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程默:唱響“養牛經”彈奏“致富曲”

2023-01-11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繁殖母牛怎麼喂上膘快

“養殖肉牛13年,8年時間裡差不多賺了150萬。目前養牛場肉牛存欄40多頭,今年還可以出欄20頭,再賺20萬不成問題。”10月31日,在宋河鎮蒼臺村一養牛場,場主程默扳著指頭“抖家底”時自信的說。

走程序默的養殖場,養殖棚圈吃著玉米拌著草料的公牛個個膘肥體壯;在秋收後田野裡啃著秸稈的母牛和小牛怡然自得。問他養牛致富的秘訣是什麼,老實憨厚的他,毫不掩飾的說起了自己的“養牛經”。

“我是2010年開始養殖肉牛的。頭三年,主要從外地購買小牛,養大後再出售。由於牛犢不能迅速適應本地氣候,加之運輸途中磕磕碰碰帶來的傷害,影響到存活量,所以效益不高。”

“一邊養牛,我一邊思考。光靠從外地購買小牛也不是個事,能不能從當地購買一些個頭大、毛色亮、繁殖能力強的母牛,採取人工授精的辦法,與國外高品質種牛雜交,繁殖下一代。這樣,就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按照自己的思路,程默說幹就幹。從2013年年底起,他走村串戶,不惜花高價從農戶手中購買優質母牛。在市畜牧獸醫局的幫助下,開展自繁自育。

“母牛一般是懷胎9個月,每胎產1頭小牛。但我家的母牛有的一胎生產2頭,今年還有一頭母牛一胎生產了3頭。”程默喜不自禁。

從2014年起,程默養殖場每年出欄成品肉牛保持在20頭左右,每年的淨收益穩定在20萬上下。

“養牛的‘水’深得很。在一般人看來,人使勁的喂,牛使勁的吃,似乎是育肥的最佳選擇,其實不是這樣。”程默結合自己的“養牛心得”介紹說,每年9月之後,氣溫適中,正是牛兒長肉長膘的季節。9月初對牛兒除蟲、健胃後,新增玉米等精飼料,這樣,每頭牛每天可增重3到5斤,等到出欄時,重的可達1200多斤,一頭牛就能夠賣2萬到3萬元。

圈養催肥時,連牛繩的長短也有講究。程默說,牛繩太短,會給牛兒造成不舒適,影響生長;牛繩太長,留給牛兒的活動空間過大,會消耗它的能量。一般以牛兒睡得下、站得起、能抬頭即可。

“我是大悟人,當年,我到宋河來做小工,家裡沒錢,是我母親找親戚借了10元錢做路費,才到的宋河。”出生於1966年的程默,回憶起當年生活的艱辛時說,後來,憑著勤勞和腦子活絡,他在蒼臺村安家落戶、成家立業。

程默愛琢磨。他說,為了保障草料,他在養殖場院子內外、河邊荒灘、周邊零星空地,見縫插針,種上了牛兒最愛吃的“皇竹草”,還流轉近10畝水源條件不好的坡地崗田,種植牧草。“花生收穫後,我開著麻木,到地裡將秸稈收回家;鄉親們挖紅薯後,我將留下的紅薯藤拖回家;地裡留下的秸稈,我請求鄉親們不要焚燒,留下來我好放牧;牛兒催肥和越冬需要的玉米,也是我自己種的。”這樣,有效的降低了成本。

程默愛學習。他說他的養牛場現在雖然規模不大,但收益不錯,這主要得益於出生於宋河芭蕉寺村的畜牧專家謝良平。謝良平在十堰市某高校從事“反芻動物”方面的教學和科研。他多次將謝教授請到養殖場指導,養殖過程中遇到問題,他隨時打電話請教。

“政府對養殖業和養殖戶的扶助和支援的力度也很大。”他舉例說,市畜牧獸醫局在宋河有專人服務,電話一打,工作人員立刻到達場裡,人工授精、接生、治療、防疫什麼的,都很及時,不用養殖戶操心。

問他怕不怕因為這篇報道,其他養牛戶從中學到什麼而“搶”了他的市場時,程默笑著說,希望他的這些“養牛經”能對別人有所啟發,好讓大家一起彈奏“致富曲”。(陳紅革)

【來源:京山市融媒體中心】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