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古代是如何去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的:逐雷雨而居

2022-12-30由 瑕疵必揪 發表于 農業

雷雨可以使土壤氮肥增加嗎

圈養牲畜、種植植物必不可少的就是新鮮的植被。古代是透過什麼樣的方式選擇居住場所的呢?

根據《周易》記載,

震為雷,蒼艮竹,健蕃鮮。

當畜牧所在地方的水草即將被吃盡時,儘快把牛羊趕到剛下雷雨的地方去,因為,下過雷雨的地方,水草很快就會長起來。《易經》認為,萬物出乎震,萬物都是在雷雨以後生長出來的,所以,雷雨在古代認知裡,是貴如黃金的!

古代是如何去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的:逐雷雨而居

如何去檢驗先民們的智慧呢?我們知道,我們的地球空氣中有一種遊離的氣體,叫做氮氣,約佔大氣成分的81%左右。氮氣是一種既穩定又獨立的氣體,不易揮發也不易與氧氣或其他氣體發生化學反應。

古代是如何去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的:逐雷雨而居

天空中的氮氣很少發生化學反應,對自然界的生物很少有助益的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完全肯定的。當天空打雷時,氮氣就會變得十分的活躍,在雷的高溫發熱下,氮氣會燃燒與氧氣結合形成二氧化氮NO2。如果這時候天空正好陰雲密佈並開始下雨二氧化氮就會快速的溶解進雨水之中,形成硝酸H2NO3。硝酸迅速融進泥土裡,形成硝酸鹽,於是形成了非常適合植物生長的氮肥。

古代是如何去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的:逐雷雨而居

在過去的農業社會里,把這種雷雨稱之為“雷公尿”。它可以把貧瘠的土地變成肥沃的土地,適合耕種。

近代科學研究表明,天空每打一秒鐘的雷,就會降下兩萬噸氮肥,據統計,地球每年會降下4億噸的氮肥,滋潤著這美麗的地球。

古代是如何去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的:逐雷雨而居

夜間的雷雨效果最好,因為夜晚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當雷雨下到植物表面時會直接與二氧化碳發生反應形成有機氮肥“尿素”,作用在植物上,使農作物更加茂盛!

天空中的雷會發生高電位放電現象,其中的部分電位能會轉化為機械能,使植物細胞的內壁產生微弱振動的物理現象。這種作用可以直接促使植物的發育生長,這也是為什麼雷雨天后,我們出門總能看到植物冒新芽的原因,所以有雷雨地區的植物生長要比沒雷雨地區的生長要好得多的多!

古代是如何去選擇適合居住的地方的:逐雷雨而居

植物長得好了,就有更為新鮮的植物餵食牲畜,同時,種植下去的五穀雜糧,也會長得更好,收成更好,先民們不懂什麼科學原理,出於細心的觀察大自然,形成了獨特的認識方式,也形成了“依雷雨區而居”的畜牧、種植的居住方式!

喜歡的朋友可以點贊,收藏,轉發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