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2023-01-05由 超說 發表于 農業

印度盛產什麼農作物

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吃飯問題一直是重要問題,大米作為印度主糧,同時也是我國的主糧,不知道有人關注過它的大米,或許很多人知道印度人吃不飯,還出口大米。其實還有它的水稻價格比我國的東北大米高出兩三倍,發展的怎麼樣呢?今天給就來給大家說說印度和我國水稻的各自發展情況,

印度的水稻產生情況,它的水稻生產量位居全球第二,種植面積位居第一,高鋒時期曾創下了

4,400

萬公頃的紀錄,此外近幾年來,印度的水稻產量屢屢突破

1。2

億噸大關。其次是我國水稻的總產量,以

2021

年為例產量高達

2。1

億噸,我國大米種植面積大約為

2,990

萬公頃,算下來我國水稻的畝產量約為

948

斤,印度則一直在

320~370

斤的區間徘徊,從上面這個資料我們能看出很多問題。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水稻

首先,印度為什麼是第二大水稻生產國以及第一大種植大國?印度作為世界三大水稻發源地之一,有著驕傲的資本。印度的氣候條件可謂是農作物的天堂全年無霜,且像水稻這樣的作物,一年

3~4

熟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就等於溼潤炎熱的地理環境縫合,印度的恆河氣候搭配在一起,農作物竟能得到充足的水源狀態,還能享受充足的陽光,全年年降雨量可達

760~2280

毫米的理想狀態,可以說這樣的水熱光太適合生長水稻了。

其次,印度在地形上優勢明顯,有廣闊的恆河平原,佔了國土面積的一大半,西邊丘陵叫平坦的丘陵也佔了很大的面積,所以印度非常適合種植水稻,其中的所有水源充足的平原三角洲沿海地帶,水稻天生就知道哪裡該長哪裡不該長。可以看出印度耕地面積差不多是國土的一半,測量覆蓋率為

22%

,還有

4%

左右的草地資源這樣豐富的土地資源,使得它的人均耕地數量位列亞洲第一,人均

0。16

公頃的人均耕地是我國的兩倍。正是這個地理優勢使得印度種植水稻的面積規模也不斷增長,相比我國的

3000

萬公頃以下的面積,印度可是屢屢破

4000

萬公頃。

相信大家看前面的資料也注意到了,這樣優越的條件為什麼印度大米總產量比不上我國。原因就是印度單產太低,印度怎麼單產能如此之低呢?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印度水稻生產

我國水稻畝產量

948

斤,可印度的

300

多斤,就算我國最不濟的海水稻也比印度的產量高,我們種一次產量頂上他們種三次的水稻,這也看出印度氣候優勢被抵消了。而且透過

2017

年的資料資訊我們發現,印度人均糧食是

233

千克,

1961

年我國出現特大饑荒,當時的人均糧食產量僅僅是

207

千克。現在

21

世紀的

233

千克,算不算饑荒年說不好?只是沒有大面積的捱餓情況出現罷了,其實很多時候媒體報道說朝鮮出現饑荒,而朝鮮其人均糧食產量是

280

千克,這不比世界第三大

印度厲害嗎?

儘管印度適合種植水稻,但是印度的基礎水利很差,不能滿足水稻種植穩產高產的需要。導致國內的農作物是旱的旱死澇的,澇死就引發了屬於印度乾旱地區的溫度,最高可達

50

度以上是真的能夠熱死人的程度,同時氣溫一高,水分蒸發就快將於正河流等水資源就會變少了,最終導致了全國大旱,水稻靠水吃飯怎麼能行呢?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水稻生產

印度半島季風來的太早也不是好事,容易在雨季引發洪澇災害,土壤就喝得太飽沒啥營養,導致水稻的吸收能力生長條件也就不好了。總之,印度被西南季風吃的是死死的,還有就是耕地面積最多,但土地和作物種植整個的質量良莠不齊,南部高原水分蒸發大具有豐富的水資源灌溉,那像前面所說的萬事靠疾風,靠近河谷地區水資源多的一不小心就氾濫了,各種分佈不均勻也導致了水稻的單產量不夠,而這背後就是全國水利設施不足,依舊靠天吃飯。

二是印度工業化程度不夠,前面說的看天吃飯著實需要運氣,但如今的科技讓很多開局條件不好的國家和地區都能夠吃飽喝足,甚至成為特色產業,比如,處於季風位置的我國南方。印度工業化程度不高,工業對農業實現反哺簡直就是難上加難,更別說農業機械、化肥、育種等等。就簡單的修建水庫等水利設施發展農業的話,而印度水庫卻沒有地方,印度必須先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足夠大的面積修建水庫,因為水庫的面積如果過小,它就沒有辦法在蒸發的時候還能留有足夠的水分,那話說回來三噸的國土面積也不小,怎麼就騰不出來地方呢?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印度大米

這主要是印度人口的超倍速增長,

1947

年建國的時候,人口雖然也多接近

4

億,但和現在比那個真是少之又少了,截止到

2019

年,印度的人口總數約為

13。7

億,短短

70

多年這直接增長了三倍多。人口不規律增長又會讓印度面臨什麼樣的情況呢?

印度人口增長,住宅用地,耕地,用地等,到處都需要土地,所以佔用自然的環境來進行人為的耕種,建房建設等各種機械,因而印度好多城市的湖泊和溼地沼澤被人們所停掉改成城市,這還只是個個例。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我國水稻科技研究

整個人口爆發以來,全印度這樣的做法數不勝數,至今還有一大半人住在又擠又窄又破的貧民窟,真是工業不發達,我國早幾年農業也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模式,費時費力費人還低效,直到近幾年的工業等機械化程度不斷增高,這一場景才有了快速的變化,而現在三哥比我國之前還要差,其機械化程度可想而知,工業體系完整或者發達可以讓種地用的化肥種子等省事省力不少,但是印度的制度缺陷導致了其單產一直上不去,甚至國內吃飯,這就不能給印度的土地制度,即便是現?

進入水稻平均畝產多少斤和中國比差了多少?最為著名的摩托車載人,技術大國第三世界的印度,在新社會,那還是有土地兼併的事情發生,這個充斥著各個年級歷史書的名詞,背後地主和佃農千年來的恩怨矛盾至今仍在印度上演著,這會導致什麼情況呢,給別人打工哪有給自己乾的爽和自由呢,所以積極性低是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印度大米畝產是多少,和中國相比差多少

印度水稻生產

還有就是保守勢力太大,政府實行的政策難以執行,我們都知道歷史上的改革家大都沒有好下場,輕則伸手一觸重,則祖宗十八代都要處置,因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先犯了大多數貴族的權益,也不改思想覺悟不高,所以,印度國內土地上的保守治理還是很大,這就導致了,但凡政府推行什麼不符合他們利益的政策,必然會遭到強烈的反對,佃農身份低下哪有話語權的。作為全球三大毒瘤之一的種姓制度,更是

21

世紀的封建糟粕,那之前整個仍然是高種姓把握這

80%

的資源,這又怎麼能進行土地改革繼而解放佃農提高工業化呢?

雖然我國的整體耕地面積不如印度,這幾年的糧食種植面積也在不斷的減少,但單產卻足能吊打它,這又是為什麼呢?一是自然因素,我國福源遼闊也是水稻三大發源地之一,長江以南的地區,土地平坦,水資源豐富,自古以來就是盛產稻米。二是至上世紀我國又發現了北大荒營養含量極高的黑土地的水稻產量價值等各方面都高了,但最重要的是技術的進步,我國一直以來都不是的商品農業形式,機械化程度曾一度遠遠落後國際,但隨著水電工程的建設,政府的大力支援,不留餘力發展水稻等方針的提出,以及像袁隆平這樣的人才研發新品種,直到我國的水稻獲得了喜人的成績,不僅養活了境內十幾億人,還將其圍攻到了國際上,以上就是我國和印度水稻的發展情況以及暴露出來的問題,大家怎麼看呢。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