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2023-01-10由 第一心理 發表于 農業

北大叉院是幹什麼的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在一份官方的統計資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我國2020年出生人口,大概是在1003。5萬,好像非常的多,但是如果和往年比較,這中間顯然會有著較大的問題,明顯下降大約15%,更是出現創新低的現象。

年輕人不喜歡生孩子,好像早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大勢所趨,追溯原因,真是錯綜複雜,細化而言,孕育孩子所需要的費用,使得讓很多年輕父母只能選擇退卻。

北京大學教授渠敬東前不久在教育圓桌會議上的一番話讓人能夠明白,如今上千萬,甚至可以說絕大部分的家庭已經陷入到資源投入的無底洞中。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一句話更是一針見血,針對這一現狀的發言,主要是當下中國的社會教育體現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國家教育體系很難不承擔職能和義務,另外一方面,又允許資本市場一直都在吸取家長的經濟來源,所以導致無數的家庭會把很多的收入都放入到子女的教育中,慢慢的會形成一個無底洞。

渠敬東教授關注的是目前教育雙軌制,但根據這次演講可發現,希望能夠強調和傳播並非是現狀中人們所注意的種種焦慮,

在這次演講中說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獲取心理健康,身體健康,精神健康。

教育要回歸到樸素的心,給孩子帶來一股力量,這股力量需要去喚醒孩子,感召孩子。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多數時候社會中的資訊會讓人陷入到無盡的焦慮中,以營銷作為核心的資訊不斷傳播,從來都能夠吸引大家關注,在逐漸的製造情緒之後,就會不斷的收割流量,而這些流量可變現。

但從資訊價值本身來說,將壓力傳遞將情緒訊息置頂,後果是刺激人們的心理狀態,更是出現深度扭曲的現象,會使得大眾進入到一個畸形發展的方向。

譬如人們普遍認為,當前教育雙軌制度使得家庭需要無限制的投入到其中,讓孩子不停參加補習班,好像除了這種方法之外別無他法,因為如果你不做別人會做,這就會陷入到死迴圈狀態中。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其實,類似的訊息早已讓人焦慮不堪,現狀好像也並非無解,如果細看教授的發言,知識分子並不喜歡看到這類問題,更是傾向於提出一些能夠解決問題的方法。

普通大眾會有一個奇怪的邏輯,認為國家實行教育雙軌制度,所以家長才會不停的加大投入,讓孩子參加補習班,期盼能夠提高學習競爭能力,這種惡性現狀的根源並非是家庭個體的問題,而是國家教育體制的問題。

看一看好像確實有幾分道理,可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主要是國家和國家之間,主要是站在時代發展需求上面,然後去制定一個大致的方向,在這種大框架下必然沒有辦法顧及到小個體家庭。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如果簡單的講教育投資無底洞是因為國家教育體制改革所造成的影響,這其實也是一種片面的理解,人們可能也會認為國家體制必須要做到十全十美,但凡正常人都能理解,這是不可能的。

當外界環境已經是如此時,這數以億萬的家庭該怎麼做呢?

渠敬東教授在此次的發言中說的極為清晰,無論是家庭還是國家,應該以迴歸教育作為核心,無論國家教育制度如何改革,無論教育環境如何改變家庭,始終都應該掌握孩子的教育方法。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但其實也說到問題,本質以家庭教育為主,還是放在學校教育輔助前提下,而教育本質到底是什麼?無非就等同於以人為本並非是純競爭式教育,非灌輸式的教育。

家長作為第一責任人,就應該樹立正確的態度以及認知,讓孩子明白學習是持續性的,是終身性的,只有掌握知識才能夠成為一個有判斷力,有創造力,有主見之人

人不能除了學習成績之外,其餘一無所知且失敗之後,就認為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變成一個單向度的人。

古斯塔夫·勒龐之前曾經提到過,人在進入到群體中智商會容易下降,為了能有效獲得認同感,有時可能會拋棄個人是非希望能夠得到一份歸屬感。

北大教授渠敬東:上千萬中國家庭,都已深陷資源投入的“無底洞”

絕大部分家庭在子女教育方面難道不是人以雲亦云,難道不是隨大流嗎?我們可能需要停止焦慮,好好的想一下在孩子教育這一方面有沒有做到堅持自我主張,有沒有符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教育雙軌制由來許久,世界一些主要的發達國家很早就已經把教育分成兩個部分,一個是大眾教育,一個是精英教育

大眾教育主要是滿足大部分人的高等教育精英教育,是為了輸入一些高質量的精英人才,而且還會執行兩項原則,大眾教育義務,無需任何費用,精英教育高階需要付費。

在如此教育下必然就變成個性化的選擇,每一個家庭最後會如何全靠自己選擇。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