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餐桌熱鬧的家庭,養得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假期多和孩子一起吃飯吧

2023-01-02由 文匯報 發表于 農業

一起吃午飯吧的法語命令式

餐桌熱鬧的家庭,養得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假期多和孩子一起吃飯吧

前幾天等電梯時,偶遇一對父女。女孩問:“爸爸,你知道有什麼比學習還難的嗎?”

爸爸不解,女孩說:“我覺得和你一起吃頓飯,比考100分還難。”

那一幕,讓我突然覺得很扎心,不禁想起一個短片。

餐桌上,菜品豐盛,香氣繚繞,女孩卻提不起半點吃飯的興致。

因為餐桌的對面,媽媽捧著的是手機,忙著的是手機上的事。而餐桌的旁邊,爸爸的座位一直是空落落的。

盼望著盼望著,終於盼來了爸爸一起吃飯,可爸爸依然有接不完的電話,忙不完的工作。

女孩多想和父母好好吃一頓飯,可陪伴她的卻只有冷冷清清的餐桌。

飯菜再豐盛又如何?吃的是食物,嚐到的卻是無盡的落寞。

我們總以為,一日三餐,再平凡不過。卻不知,對於一個家庭尤其是對孩子來說,吃飯永遠不是簡單的果腹問題。

餐桌的溫度,就是家庭的溫度。

孩子需要的,除了食物的營養,還有父母愛的滋養。

餐桌熱鬧的家庭,養得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假期多和孩子一起吃飯吧

再多的物質,

也抵不上陪孩子好好吃頓飯

曾看過一個影片,女孩問爸爸一小時掙多少,爸爸回答25美金。

結果女兒卻問爸爸借20美金,爸爸生氣了,怒斥:“你問這個問題就是為了要錢嗎?”“給你買的玩具還不夠嗎?”

女孩認真地回答:“這比玩具重要得多。”

爸爸卻認為自己給了女兒想要的所有東西,她這是不知足,而且很自私,讓女兒回房間反省。後來在媽媽的勸說下,冷靜下來的爸爸還是給了女兒20美金。

出人意料的是,女兒把爸爸給的錢連同自己攢下的5美金,一起給了爸爸。

原來,女兒要買的是爸爸一小時的時間,“你說我什麼都有了,但我唯一沒有的就是你。”“所以,明天晚上你可以和我一起吃晚餐嗎?”

六年級學生李詩怡因為父母在工廠上班,經常不能回家陪她。從三年級開始她就學會了自己做飯,一個人燒,一個人吃。

有時候為了讓家裡看上去不那麼冷冰冰、靜悄悄,她就開著電視機吃飯,可吃著吃著,她的眼淚就忍不住落下,開始想爸媽。

出於對家的渴望,她把自己的心裡話寫成了作文

《我想和爸爸媽媽一起吃晚飯》

,她說:

“爸爸媽媽,我不在乎離鄉背井,也不想要漂亮的衣服、豐盛的飯菜。因為我認為,哪裡有你們,哪裡就是我的故鄉,有你們相伴,蛋炒飯我也能吃得香甜。我們一家三口好好吃頓飯,這樣我才是真正有了家。”

字裡行間,都是對父母陪伴的渴望。

餐桌熱鬧的家庭,養得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假期多和孩子一起吃飯吧

餐桌,是親子交心的最好場所

在知乎上看過一位爸爸的分享,兒子1歲時就被送回老家,直到10歲才接回身邊帶。

由於常年不在一塊,兒子對他很疏離,兩人無話可說。

於是,每天大家難得一起坐下來吃飯時,他就主動聊一天的經歷,說生活的趣事,夾帶著透露這些年的不容易以及對家人的思念。

父親和兒子之間就在這些不經意間的閒聊中,走進了對方的心靈最深處。

慢慢地,兒子理解了父親,也和他越來越有話聊,也願意和他分享一天的壓力和快樂。

餐桌時光,不僅是享受美食,最重要的是拉近關係。親子間的交流,往往始於餐桌上的歡聲笑語。

有科學研究發現,

人在進餐時,大腦會分泌一種讓人心情愉快的物質,所以吃飯是人最放鬆、最沒有防禦能力的時候。這個時候,人最容易敞開心扉,透露自己心裡的真實想法。

所以,想要走進孩子的內心,不妨先從陪孩子好好吃一頓飯開始,嘮嘮嗑、說說話,去了解孩子的鹹淡喜好,讓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重視的。

餐桌熱鬧的家庭,養得出幸福感強的孩子,假期多和孩子一起吃飯吧

餐桌的溫度,

是家庭幸福指數的晴雨表

吃飯冷清,長久沒有煙火氣,有時候是一個家庭不幸的開始。

一位名叫@乙辛的網友說自己15年,只和父母吃過5次飯。他的父母經營著3家米線店鋪,天天從早忙到晚,根本沒有時間關心他是否吃飽穿暖。

有一次,他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一家圍坐在餐桌前,打趣逗樂,好幸福,他回到家也請求父母每週一天回家吃飯,卻被呵斥不懂事。

他不甘心,又自學了做飯,在14歲生日那晚做了4個菜,滿心期待和父母一起享受餐桌時光。

可等來的,卻是父母的毫不在意。

最終,他不再期待父母陪他吃飯,直接住了校,不再回家。甚至為了報復父母對自己的不關心,他開始自甘墮落,成績一路墊底。

有句話說得好:

“一頓飯,不僅僅是一頓飯,它是感情的交流,是放下一切的用心陪伴。它背後代表的是一份熱氣騰騰的情感,藏著的是一個孩子一輩子的安心和幸福”

,一家人在一起,共享一日三餐,共度歲月漫長,便是幸福最好的樣子。

趁著小長假有時間,多和孩子吃餐飯吧,邊吃邊聊,給孩子多一點在意,讓生活多一點熱氣,那些一起吃飯的時光,也終將成為治癒孩子一生的溫暖記憶。

作者:楓子

編輯:顧軍

轉載:中國教育報、女兒派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