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探索高職院校以團學活動為抓手推動勞動教育發展

2023-01-09由 光明網 發表于 農業

團學工作的目的是什麼

2020年7月15日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將什麼是勞動教育、勞動教育要教什麼、如何開展勞動教育等問題進行了專業化及精細化地指導。

以團學活動為抓手,助推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有效性

團學活動作為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且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首先,相較於課堂上的教學活動,團學活動更注重興趣養成、觀念培養、品格鍛鍊、人格塑造、創新能力提升等,這些都對學生未來就業競爭力和職業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團學活動的過程中將勞動教育育人功能融入其中,在提升技能、增長才幹、培養大國工匠精神等目標植入團學活動中,幫助學生提升勞動素養,促使學生成長成才,進而為國家和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

其次,團學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包含社會實踐活動、公益志願服務、思想政治教育及引領,校園文化活動、創新創業競賽、專業技能崗位實踐實習、專業技能比賽等內容。而勞動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圍繞勞動觀的培養、勞動技能的培育、勞動實踐的開展等內容落實勞動育人目標,這些內容與團學活動在形式與內涵上是緊密相關的。

最後,勞動教育與團學活動在實施形式上都突顯了實踐性質。勞動教育重在強調“體知”,即鼓勵學生在生活、學習和實踐中去體驗感知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勞動的技能,在勞動一線,感知勞動價值,錘鍊勞動品格。團學活動在形式設計上以貼近學生的生活方式,整合校內外實踐資源,讓學生在參與體驗中懂道理、樹觀念、立目標、練技能、強素質。

因此,團學活動和勞動教育在育人目標、實施形式和內容上密切相關、高度統一,以團學活動為抓手助推勞動教育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

以團學活動為抓手,助推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實踐路徑

高職院校要貫徹落實《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 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和《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高效地發揮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可以“三融入”模式為切入點,將團學活動作為抓手推動勞動教育的實施。

第一,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助推以勞育人功效。校園文化是學校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將勞動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營造熱愛勞動、崇尚勞動的勞動文化氛圍,將勞動教育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融入到學生的思想教育中。校園文化氛圍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外在表現,在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過程中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浸入式教育的效果。因此,高職院校要善於提煉校園文化中的勞動要素,同時也要加大宣傳力度,既能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正確的勞動教育的意義,又能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的重視。在宣傳方式上要依託學校學生處、團委新媒體中心、大資料網路中心等部門,透過線上線下多途徑、多形式的開展宣傳活動,讓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感受到勞動教育的氛圍,進而在潛移默化中把勞動的意識融入到學生頭腦之中。

第二,將勞動教育融入到黨團課思想政治理論學習中助推勞動觀的培養。高職院校透過團學活動中的思想政治理論學習與勞動觀培養有機結合。學校可以將勞動教育和團學青年教育、學生黨員教育校融合,依託團學組織的“三會兩制一課”制度,結合主題黨日、團日活動開展勞動主題教育,以浸潤式的學習讓馬克思主義勞動觀深入人心。同時結合植樹節、學雷鋒主題活動月、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等重要節點開展植入理想信念教育的勞動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了解重要節日的歷史由來和含義,懂得“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的內在含義。

第三,將勞動融入技能比賽和實習實踐中助推學生就業質量的提升。將勞動教育融入到團學活動的技能比賽、實訓、實習和社會實踐中,可以強化學生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工匠精神的價值觀培養,使學生形成腳踏實地、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吃苦耐勞、愛崗敬業的職業觀和勞動觀,同時更能增強學生就業意識,促進學生主動積極地走出校門步入就業崗位。社會實踐和創新創業比賽作為團學活動重要內容,是學生勞動實踐的主陣地,利用“三下鄉”“調研河北”“體驗省情”“網際網路+”“挑戰杯”等實踐內容和創新創業比賽,引導學生結合當地社情、民情和自身專業特點開展生產勞動、服務勞動、創新創業比賽等活動,既可以鍛鍊勞動技能又可以提升專業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將勞動教育與團學活動內容有效融合,是助推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的有效途徑。以團學活動為抓手,將團學活動思政育人、實踐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等功能與勞動教育高度融合,激勵大學生在積極參與團學活動中形成正確的勞動觀,磨練意志、鍛造品格。在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樹立崇高理想信念,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把個人的理想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強化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錢宏偉,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本文系唐山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21年度校級課題“新時代高職院校勞動教育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徑研究”(編號: YJKT202137)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