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安竟:磑(wei)面

2023-01-07由 渭南文藝 發表于 農業

磨面讀音的磨可以讀第二聲嗎

圖片

磑(wei),中國漢字,指磨,使物粉碎,讀音(wei),四聲。

小時候,好幾個村子就有一間磑(wei)面的,農村把磨面叫磑(wei)面,磨坊叫磑(wei)麵坊,磨面機叫磑子。甕裡的面快完了,磑面成了家庭的頭等大事,維持生活是必須的。

春節去老公的夥計家拜年,偶然在角落裡發現一個以前的老物件。現在的孩子們恐怕沒怎麼見過,老一輩管它叫網甌。我們小時候它是用來放面的,當然了也有水甕、糧甕。甕的優點是通氣性、密封性、保溫性、依附性很好,可以保持原汁原味,且不會丟失原有的營養成分。特別是用它放面,無論多久都不會壞,放饅頭也可以放的時間長些,當然了有了冰箱就不用甕了。

以前人們用磑子磑面時,往麥子里加點水,磨出的麵粉有點潮溼。為了讓面保持乾燥,那麼面甕就很合適。現在人們不再用這種原生態的方式磨面了,所以甕就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甕靜靜的呆在無人關注的角落裡,它承載著70後人的記憶,也只有70年代以前的人才有的回味。

想起40年前,磨面前還有好多工序。媽媽先是將麥在倒到蒲欄裡,把那黴的,蟲咬的,半拉子撿出來。如果特別髒,砂子大的、土多的用篩子篩,簸箕簸,然後將麥子淘洗幾遍,當洗麥子的水變得清澈後才算洗乾淨了。洗好的麥子放在蒲欄裡陰涼出晾乾,在裝到乾淨的口袋裡,放在架子車上,拉到鄰村磑。

圖片

我記得有個叫西漢的同學家就有磑子。同學的爸爸在80年代買了當時比較先進的磑面機,方圓十里的人都去他家磑面,忙的時候絡繹不絕,有時候還要排隊。磑面時先將外皮脫掉,一次脫不乾淨,得反覆幾次才能脫淨。然後看到磑面機子下面布袋往下流的突突突,然後用一個大篩子將麩皮與麵粉分離,麩皮再放到裡面再磑磑。一會兒,白麵出來了,爸爸用一個新口袋盛面,而用補丁摞補丁的舊口袋盛麩皮,麩皮也不能浪費,有牲口的還要拿回家給牛、羊拌草呢。沒牲口的就賣給磑面的。平時磑的面並不白,但吃起來特別有嚼勁,而且麥香濃郁,蒸的饅頭也特別香。一般都磑的一籮面,只有在過年時才磑的比較白,三七粉或二八粉,也不增加新增劑,因為要蒸年饃,不能在親戚面前丟人。那時特別喜歡吃又白又絮的年饃,特別喜歡過年。面和麩皮都裝上架子車,準備和爸爸高高興興回家去了。同學的爸爸掙加工費,1斤小麥多少錢?現在已記不清了。

磑面磨碎的是小麥,其實磨碎的是心結。磑面磨出的是白麵,其實磨出的是田園。磑面也能磨出生活,更能磨出人生哲理。

無論滄海桑田,無論時光飛梭,磑面都將成為一代人的回憶,永遠停留在那個時代,想忘也忘不了。

圖片

作者簡介

安竟,大荔縣工信局機關幹部,愛花愛生活,喜歡徜徉在文學的海洋裡,寫作方面還是小白,偶爾寫些豆腐塊隨筆。

圖片

END

長按掃碼關注

圖片

主 辦:渭南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編:趙粉絨

本期編輯:李佳沂

聯絡電話:0913-2126170

地 址:渭南市朝陽路東段21號

投稿郵箱:huashanwenxue@aliyun。com

圖片

*配圖來源於網路,如有權請聯絡編輯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