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身上有胎記、痣的人注意了!出現這6種變化,可能是癌變預警

2023-01-07由 文匯報 發表于 農業

黑痣擴散是有癌變的可能嗎

身上有胎記、痣的人注意了!出現這6種變化,可能是癌變預警

很多人在出生時,身上都會有一些特殊“印記”——胎記。

一般來說,大部分胎記隻影響美觀,不需要特別處理,甚至有部分胎記可隨著年紀增長而自行消退。但有些胎記可能合併身體器官異常,甚至有惡變的可能,務必提高警惕!

胎記是怎麼形成的?

胎記是面板組織在發育時發生的異常增生,表現在面板上就是形狀和顏色的異常,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後天的。一般可以分為2種:

色素性胎記:

主要由色素細胞發展而來,一般有灰色、棕色、淺藍色等,常見的有蒙古斑、咖啡牛奶斑、痣等。

血管性胎記:

主要是血管在面板表面引起的,一般有紅色、粉紅色、藍色等,顏色程度由血管的深淺決定的,常見的有鶴吻痕、血管瘤、新生兒斑痣等。

哪些胎記無關緊要?哪些胎記需要我們多加註意呢?

蒙古斑、鶴吻痕

一般不用擔心

1。蒙古斑:可消失,不會惡變

很多剛出生的嬰兒會有一些藍色的、像是淤青一樣的印記,像被人打了一樣,尤以屁股最為常見。這叫做“蒙古斑”,是真皮黑素細胞增生所致。

此種胎記並不會惡變,絕大部分會在嬰兒一歲左右就消失,有些孩子則會持續至三四歲,而沒有消失的情況是非常少見的,因此不必擔心。

2。鶴吻痕:良性毛細血管畸形

在西方傳說中,嬰兒是由鶴送到千家萬戶的,所以有些嬰兒身上會留下鶴吻痕。

約1/3的嬰兒出生時都有鶴吻痕,它其實是一種良性的毛細血管畸形,呈粉紅色斑塊,孩子哭鬧時血管充血,往往更明顯。

鶴吻痕常見於頸背部、額頭、眼皮等部位,基本分佈在身體的中線附近。大多數鶴吻痕會在18個月內消失,只有個別長在頸背部、骶骨部的可持續終生,一般無需治療。

咖啡斑、血管瘤……

這4種“胎記”可能暗藏風險

1。咖啡斑:過多或過大需警惕

咖啡斑的發病率約有10~20%,多表現為平坦的、圓形的褐色斑點或斑片,邊界清晰,主要分佈於面部和軀幹,小到數毫米,大至直徑幾釐米。

這種胎記通常會緩慢增大,但大部分是正常的。但數量在6個以上,青春期前直徑>5毫米或青春期後直徑>15毫米,並伴有皮下腫瘤或者發育遲緩等症狀時,需警惕是否患有神經纖維瘤病或其他遺傳性疾病。

2。葡萄酒色斑:大面積出現需警惕

這是一種血管畸形造成的永久性胎記,通常無需擔心。

早期通常呈扁平粉紅色,而後可演變為深紅、紫色甚至黑色,多發於面部、頸部,且會隨年齡增長而增大、增厚,可伴有一些疣樣面板變化。

但如果它較大面積地出現在面部上半部分,有無眼部受累、單側抽搐等問題,則需警惕Sturge-Weber綜合徵(一種先天性遺傳性疾病)的可能性。

3。血管瘤:不同型別,危險性不同

有些嬰幼兒身上會出現一些充血性紅斑,按壓褪色,但會逐漸增大、變厚,甚至高出面板表面,摸起來還比較柔軟,這可能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血管內皮細胞異常增生導致的,多是良性腫瘤,且成年後可停止發展。

但以下3種情況需注意:

①單純性血管瘤:增長過快需警惕

又稱毛細血管瘤、草莓狀瘤,常在出生時或出生後3-5周出現,多見於女嬰兒。表現為面板上有一個或數個紅點或小紅斑,生長速度快,數月內擴大到數釐米或更大,邊界清楚。

大多數在1年內長到最大限度,然後停止生長或消退。如果增大速度比嬰兒發育更快,則可能為真性腫瘤,需提高警惕。

相簿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

②海綿狀血管瘤:需引起重視

一般由小靜脈和脂肪組織構成,好發於頭皮和麵部,呈紅色、紫紅色或深紫色,指頭大或雞蛋大,觸之柔軟似海綿樣,按壓縮小,鬆手可復原,增大時可破潰或繼發感染,需引起重視。

③蔓狀血管瘤:危害較大建議切除

由較粗的迂曲血管構成,可發生在皮下和肌內,還常侵入骨組織,範圍較大,甚至可超過一個肢體。

血管瘤外觀常見蜿蜒的血管,有明顯的壓縮性和膨脹性。如果長在下肢,面板會因營養障礙而變薄、著色,甚至破潰出血,影響運動能力。這種血管瘤,應及時就醫切除。

總體來說,對於大部分直徑在1cm左右、沒長在頭面部的血管瘤,可以先觀察,未來很可能會自行消退。但如果血管瘤出現在面部(尤其是眼睛周圍)或者長得飛快、體積很大、破潰感染等,最好及時就醫、遵醫囑治療。

4。白癜風

面板上出現白斑甚至越來越多,要警惕白癜風,不僅治療難度較大,還會給患者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可能出現面板癌、聽力損失、虹膜炎等諸多併發症。

白癜風可發生於各年齡階段,也可以發生於嬰幼兒甚至新生兒身上。如果區域性面板(常見於臉、胳膊、手以及面板褶皺部位)出現邊界較清晰的白斑,就要提高警惕。

人人都有的痣,也可能暗藏危險

這些變化需警惕

與其他胎記相比,痣相對更常見,平均每個人身上都有10~30個痣,它們大多是良性的,但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也可能發生惡變,成為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是所有惡性腫瘤中進展最快、預後最不好的惡性腫瘤之一,也是面板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腫瘤,其致死率非常高,可達到45%~50%,有“癌王”之稱。

但約60%-80%的黑色素瘤是由痣惡變而來,具體哪些痣相對風險更高?

1。兩種痣惡變風險更高

①交界痣

從病理學的角度來看,痣可以分為皮內痣、混合痣、交界痣三種。

其中,皮內痣最為安全,即便長汗毛,也少見惡變;混合痣相對較安全,若是顏色加深、變大,有瘙癢、疼痛等症,應及時就診;交界痣最為危險,即便出現區域性外傷或感染,都可能發生惡變。

②“無色”痣

有一種痣很特殊,它的顏色與膚色接近,這種“無色痣”很容易和瘊子混淆,但它卻可能發生癌變。如果無色痣的顏色從淺肉色變深,或變成不均勻的雜色等,可能預示發生了癌變。

此外,長在四肢末端或粘膜部位的痣、長在臉部或易摩擦部位的痣等,也要提高警惕。

2。出現5種變化,可能是癌變“訊號”

如果痣出現下列5種變化,要警惕黑色素瘤的發生:

①形狀不對稱;

②邊緣不規則,或是痣周圍新長出小斑點,或是出現扇形擴散等;

③顏色深淺不一,短時間內痣的顏色明顯加深,或是顏色變雜(比如變成藍色、藍黑色、灰色等);

④直徑>6mm,或者短期內明顯增大;

⑤區域性隆起,甚至伴有脫屑、疼痛、瘙癢、破潰、出血、感染等。

如果只符合一條不用太緊張,但如果符合較多,尤其短時間內變化明顯,建議及時就醫。

大多數胎記、痣都是良性的,不要過度擔憂,但如果伴有危險因素,也要及時就醫,排除風險,更不要盲目去除痣、胎記,以免出現感染甚至增加癌變風險。

我是大醫生官微

編輯:儲舒婷

轉載:科普中國、我是大醫生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