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廳堂不放先祖像”,為何進入臘月很多人要在廳堂擺放先祖像呢?

2023-01-03由 劉哥文化驛站 發表于 農業

年尾不直是什麼意思

開篇:爹孃恩情似海深,人生莫忘父母恩,由小變老迴圈理,皆會變成白髮人。做人一定要孝順,鳥獸尚知哺乳恩,父母本是自己根,不敬爹孃敬何人!

“廳堂不放先祖像”,為何進入臘月很多人要在廳堂擺放先祖像呢?

人生在世必須要懂得感恩,身體膚髮皆源於父母,受父母養育才長大成人。因此,當父母在年邁之時,做子女的一定要盡心呵護贍養老人,這是一種感恩也是子女應盡的義務。古人云“子欲養而親不待”,意思就是說,不要等到想孝敬父母時,父母不在而後悔。贍養父母孝敬父母不能等,如果想等到自己發跡了再去行孝,父母卻已不可能等到那一天了。

然而孝歸孝,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窮也好富也罷,最終都會化作一縷清風消失於天地之間,因為這是一種自然規律。所能留下的也只有一座墳墓和遺像讓後人去緬懷去思念。俗話說“廳堂不放先祖像”,人們為何這麼說呢?啥是廳堂?

“廳堂不放先祖像”,為何進入臘月很多人要在廳堂擺放先祖像呢?

廳堂之說源於我國的古老建築的傳統文化,在最早的時候“廳”與“堂”其實是有區別的。古代的“廳”其形制要求宏偉精麗,講究裝飾,實指的是議事、宴會等所用的大廳。而“堂”指的是官府的“正堂”、“大堂”,由此看來,“廳”“堂”都是指的公共場合。後來,人們便把廳和堂統稱為“廳堂”。

廳堂流傳於民間,是因為在以前人們所居住的房子多是“坐北朝南”,古人認為也只有這樣的建築才是最合理的居住。父母又稱“高堂,因此民間又把坐北向南的房子稱為“正屋”、“堂屋”。堂屋一般為三間正房,東西兩間居住,中間一間為客廳以便招待客人,這也成了家庭中的共用空間,以此“廳堂”也就成了堂屋招待客人房間的代名詞。

按現在來說,廳堂也就等於說是家裡的客廳,是人們招待客人的房間,客人來了,可以在這裡暢聊、喝茶、吃飯等。說到這裡,也許大家該明白為什麼“廳堂不放先祖像”了。

“廳堂不放先祖像”,為何進入臘月很多人要在廳堂擺放先祖像呢?

“先祖像”就是先人的遺像,在先人面前需要敬重、嚴肅,如果把先人的遺像常常放在客廳裡,首先對於坐客來訪的人來說,就是一種壓抑,很自然地就會嚴重肅起來,如果隨意談笑逗樂也是對先人的一種大不敬。在彼此的交談中也會減少一些幽默風趣的言詞,很難創造出一個和諧快樂的氣氛。人是需要彼此交流的,如果不能暢所欲言,在以後的交往中也許會造成來訪的客人減少,久而久之影響自己的人脈和交際,從而影響自己的運勢。

再則說,客廳也是孩子們在家常玩的地方,如果孩子看到先人的遺像,口無遮攔指東畫西,也是對先祖的大不敬,因此,也就有了“廳堂不放先祖像”的說法。如果按照正常的思維,常在廳堂放有先人的遺像也的確有些不妥,睹物思人都明白這個道理,這樣很容易讓人沉浸在悲觀的情緒之中,很不利於家庭的幸福和發展。那麼,到了臘月為什麼民間多數的人們又把先祖的遺像放在廳堂呢?這是為何呢?

“廳堂不放先祖像”,為何進入臘月很多人要在廳堂擺放先祖像呢?

凡事沒有絕對,“廳堂不放先祖像”只是平常時事的一種說法,臘月廳堂放先祖像也是一種時間性的。臘月也就是十二月,是一年裡最後的一個月。據《玉燉寶典》說:“臘者,祭先祖,臘者報百神,同日異祭也”。可見,臘是古代人們祭祀百神及祖先的一種活動。因古代臘祭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因此,從周代開始,人們便把農曆十二月稱作臘月。

在老一輩看來,臘月祭神靈是必須的事,當然更不能忘了自己先人的功德。祭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先人祈願佑護後人興旺發達。臘月畢竟是個祭祀的月份,不同於往常,一年都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也只有進入臘月快過年的時候才有機會細心打理一下這個家。

“廳堂不放先祖像”,為何進入臘月很多人要在廳堂擺放先祖像呢?

臘月在廳堂供奉先人遺像這也是一種不忘先人尊重先人及孝道的體現。俗話說“二十四掃房子”,一般情況下,在過了臘月二十四把房子打掃乾淨以後,就會把先人的遺像供奉在廳堂,待到過完年正月十五以後再把先人的遺像妥善地收藏起來。畢竟正月十五已過,人們又要正式的走入正常的工作之中了,當然,我國地域遼闊,各地有各地的習俗,也不可能完全一致。總之,這樣的做法也體現了人們對於先人永遠有著感恩不盡之心!不知您所在的地方可有這種習俗?歡迎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