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戶花一萬元自己爆改農機,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都能收

2023-01-01由 農村大眾 發表于 農業

家裡高粱自己怎麼去殼

8月31日,聊城市東昌府區閆寺街道大屯村的農田裡,一臺小麥收割機正來回穿梭。明明是一片高粱地,也不到麥收的季節,為啥小麥收割機“上崗”了?路過的村民時不時探頭張望。

駕駛室裡坐著大屯村村民路雲德,他操控的這臺農機,有著小麥收割機的外殼,此刻正在收割高粱。

農戶花一萬元自己爆改農機,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都能收

農戶花一萬元自己爆改農機,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都能收

路雲德正駕駛農機收割高粱。

“我這臺農機能收好幾種農作物,高粱只是其中之一。”路雲德介紹,這臺農機由他改造而來,小麥、玉米、高粱、大豆、花生、穀子,它都能收。

路雲德是個種糧大戶,除了小麥、玉米、高粱,他還承包了很多畝大豆和花生。同時他也是位優秀的農機手,改造農機的想法,近乎是跟種下高粱同步出現的。

“除了我,周邊很少有種高粱的。買臺高粱專用收割機吧,價格高、使用率低,不划算。”路雲德自2001年開始接觸農機,從事農機經營服務多年,對農機的構造、運作原理很在行,是個不折不扣的農機專家。“玩”農機,是他年輕時就有的愛好。

“要不自己改造一下試試?”抱著這樣一種想法,2020年,路雲德對一臺小麥收割機進行改造。他漸漸發現,只要弄清原理、更換不同的部件、改變相應的引數,收割小麥、高粱、大豆等不同作物,在同一臺農機上,理應都能實現。思路打開了,改造後的農機由單功能向多功能“邁進”。

根據作物的特性和收割原理,路雲德對割臺、滾筒、丁齒、篩箱等部件一一除錯。風葉大小不合適,就用鐵板重新設計、裁剪、焊接;篩底講究尺寸,不同作物適合的篩底大小不一,路雲德就買來工業篩網自己切割……

“除錯了沒有100次也得幾十次,用了將近1年的時間。”改造過程不易,但路雲德卻樂在其中。2021年9月,“新農機”正式登場。下地實驗後,機損率在2%到3%之間,效果相當不錯。

花1萬塊錢改造,既節省了買專用農機的費用,還節省了大量人工費用。拿高粱來說,每畝地能省去約200元的人工。路雲德還種植了800畝中藥材,過去全靠人工收穫,現在收割機一天就能收100畝,又省下大幾千的人工費。這筆帳,太划算。

聽說大屯村有個能人,把小麥收割機改造成了“萬能收割機”,村民們起初不相信,都想來瞧瞧。

“來了好幾撥人。”路雲德回憶,村民在家門口圍觀完,又跑去地裡圍觀“實戰”,場面很熱鬧。

改造成功後,路雲德找到廣告商家,設計了一個說明標籤:一機多用,兼收玉米大豆穀子高粱,麥客首選。標籤打印出來,貼在了機身最醒目的位置。

農戶花一萬元自己爆改農機,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都能收

農戶花一萬元自己爆改農機,小麥、玉米、高粱、大豆都能收

路雲德在機身貼上醒目的標籤。

“有時開著出去轉一圈,就能接到好幾個電話。”路雲德露出幾分得意。打來的電話裡,有付費讓他幫忙收作物的,也有向他請教改造農機的,他甚至接到了來自河北的跨區作業訂單。按照一畝地70元的價格收費,路雲德一年能有近20萬的收入。

4月收油菜籽,5月收中藥材,6月收小麥,8至10月收高粱、玉米、花生和大豆。隨著種植業務的拓寬和作物的更替,路雲德邊改邊用,收割機的功能不斷更新。“寫的還是少了,該換嘍!”路雲德指了指機身上的標籤,笑著說。

大眾報業·農村大眾記者 孫甲 見習記者 李兆興 通訊員 張振祥 孟慶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