戰略性資源。

萬建民介紹,比如水稻種,在常溫下,只能儲存1年至2年,但是如果是零下18度,溼度小於50%的國家種質庫,種子在這裡的儲存壽命可延長到50年。

在我國,能將種子儲存壽命延長到50年以上的長期庫有兩個。現在位於北京的這個國家種質庫儲存了糧、棉、油、果、蔬等340種作物,主要任務是對農作物、蔬菜等作物及其野生近緣植物種質資源進行長期戰略儲存。另一個長期庫是位於青海西寧的復份庫。

另外,新的種質庫正在建設,設計容量為150萬份,建成後將成為世界最大的種質庫。

還面臨哪些問題?

總體上,我國農業生產用種安全有保障,風險可控,但在一些品種、環節和領域還有不少短板和弱項,比如資源保護利用不夠,一些領域育種創新特別是基礎原始創新與國際先進水平有差距,玉米、大豆、個別蔬菜品種等競爭力不強。

萬建民分析,除了耕地、水等條件外,原因一方面是長期以來我國在水稻、小麥等口糧方面的科研和人力投入更多,大豆和玉米方面投入資源相對有限,同時生物育種等技術應用還不充分。他舉例說,中國的雞肉市場主要有白羽雞以及黃羽雞兩大品種為主。雖然中國本土的黃羽雞吃起來口感相對比較好,但白羽肉雞憑藉著料肉比最低、生長速度快、生產效率高等顯著優勢,在市場中佔據更有利的地位,可是長達百年的時間裡,其種源卻被外資企業牢牢把控。除此之外,高階設施農業中的一些蔬菜,還是國外品種佔據主導。

萬建民說,種業不僅僅是種源本身,還包含研發和生產、銷售和售後服務等相關的產業,以及涉及種質資源發掘、保護與創新技術、新品種培育技術、種子生產和加工技術等。

如何從“吃飽”到“吃好”?

近年來,在不斷提升產量潛力的同時,我國的農業發展更加關注營養和健康。萬建民說,我們要不斷地提高玉米和大豆的產量,儘可能生產更多的飼料作物,要滿足養殖業,提供更多的豬牛羊肉、蛋、奶,來提高人民生活的水準。

中國蔬菜種業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要加大蔬菜的育種,生產更多的水果和蔬菜,滿足老百姓的需求。

另外,我國水稻品種培育還關注特殊群體的需求。中國農科院作科所和南京農業大學育成的新型低谷蛋白水稻品種“W088”,做的米飯不僅可吸收蛋白顯著降低,且食用後升糖指數低,適合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人群。

萬建民說,在基礎研究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同時,做強企業,建好基地,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早日實現重要農產品的種源自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