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雲南姚安縣清河社群:“共居共事共學共樂”話團結

2023-01-10由 中國發展網 發表于 農業

姚安縣總人口多少

多年來,雲南省楚雄州姚安縣清河社群內各民族居民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各族群眾共居、共事、共學、共樂的“互嵌式”社群環境,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雙融合、雙促進的跨越發展之路。

走進清河社群商家村小組,道路兩側每家每戶外牆上一幅幅展現民族文化、鄉村振興、產業興旺、移風易俗、鄉風文明等內容的牆體彩繪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呈現出了一派欣欣向榮、民族團結的景象。

雲南姚安縣清河社群:“共居共事共學共樂”話團結

清河社群商家村四組村民鄧升愈說:“我們全村不管山區還是壩區,漢族還是其他少數民族,孩子們在一起讀書,受到的教育也是一樣的,宣傳的政策也是一樣的,生活方式什麼的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區別。”

雲南姚安縣清河社群:“共居共事共學共樂”話團結

清河社群黃連箐小組組長周學軍也說:“無論做什麼,趕街也好,都要從他們門前過,他們都是很熱情,他們來到我們上面,我們也是很熱情的對待他們,婚姻這方面,我們上面的嫁到壩區,壩區的嫁到我們山區。”

雲南姚安縣清河社群:“共居共事共學共樂”話團結

清河社群有16個自然村28個居民小組,總人口5766人,有漢、彝、回等十二個民族,其中彝族群眾1200多人,佔全村總人口20%左右,全部居住在社群山區小組。而在以前,社群內山區和壩區道路不通,全村各民族之間交流很少。清河社群黃連箐小組居民代樹銀說:“以前路不通,走小路差不多要兩個多小時,去到街上要賣一些什麼東西,等到回來天已經黑了。”

雲南姚安縣清河社群:“共居共事共學共樂”話團結

這種情況從把道路修到山區居民小組才得到了改善。“10年以前都是土路,10年以後恢復成小塊路,最近這兩年在修高速公路的同時,把小塊路改成了硬化路,水泥路面。”周學軍說起了十年來小組道路變化情況。

今年49歲的黃連箐小組居民代樹銀一家以種田為生,以前主要是栽種水稻、蠶豆,每年的收益僅能維持一家人溫飽。路修通後,與壩區居民交流多了起來,老代一家學會了新的栽種模式。“現在就是種植包穀,再套種上豌豆,豌豆摘的差不多,然後再種上菜籽,效益比以前單獨種水稻好的多了。”代樹銀說道。

“我們上面的下去和他們做活計,和他們學習一些種田的技術,栽菜的一些技術,經濟增收這些技術都是和他們下面學上來的,像養殖這方面他們又上來和我們學習,互相都交流在一起,在一起做著活計。”周學軍感慨地說道。

雲南姚安縣清河社群:“共居共事共學共樂”話團結

現在,一走進清河社群黃連箐居民小組彝家村寨,一棟棟農家“別墅”依山而建,青石板路鋪到各家各戶門口,各季鮮花、果樹遍佈全村,一年四季花香、果香不斷,路燈、垃圾箱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太陽能熱水器林立在各家屋頂,呈現出了現代村莊新景象。“在生產生活上,和十多年以前來比的話,翻了一兩倍了,在生產增收生活條件像十多年以前,每個星期吃一頓肉都吃不上,現在基本上都只是隔頓了,隔天都很少了,我們小組有50家人基本上有40家都蓋起了磚混結構小洋房,多數的人還裝修的很漂亮,住著環境也還好。”周學軍說道。

如今的清河社群,道路寬敞、鳥語花香,一座座頗具民族特色與現代建築氣息相互融合的民居錯落有致,田間地頭的村民個個精神奕奕、幹勁十足,整個村莊家庭和睦、鄰里團結,處處傳唱著“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時代音符,走出了一條鄉村振興與民族團結雙融合、雙促進的跨越發展之路。“我們下一步要透過抓黨建,促進產業發展,抓宣傳教育促進民族和諧團結進步,透過抓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現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清河社群黨總支書記劉文映如是說。

(趙輝章 施怡磊 楊德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