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學習與記憶中的常見偏差

2023-01-04由 洛木生先 發表于 農業

施肥的造句是什麼

學習與記憶中的常見偏差

記憶是學習的一個組成部分,散佈在資訊攝取,加工處理,回憶提取中。由於它和學習息息相關,以至於被誤認為記憶等於學習。儘管有一些格言警句,譬如所有的知識無非回憶這種話。要曉得這只是一種比喻強調,絕非是事實。強調的是記憶重要性,絕非知識就是記憶。記憶和學習的關係,猶如面前一盆西湖牛肉羹,水就是記憶,沒有了它就沒有這道菜,因此說水是這道菜的核心,就強詞奪理了。我梳理了所能找到的記憶術,技法實用層面的東西,文科居多,關鍵字壓縮,諧音故事最常用。吹噓記憶術萬能無敵的人和機構,普遍科學素養不高,要麼就是故意憋著壞水。證據很明顯:

一 如果還引用左右腦這一謬誤為證明而證明,那和雞湯成功學編個故事,硬把複雜原因歸結為一個原因有什麼差別呢?

二 直接套用艾賓浩斯遺忘曲線,這條線就是艾賓浩斯自己的,用的測驗材料都是特殊的2000多個無意義音節,這個大神自己都說,不適用於其他材料。我們現實接觸的材料,是有意義和關聯的。後來巴拉德發現人記憶詩歌后,過個2-3天比當時記憶還要好。充分說明,我們的記憶並不是都立即下降,還有反向提升的情況。這取決於材料和處理方式。照搬1小時 8小時複習沒有任何意義。只有虛假的努力感,還是無效的。

三 引用主被動學習金子塔 我見過兩個北大博士的學習培訓課程都用了這個表,我搜遍專業知識,都沒找到這個資料來自何處,只有中文會大量引用這個東西。直白地說就是編造的。不能為了證明觀點,就引用虛假的論據吧。

現實常見的記憶弊病:過高的重複頻率。這會造成很熟的錯覺,以為掌握了。記憶簡單劃分為輸入和提取。不停地重複輸入,甚至過度學習,的確會越來越熟練,丟失的是學習興趣,浪費時間,大可不必如此!究竟想要感覺還是效果,這是個好問題。一些好學生,筆記工整全面,測驗應用始終平平。營造努力的感覺太輕鬆了,打卡,記錄時間,以為付出就有收穫。前提得是正確的付出啊。往南極去超北走,是有走到的一天,地球是圓的,太費力氣了不是。德魯克說無用的高效,就是忙忙碌碌沒有進展,完美地做了不需要做的事。學習本來就夠燒腦的了,安排的混亂又不吸引力,再強制整點沒多大用的枯燥重複,心甘情願去學習腦子才是有問題。

正確的方法,絕對是能感受到進步的。孔子那個年代都知道,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現在的教育,我的觀察,統一澆水施肥,那幾個冒尖,就會得到管理者的注意。形成馬太效應,越出色,越受鼓勵,資源越支援,進而更出色。難怪乎各種培訓班,特長班層出不窮,背後有要超越其他同類的心思。坦白說,冒尖對心理建設很重要,會達到自己和大眾認可,進而激發我還行的感覺。特別優秀的教育者,會一視同仁,通常的教育者,就是喜歡聰明冒尖的學生。這是人性。鼓勵和真正的讚賞,會明顯提升自信和自尊。切記不能明明做的一塌糊塗還鼓勵。孩子和成人一樣,讚賞會讓大腦分泌多巴胺,幹勁會更足。學習讀書是會上癮的,掌握一定技巧和設計,就能做到。

真正的學習,偏向於長期記憶

。上面說的記憶過程,簡單可分為輸入和提取。現在記憶術普遍重視輸入,比如影象化,思維導圖,諧音歌訣,關鍵字壓縮等等。這種處理更多是短期記憶,嚴謹點說工作記憶,長期記憶好比儲存在硬碟資料的話,工作記憶就是記憶體裡的東西,一關機就沒了,持續幾秒,幾分鐘。經過輸入處理並儲存硬碟才是長期記憶。和輸入不同,儲存衡量指標就是提取:提取的速度,準確度。最簡單又有效,能提升學習效果還能加深長期記憶的方式——檢索練習

額外說一下記憶常識,我們輸入的東西存在虛假遺忘。以為不記得,其實記住了,只是提取線索丟了。某個場景下,會突然清晰記憶很多東西,就是典型的線索激發。古代人搖頭晃腦背書,挺科學的,有視覺,有聽覺,還有動作觸覺。頭一晃就進入提取線索了。蔡志忠有個精妙的比喻,輸入就是往抽屜裡放一把鑰匙,很多把鑰匙都一樣,自然遺忘。怎麼解決,把很多鑰匙弄一串放抽屜裡,這多明顯。之所以記不住,恰恰是因為知道的太多,學的太少,沒成串和組塊。

輸入幾乎無限大,忘的也快,提取就要慢很多,要有線索激發才會快。這個層面看,分類記憶和故事記憶比單個孤零零的材料記憶效果好。記憶宮殿神奇也可以從這個層面解釋,明明覆雜了怎麼還會高效。就是因為每個東西都有固定線索關聯,想起這個就想起那個了。記憶搗蛋又好玩,輸入越快提取越慢,輸入越慢提取越快,很平衡的感覺。記憶術有用的部分就是加工材料更適合記憶天性,空間,影象,邏輯,韻律之類。同時又製造出明顯提取線索。3。1415926山巔一寺一壺酒兒流。輸入複雜了,提取卻快了。看似不停轉換,聯想,費力,實則強化了長期記憶。用記憶術也會忘,但比較容易想起來。

檢索練習

,人無時無刻不在實用,尤其是學校。提問,測驗,考試就是典型檢索練習。不過使用者更多把它作為了評估工具,衡量掌握內容。沒發揮出更大的威力,刀背切菜。要把它作為學習記憶工具才能稱為利器。檢索練習通俗描述,就是主動去回憶複述,不要你覺得要我覺得。這個我,可以是試卷,測驗,實際操作,綜合利用。看這個單詞掌握的怎麼樣,聽寫,完型填空,造句閱讀,各種方式檢索。只重複詞彙本身,熟悉的錯覺就像一聽就明白的道理,是不是真明白了,要在事上歷練。不經歷練還是別人的道理。這就是為什麼自己痛苦換回來的經驗,賊他媽深刻。我自己的記憶能力謙虛點說,有點強悍。這同樣要歸功於我習慣檢索練習,之前不清楚有檢索這個概念。我背課文,會看一小段,就合上書回憶,實在想不起來再看書補充。無意間特別符合,必要難度這個原則。記憶和鍛鍊肌肉一樣,痛了累了支援不住了,肌肉就開始增長了。輕輕鬆鬆地運動,肌肉做不到快速增長。記憶也是如此,主動找到遺忘點,會記憶更深刻。這是遺忘給人的禮物。

必要難度

,一定要有難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理解不了,就沒什麼意思了。太小又激發不了挑戰,白費功夫。跳一跳就夠的著,練習學習起來才有動力。可惜,急於求成的人太多,總想飛,摔下來的機率就足夠大。自己就給自己下結論了。比如不是這塊料,沒天分。選錯目標,步驟,所有反饋都是負面消極的,怎麼可能有動力呢?小孩子學走路,會先爬,再站立,接著蹣跚學步,最後能走能跑。家長在整個過程,幾乎都是估計支援,糾正,十分有耐心。每一個小進步,都有積極反饋。不知道為什麼,到自己學習,要麼邁的步子太大,要麼沒有積極反饋。我引申一點,男女相處也差不多如此,對付出熟視無睹,慢慢就懶得付出了。反正做好做不好都一個樣。反饋很重要,該鼓勵鼓勵,該修正修正,不停地練習直到掌握。

擅長某些事,有些要天分,有些要練習,只要不是特殊領域,持續練習就可以達到不錯的水平。積累出一點優勢,這個優勢就會擴大。越願意練習,越擅長,越擅長,越願意投入。無形進入良性迴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探究背後原理,也是一步一步設計引導的,要麼有意引導,要麼自己發掘,當注意力在一件事上,不先入為主進行評判,多少都能發現點樂趣。我們大腦,往往是感性情緒認可,理性才尋找證據支撐。不要相信人是理性的,做不到時時刻刻理性,學習記憶一些公認的高效原則方法,目前仍然很難進入課堂。除了體制,就是固定的意識,潛意識維護習慣的舊有的東西,這個很好,但是很麻煩是最常見的藉口,骨子裡排斥,就不會深入理解。結果不言而喻,只有少數人學習並運用了這些原理,在時間的累積之下,有的人指數級進步,有的人艱難平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