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書生校長”的三次轉身

2023-01-01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農業

經濟效益公式是什麼

本文轉自:文匯報

“書生校長”的三次轉身

均受訪者供圖

“書生校長”的三次轉身

“書生校長”的三次轉身

程紅兵擔任建平中學校長時,仍帶教一個班的語文課。

“書生校長”的三次轉身

在深圳明德實驗學校畢業典禮上,一位畢業生緊緊擁抱程紅兵。

“書生校長”的三次轉身

出任上海金瑞學校校長,程紅兵給老師們培訓。

從推動課程改革實驗把上海一所中學推上全市高考成績前五名,到辭去區教育局副局長的職位、南下深圳“從零開始”把一所新型公立學校變成當地名校,再到如今重回上海、執掌一所全新的民辦學校,開啟第二次白手起家的“創業之旅”,今年61歲的程紅兵在教育生涯中的每一次“轉身”都出人意料。

這位傳奇校長的從教之路,可說是中國40多年基礎教育改革的縮影。也正是因為有像他這樣的一批勇於革新的教育者,中小學的課堂才會不斷湧現積極向前的活力與生機。——編者

■本報記者 張鵬

每天清晨,61歲的程紅兵都會早早地站在上海市金瑞學校正門口,迎接每一位學生。他向學生致意,學生也向他回禮——“早上好!”“校長爺爺早上好!”有的學生會和他說上兩句悄悄話,有的學生會突然抱住他,一番熱情的招呼後哈哈大笑地跑開……每逢此時,程紅兵都會露出享受的笑容:“我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

在教育界,程紅兵被稱為“書生校長”,因為他溫文爾雅,也酷愛讀書。但與外表形成劇烈反差的是他內心深處的“冒險”精神。

35歲時,他成為了上海最年輕的語文特級教師;42歲那年,他出任市實驗性示範性中學——建平中學的校長;52歲,出乎所有人的預料,他“辭官南下”,創辦一所新型的公立學校……

這些年,他遊走於不同的教育體制之中,一直進行著基礎教育的改革實驗,留下了許多值得業界探討的辦學經驗。20年前,他在課堂中進行的教育創新,至今仍在中小學課堂實踐。而現在,他又一次創業,目標是辦一所適應時代發展的“未來學校”。

三次轉身皆為改革:學校該如何兌現教育的承諾

1994年5月,33歲的程紅兵還在江西省上饒市第一中學任教,他在《人民教育》上看到了長達4萬字的報道《跨世紀的教育工程》,講述上海市建平中學的教育改革,瞬間熱血沸騰。因為這篇文章,程紅兵來到上海,投奔建平中學時任校長馮恩洪,跟隨他在改革中探索新的教育方式。

教育生涯的第一次轉身,就為程紅兵贏得了蜚聲上海的聲譽。35歲時,他就成為當時上海最年輕的語文特級教師。7年後,他接棒成為建平中學校長,開啟“學科課程改革”序幕。

他先從熟悉的語文學科入手。重組教材、整本書閱讀……這些在當下越來越流行的教學方式,早在2000年前後就已在建平中學實踐起來。隨後,程紅兵的課改鋪開到數學、英語、綜合理科、綜合文科等。正如他預料的,學生的綜合素養得到大幅提升,他在任期間,建平中學高考成績穩居上海市前五名。

2012年,已成為名校長的程紅兵接到朋友的祝賀電話,才知道自己“高升”了:出任上海市浦東新區教育局副局長,兼任浦東教育發展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

新崗位給程紅兵帶來不一樣的宏觀視野,但這位“書生校長”雖然工作繁忙,心心念唸的還是校園和三尺講臺。“我還是更喜歡當老師,哪怕給我一所薄弱學校,我也有信心,在3至5年內把學校帶好。”程紅兵說。

正當此時,深圳拋來了橄欖枝,邀請他擔任一所新型公立學校的創始人。“這所學校就交給你了,你想怎麼辦就怎麼辦,可以辦成你心目中理想的學校。”程紅兵回憶說,正是被這句話所打動,2013年,他實現了人生的第二次轉身——擔任深圳明德實驗學校創校校長。

他的這個決定在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不少人叫我‘百萬年薪校長’,認為我是被高薪吸引了。”程紅兵坦然地說,“瞭解我的人會懂我。作為52歲的老教育人,留給我實現教育理想的時間並不多。”

明德實驗學校是全國首家推行企業託管的公立學校,在保留公立性質的基礎上,學校擁有充分的辦學自主權,寄望於探尋介於公辦和民辦之間的“第三條道路”。

隻身一人南下深圳,“白手起家”創辦新校,程紅兵每天都面對不同的挑戰。

由於明德實驗是公立學校,實施劃片招生。起初,周邊的居民並不相信上海來的這位書生校長能辦出高質量的學校,他們說,“我們不做小白鼠”,堅決要求劃出明德實驗學校的學區。一年後,學校的辦學質量在家長中口口相傳,又有附近的家長到學校強烈要求划進明德實驗學校學區。

作為12年一體化辦學的學校,明德實驗實行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貫通,全過程的辦學理念下,實施全方位的課程設定,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學校課程生本化建設,特需課程個性化服務,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小學階段,學校完全不進行書面考試;初中階段,每學期只有期中考和期末考。學生學習質量的檢測,完全反映在平常作業、課堂練習上。

6年時間,程紅兵把一所新學校辦成了“一位難求”的名校——這一次轉身,讓程紅兵在教育領域的改革實驗震動全國。

2020年,程紅兵從明德實驗學校卸任後,先後有19家企業找上門,請他擔任校長或教育機構的負責人。

“腦袋裡還有一些想法沒有實現。”程紅兵記得,世界銀行有個旗艦報告,其中有個章節不談銀行、經濟發展,專門談教育。這個章節的標題是“學習,以兌現教育的承諾”。“它的潛臺詞是什麼?就是批評學校沒有兌現教育的承諾。招生季,我們經常看到學校許諾‘給我一個孩子,還你一個棟樑’。可是,啥時候‘還’了?甚至可以說,全世界的學校都沒有兌現教育的承諾。”

兩年前,花甲之年的程紅兵重回“上海灘”,創辦上海金瑞學校,擔任總校長和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長。這次轉身,是程紅兵第二次白手起家“創業”,這位從教超過40年的校長對教育仍有少年般的初心和期待:“實現對教育的承諾,我們需要辦一所‘未來學校’。”

“我搞了一輩子分數了,分數其實是雕蟲小技”

盤點這三次轉身,程紅兵的教育改革,從來不是“蜻蜓點水”,而是對課程體系“顛覆式”的再創造。

在建平中學時期,程紅兵開啟課程改革的1。0版本,他將此稱為體現“經典意識”“自主意識”。整本書閱讀、學生自主選擇構建教材……這些在當下仍舊發生在中學課堂中的教學變革,早在20年前,程紅兵就在課堂上開始試水。他提出個性化辦學的思路,在建平中學開出100多種課程,這在當時的公立學校可說是“先鋒實驗”。

雖然擔任校長,程紅兵始終帶教一個班級的語文課。他的班級學生在升入高三之前,從來沒有做過一張語文卷子。但他的語文課有三項任務:每課一詩,每節課由一個學生介紹一首詩歌;每月一書,每個月學生都要讀一本文化經典;每月分享一次讀書體會。高二時,其他班級的語文老師甚至替程紅兵擔憂:“校長,一點不刷題,語文成績能行嗎?”

進入高三,在沒有大資料的時代,程紅兵把20年的語文高考試卷拿來逐一分析、挑選出經典題目給學生做。他所帶的2001屆學生高考語文成績全市第一,所任教的班級全年級第一。此後幾年,這位語文名師帶教的班級語文成績均為全年級第一,所在的年級位居全市語文成績前列。

語文老師紛紛找他討教經驗。程紅兵說,建平中學的學生基本素養較高,如果還沿用語文教材中一篇篇的短文,並不利於學生的長遠發展。在他的提議下,學校開啟整本書閱讀的語文課程改革,從《論語》《史記》《紅樓夢》,到莎士比亞、托爾斯泰,中外經典名著一章一章地讀,涵養學生的思想和素養。“語文基礎和素養好了,還怕考不出好的分數?!”語文課程試水的成功,給程紅兵更多的底氣。很快,他就將課程改革推廣到英語、數學等其他學科。數學課上,老師們不單講題目和公式,還講牛頓、萊布尼茨、高斯等數學大家的故事,鼓勵學生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絡。一位數學老師甚至因此出版了書籍《情境數學》,並快速成長為特級教師,後來成為高考數學命題組成員。

“素質教育與考試成績,從來都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的。”接受記者採訪時,程紅兵道出一位教育工作者內心的堅持:“我搞了一輩子分數了,分數其實是‘雕蟲小技’,學生肯定要認真做作業,但沒有必要做那麼多冤枉作業。”

在明德實驗學校,程紅兵推行課程改革2。0版本——跨學科課程改革。他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語文課講《木蘭詩》,其中有一句“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有學生對此很疑惑:當時當兵打仗,還得自己買武器裝備?

程紅兵開始考慮:語文老師縱然可以回答學生的問題,但有沒有可能將歷史老師也請到這節課上,從南北朝府兵制的背景講起?若能如此,學生就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

工作之餘,程紅兵喜歡到學校附近的福田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散步。他發現,每年11月份,北方的候鳥成群結隊而來,這片保護區的灘塗上,有大量的彈塗魚,成為候鳥的食物。大自然的景觀令人讚歎,程紅兵又有了新想法:為何不開設一門溼地課程,將生物、地理、化學、物理等學科的知識整合起來?於是,一門跨學科的《溼地研究》課程在明德實驗學校誕生,在此成功的基礎上又誕生了《海綿城市研究》的跨學科綜合課程。

“在明德實驗學校時,我並沒有盲目追求成績,但一不小心,學校連續3年都是深圳福田區第一名。”程紅兵直言,自己並不害怕改革“失敗”,要改革,也不能懼怕失敗。但啟動一些教育改革,也是有據可依。幾十年的教育經驗擺在那裡,告訴他“什麼才是教育的規律,什麼才是真正對學生有利的。”

不該讓學生“削足適履”遷就一成不變的學校

經歷了多次教學改革,程紅兵覺得,理想中的學校和課程仍沒有完全實現。花甲之年的他,在上海創辦12年一貫制的金瑞學校,他將其定義為“未來學校”。

什麼是未來學校?在程紅兵看來,它既不是傳統的公立學校,也不是傳統的國際化學校,而是一種基於教育思想、課程系統、教學正規化、學校文化的全面創新。

金瑞學校坐落在寶山區。程紅兵帶著記者走遍了校園的大部分角落。幾乎每個教室都有落地玻璃牆,望出去都是校園花園的一景,學校裡到處都有自由拼搭、形狀各異的座椅,供學生們閱讀、討論、休息。

“學校的模樣、學習的方式,都要變一變了。”程紅兵直言,我們過去片面地將知識理解為資訊,其實,它還包括對知識的理解、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技能,以及面對知識的價值觀、態度。換言之,知識更應該是一種動態的能力。在出現問題時迅速找到相關知識,迅速學習、迅速應用,把碎片化知識編碼、結構化、整合,就形成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當對知識的理解發生變化,學習的方式也要進行轉變。尤其就學校而言,不應該讓學生削足適履地遷就學校,而要讓學校來適應每個學生。

歐美、日本的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曾做過大樣本的調查。研究發現,同樣是上小學一年級的6歲孩子,實際上有一部分學生的心智發展已經達到8、9歲水平,還有一部分則停留在4、5歲。“如果我們用一刀切的方式教學,對孩子是不公平的。”程紅兵說。

在金瑞學校,行政班的“分界線”是學生的學習進度。比如,小學數學正常是5年學完,學得快的孩子完全可以3、4年就學完,學得慢的可以6年學完。學校課程採取學分制度,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和家長、孩子逐一商量學習程序。在“一貫制”中,這樣的學習彈性完全可以實現。此外,有的學生可以三年時間學完初中課程,另外一年時間就可以去美國、歐洲等地交換學習、拓展視野。

孩子要學他該學的、學他想學的、學他能學的課程。在這所“未來學校”中,程紅兵開啟了他課程改革的3。0版本:超學科課程建設。

“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會怎樣設計?”程紅兵如數家珍地展示著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有的孩子把家設計成眼鏡的形狀,有的設計成領結形狀、有的孩子的家藏在媽媽的手提包裡……這是金瑞學校創意美術課程的設計作業。

為了挖掘和保護好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程紅兵打造了創意想象和思維繫列課程:小學開設創意繪畫和兒童哲學課;初中開設創意寫作和形式邏輯課;高中開設創意建模和批判性思維課程。

“分數不是育人的唯一標準,學生的整體思考的能力、洞察問題的能力、想象力、類比力、自學力、結構化思維能力等等,都是學習效益的重要指標。”可以說,“書生校長”的第三次創業之旅才剛剛起步,這位傳奇校長的教育實踐之路,正給人以更廣闊的想象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