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縣委大院》編劇王小槍: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

2023-01-02由 新京報政事兒 發表于 農業

我們中國最大的地方是哪裡

12月22日晚,電視劇《縣委大院》正式收官。

該劇講述了光明縣委書記梅曉歌面對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團結帶領人民群眾克服艱難險阻,為建設心目中的美好家園不斷努力的故事。

作為國家廣播電視總局重點電視劇,該劇在國家廣電總局的指導下完成選題、立項、劇本創作與拍攝製作。編劇王小槍為了創作真實,曾深入江西大餘縣委大院體驗生活了近五個月。

“我遵循一個寫作原則,就是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

大結局當晚,王小槍接受“政事兒”專訪,談《縣委大院》的創作歷程。他說,

“希望透過這部劇,讓大家更多地瞭解無數紮根一線、為民服務的基層幹部,幹群之間互相理解支援,很多事情就好辦得多。”

《縣委大院》編劇王小槍: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

編劇王小槍(受訪者供圖)

談創作

“通過幾個月體驗,接觸時間長了,瞭解得多了,基層幹部的更多面向就出來了”

政事兒

:寫這部戲的起因是什麼?

王小槍

:在重大時間節點,像建黨百年、黨的二十大等,廣電總局都會主抓一些重大專案。我是去年年初接到了《縣委大院》的創作任務。一開始我還挺猶豫的,因為我對縣委大院基層幹部不太瞭解。當你不瞭解一個群體的時候,你所有的想象往往都來自於既往你的知識積累或影視碎片。

後來經過協調,去年5月15日我去了江西贛州大餘縣體驗生活,在縣委大院待了差不多五個月時間。

政事兒

:體驗生活時主要做哪些工作?

王小槍

:這五個月裡,我主要做兩方面的工作。對內,我列席招商排程會、環保整治會等一系列會議,幫助一些幹部做點兒輔助工作,藉此觀察縣委大院的運作邏輯,瞭解縣委大院的工作流程。對外,我一趟趟往鄉鎮、行政村跑。大餘縣地勢複雜,既有山區又有平原,還有湍急的河流,各個村都有自己的特色,我就一直在鄉下觀察農村生活。

以前創作時,我和反扒大隊一起抓過小偷,在醫院急診科值過夜班,在民事法庭觀摩過法官,但我去江西之前沒有體制內工作的經歷,所以我對縣委大院是完全陌生的。

我以前對基層幹部只有一個印象,就是一起開會聽他們發言彙報工作。通過幾個月體驗,接觸時間長了,瞭解得多了,基層幹部的更多面向就出來了。

劇中有個場景是鄉鎮幹部喬勝利與縣委書記梅曉歌一起工作時,正碰上喬勝利老婆打電話過來“罵”他,對喬勝利說了一些狠話,實則是心疼他工作太拼太累,刀子嘴豆腐心。這確有其事。有一次一位鄉鎮幹部接到妻子電話,聲音很大,我能聽到他妻子的抱怨、數落等複雜情緒。過了一會兒,他母親打來了電話,又過了一會兒他接到了孩子班主任的電話。這位鄉鎮幹部不同的面向,就像“萬花筒”一樣在我面前展開,真實鮮活。

政事兒

:你怎麼看這段經歷?

王小槍

:這段經歷對我的創作很重要,也很關鍵。我近距離和他們交流,跟他們一起上班,觀察他們如何接待村民上訪,化解矛盾,知道基層幹部在做什麼,在想什麼。除了工作,還了解到他們的真實生活是什麼樣的。

這些細節全面展現了基層幹部的工作、生活狀態,打破了外界對基層幹部的刻板印象,讓他們更接地氣,也更真實。

我剛去時,正趕上汛期,連續下了十幾天雨,沒見過太陽。有次下鄉遇到山體滑坡,山體直接衝到了農戶家裡,滿屋子全是泥巴,當地的汛期超出了我的想象。在我固定印象中,遇到這種事情老百姓肯定會表現得驚天動地或痛哭流涕。這一幕沒有出現,而是當地村幹部和老百姓溝通,說“蓋房時我就說不要離山體那麼近,要儘量往前建。我說什麼你也不聽,你搞得過大自然嗎?”村幹部沒有用“尊重科學”這樣的字眼,一句“你搞得過大自然嗎”很生動的地方語言,讓幹群關係活靈活現。這段經歷也是我寫光明縣委班子下鄉防汛、抗洪的主要體驗來源。

談劇情

“這是一部群戲,重點是突出縣委大院基層幹部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政事兒

:該劇核心是講縣委大院裡的具體工作日常,以及裡面這一群人的喜怒哀樂。與周梅森老師的《人民的名義》等政治劇相比,你認為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王小槍

:不管什麼題材,我總是希望創作上要有創新、有自己的風格。創作時,我首先考慮的不是這部劇是主旋律還是其他什麼題材,首先要考慮怎麼更成功地去塑造人物,讓人物形象更動人,把故事講好。

從題材來看,《縣委大院》和周梅森老師的政治題材不屬於同一類。

去江西體驗生活之前,我也不知道《縣委大院》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什麼樣的風格,我帶了一張白紙去。在江西我見的越多、聽的越多、想的越多、受到的啟發也越多,人物在我腦海中慢慢活起來了,比如婦女主任是什麼性格、縣長艾鮮枝什麼時候會批評人等等,這些越來越清晰。

五個月後我回北京,我知道這部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男主戲,而是一部群戲,重點是突出縣委大院基層幹部的工作和生活日常。

劇中縣委書記梅曉歌與妻子喬麥的關係,我推演過很多可能性,最後設定成兩人是同學關係、有很好的感情基礎,但都忙於事業,不怎麼見面。整部劇的人物關係百花齊放,不呆板也不生拉硬套,呈現出生活的各種可能性。

《縣委大院》編劇王小槍: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

《縣委大院》劇照(受訪者供圖)

政事兒

:開頭兩集就是拆遷、上訪,這是幹群矛盾最突出的事件,引發觀眾熱議。這種設計出於怎樣的考慮?

王小槍

從人物小傳開始,到故事大綱再到分集,我都遵循一個寫作原則,就是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經歷過城鎮化,我們都知道拆遷、棚戶區改造是縣城發展無法迴避的問題,一個正在發展的光明縣當然也必不可少。

當然,拆遷只是一個單元事件,後續劇中還涉及招商、醫改、稅收等等現實問題,城市發展遇到的不同面向問題,劇中都有呈現。

政事兒

:有評價認為,劇中開頭一些群眾的形象比較負面,成為縣委工作的絆腳石。你怎麼看?

王小槍

:這只是電視劇開頭佔比非常少的片段,在後面劇情中,正面群體陸續出現了。從電視劇創作規律來看,需要把矛盾衝突比較突出的劇情往前放,而不能單純地評判這個人是好人還是壞人。

說實話,現實中什麼也不說上來就鬧的確實不多,凡事都逃不出一個“理”字。

談人物塑造

“首先要突出人物的立體性和多面性,不要‘臉譜化’”

政事兒

:縣委書記梅曉歌在現實中有原型嗎?

王小槍

:這個沒有絕對的原型,而是我把許多人物的特質拼到了梅曉歌一個人身上。

在我的定位中,梅曉歌首先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其次他才是一位縣委書記,這個順序不能亂。

他身上既有理想主義,又有親和力,願意與群眾面對面,很多體制內朋友覺得,梅曉歌就是我們身邊的縣委書記。

我在大餘縣時,時任縣長喜歡晨跑,梅曉歌就有晨跑的習慣,但他愛吃辣椒絲的習慣又來自另外一位縣領導。塑造人物就是要博採眾家之長,這是我的創作經驗。

不管是縣委書記、縣長、醫生、警察還是間諜,首先要突出人物的立體性和多面性,不要“臉譜化”,大家一看就覺得這是一個真實人物而非胡編亂造,那故事情節也就真實可信了。

政事兒

:劇中有對鄉鎮基層形式主義的反映。據你觀察,哪些問題比較突出?

王小槍

:開會多是基層幹部吐槽比較多的。現在技術這麼發達,一個郵件就可以解決的問題,但一些地方還是會開會層層傳達。

文山會海、應付上級檢查等等,基層確實面臨很多形式主義的問題。

政事兒

:《縣委大院》其實丟擲了兩個問題,一是縣域要怎麼治,二是縣官要怎麼當。如何理解一縣主官與當地發展之間的關係?

王小槍

:去江西之前,我不知如何下筆,就把《縣委大院》當成職場劇來寫,把縣委當成一個公司,把縣委書記當作公司帶頭人,基層幹部之間都是同事。現在回過頭去看,我認為對於一個縣的主官來講,責任心非常重要。

劇中我設計了呂青山、梅曉歌兩任縣委書記先後重複了同樣的臺詞,“有一天啊,咱們老了,回到了光明縣,走在街上,橫豎那麼幾條街,走走看看,我們可以跟自己說,這個地方是因為我們才搞好的。”

這幾句話和我的創作心態相似,也說出了縣委書記與縣域發展之間的關係。

政事兒

:體驗生活時你和大餘縣委書記、縣長交流多嗎?

王小槍

:平時的交流非常多,但是關於劇本創作的交流很少,因為我當時還不知道要寫成什麼樣的故事。有時候在食堂吃飯,大家閒聊,問我怎麼寫,我說我真不知道,大家認為我挺保守。但我真沒想好要怎麼寫,會寫成什麼樣、成片會是什麼樣,當時一頭霧水,還在慢慢積累素材。

談基層幹部年輕化

“新鮮血液正在挑起基層的大梁”

政事兒

:你怎麼看基層幹部年輕化?

王小槍

:我知道國家對幹部年輕化有規定,但確實沒想到現在基層幹部年輕那麼多。

我接觸的鄉鎮幹部中有很多“90後”,他們剛大學畢業,有文化,又吃苦耐勞,選擇紮根基層,跟他們聊天也會順暢很多。這是近年來鄉鎮的一大變化。在劇中我也塑造了像肖俊學、林志為等這樣的年輕人,這些新鮮血液正在挑起基層的大梁。

《縣委大院》編劇王小槍: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

《縣委大院》劇照(受訪者供圖)

政事兒

:談到林志為,他是縣委大院的新人。為何要安排這樣一個角色?

王小槍

:林志為是幫助觀眾瞭解縣委大院的一個視窗。現實中,觀眾其實對縣委大院是很陌生的。林志為作為進入縣委大院的新人,融入體制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他像導遊,透過他的臺詞,帶著觀眾瞭解縣委大院,從人員構成、職責分工再到人際關係,讓大家明白縣長聯絡員每天要幹什麼、縣政府辦每天是如何執行的等等。

談“幹群關係”

“幹部要多站在群眾立場考慮問題,相互理解,幹群關係就會變好”

政事兒

:縣域政治脫離不了人情社會,電視劇沒有迴避這一點。你怎麼看這個問題?

王小槍

:我從小在一個小縣城長大,對這一點我感同身受。比如我在縣醫院上班,去了趟超市,收銀員可能是我初中同學;去了小飯館,老闆可能是我小學同學。縣城熟人社會,大家低頭不見抬頭見,相互之間講究人情世故,這也是溝通幹群關係很重要的紐帶。

在劇中,鄉鎮幹部喬勝利就很會利用人情規則來溝通,這是真實的社會生態,不能迴避。

政事兒

:做好“幹群關係”,你認為最關鍵的是什麼?

王小槍

所謂“幹群矛盾”,其實就是立場不同,幹部有幹部的立場,群眾有群眾的立場,這兩個立場經常是不一樣的,有時候還會有矛盾。這就要求幹部要多站在群眾立場考慮問題,相互理解,幹群關係就會變好。

《縣委大院》編劇王小槍:最大限度真實呈現當下中國的縣域政治生態

《縣委大院》劇照(受訪者供圖)

政事兒

:如何平衡戲劇與現實之間的關係?

王小槍

:我之前寫過一個諜戰題材《對手》,因為涉及國家安全,沒法採訪,也沒法體驗生活,只能透過百分百的虛構來呈現這部現實主義題材。

《縣委大院》則相反,我瞭解了真實的人物、真實的故事,有了真實的生活邏輯,再來虛構戲劇邏輯,是真實的虛構,觀眾也會接受。

政事兒

:有幹部評價“看個劇看出了上班的感覺。”你怎麼看?

王小槍

:這是對創作者最高的褒獎,說明這部劇引發了基層幹部的共鳴。但我明白,現實遠比電視劇複雜,工作也難辦得多,希望透過《縣委大院》這部劇,讓大家更多地瞭解無數紮根一線、為民服務的基層幹部,幹群之間互相理解支援,很多事情就好辦得多。

“政事兒”(xjbzse)撰稿/ 何強 受訪者供圖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