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食品界的科技與狠活

2022-12-27由 李卓德SAM 發表于 農業

史多收農藥是真的嗎

食品界的科技與狠活

今年以來,中國食品工業在食品技術、食品產業升級、食品安全等方面取得了諸多突破性進展,在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健康的飲食選擇後,食品科技行業迎來了新一輪發展機遇。然而,當前中國市場對優質食材的需求依舊旺盛。“健康”已經成為消費者對營養、食物安全性和品質的新追求。在這一大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開始著眼於綠色、天然食材方向,從營養化到功能化產品開發中去尋找靈感。為此,中國食品報記者專訪了多位相關領域專家學者進行採訪,並將最新觀點與您分享。

一、創新要“狠”

食品產業在創新上的巨大潛力將被充分激發,未來還將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企業應把握機遇,加快研發速度,提高研發效率,加快研究成果產業化。在新技術不斷湧現、跨界融合不斷深入、創新模式不斷探索的大背景下,食品企業需將創新視為企業發展永恆遵循的法則。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說:“創新是企業發展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透過不斷地在創新中去尋找最適合市場的創新路徑。”中糧集團執行副總裁王填表示,中糧作為央企代表,在科技創新方面也非常有先見之明,不斷致力於科技創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始終與國家共同發展、共創未來。“從產業政策層面來看未來幾年,中糧集團會加大投入研發人才資源和研發平臺的建設,讓創新產品成為中糧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企業層面來看,在品牌營銷方面中糧集團將重點關注品牌文化塑造以及品牌的長期發展,與客戶實現共贏;在內部管理方面,中糧集團也將大力加強組織架構建設、品牌運營以及市場開拓等方面投入。”王填說。在王填看來,要實現科技創新發展並取得長足進展、健康食品領域已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食品產業要想做大做強是需要不斷創新的”王填表示。

1、技術與市場的創新。

近年來,市場的變化讓食品行業不斷進行創新、迭代。同時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又讓行業迎來新一輪的變革。中糧集團作為最早的一批央企,始終把科技創新作為企業的戰略重心。從中糧內部來講,企業發展必須將創新作為一種動力,為技術創新提供強大的後盾和支援。未來中糧將會加快科技創新方面的投入和步伐,提高技術應用水平、完善技術保障體系、持續提升技術能力。

2、創新是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驅動力,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不斷開發新產品,以滿足不同人群、不同消費群體的差異化需求來推進產業發展至關重要。

在創新產品方面,中糧旗下的很多品牌的產品都具有一定的優勢。比如,中糧旗下的“金福臨門”(中糧旗下“福臨門”)就是一款非常經典的產品,被譽為經典風味咖啡。金福臨門的前身是1983年成立的中糧咖啡公司,到2013年中糧咖啡公司進行重組時,已有33年曆史的中糧咖啡公司又進行了重組和整合,重組後的中糧咖啡公司主要生產國際標準認證的速溶咖啡產品。目前金福臨門擁有速溶咖啡、果汁及飲料三大系列產品。多年來一直堅持深耕研發創新工作。

3、以客戶需求為導向來推動創新,只有重視對客戶需求的挖掘並根據市場和行業趨勢來進行創新才能順應市場潮流,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王填表示,中糧集團也將在未來幾年加大對食品行業的科技創新力度,為實現食品產業做大做強做出應有貢獻。目前,中糧集團在不斷完善研發體系並大力進行創新產品開發。王填介紹,中糧集團與國內高校及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同時以客戶需求為導向,推進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究工作。王填還表示:“在自主創新方面,中糧集團會著力推進自主智慧財產權能力建設、科技成果轉化、技術服務和市場拓展等工作;在企業文化方面,透過實施組織架構建設、科技人才培養和創新體系搭建等舉措,讓員工全面感受到中糧人的精神風貌以及中糧人的價值取向;在科技平臺上我們搭建了一個包括研發中心、實驗室、研究院和技術中心等功能平臺以及科研人員等在內的創新團隊及研發體系。”

二、做消費者的“好朋友”

在消費者日益追求的健康飲食背景下,對於消費者而言如何選擇優質的食材、如何做出美味的食物是一個問題。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消費者對天然食材需求強烈,天然食材的健康概念也越來越深入人心。同時,消費者對於食物的多樣性需求越來越強,這就需要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和消費者需求進行精準營銷。例如針對消費者對高蛋白質及無新增食品需求大的特點,一些企業就會進行針對牛奶蛋白低新增化開發的創新產品;針對消費者對綠色天然食品需求大的特點,一些企業會在植物蛋白粉方面進行研發;針對產品特性推出相應解決方案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要透過科技創新為消費者提供更健康、更美味和更營養的食物選擇,同時還會透過多種方式來促進消費者對自然食物和健康食物的理解與接受;此外我們也會透過舉辦各種活動來促進消費者對食物多樣性和健康食物的瞭解。”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法規處處長杜毅告訴記者。

1、綠色消費倡導綠色消費

綠色消費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這意味著消費者需要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開採。記者瞭解到,一些食品企業就一直在進行相關行動。例如北京華聯、北京友誼、天福、統一、光明、君樂寶等,這些食品企業都會將綠色承諾納入到其具體的生產和銷售流程中,並實施相應的管理措施和執行標準。例如今年6月30日,北京華聯超市一層店內禁止銷售包裝和塑膠袋,但仍有消費者購買了不同包裝與大小的塑膠購物袋。此外,一些食品企業則會採用可迴圈利用的材料進行生產包裝使用再生塑膠代替傳統塑膠等,並採用清潔生產工藝減少廢棄塑膠廢物的產生。比如燕京啤酒集團就會使用含氟材料打造環保桶並用回收紙箱作為生產材料,使用可迴圈利用的包裝材料製作紙箱。此外記者在採訪中還了解到,一些企業會透過舉辦各種活動來促進消費者對食物多樣性和綠色消費的瞭解;此外企業還會透過舉辦各種活動來促進消費者對食物多樣性和健康食物的理解;以及透過舉辦各種活動來促進消費者對食物多樣性和健康食物的瞭解。

2、創新為“食”賦能

北京時間4月23日,在第二屆世界食品日期間,北京順鑫農業集團聯合新希望乳業集團旗下乳業研究院釋出了新希望乳業“健康、美味、營養”三大系列共16款產品。這也是該集團旗下新希望乳業集團首次釋出健康系列產品。據悉在這16款產品中,有6款新品為新希望乳業自主研發產品,包括2款植物蛋白類產品、2款風味產品、1款茶飲料和1款益生菌產品。其中新希望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於旭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新希望乳業是中國首家全產業鏈大型乳企,也是世界知名的乳製品生產商和銷售商,是中國乳業乃至全球乳業的引領者,作為乳業企業的“國家隊”,在推動中國乳業轉型升級方面肩負著重要的使命和責任。未來幾年,新希望乳業將繼續以優質乳品為基礎打造健康產品線,全面提升營養健康和綠色健康食品產業發展水平。

3、為食物多樣性助力

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壓力,不少企業紛紛加大對產品創新力度,這包括植物蛋白粉類產品的推出和生產。作為一個行業領導者,安井食品在過去的20年中為消費者帶來了很多具有創新力的產品和服務。如今,安井食品在這方面也是與時俱進。2019年3月,安井食品又推出了一款新的植物蛋白粉—— LifeStyle:可食用、可再生;零脂肪零膽固醇低熱量天然脂肪的植物蛋白粉,這也是一款全新的植物蛋白粉產品;為了讓其成為市場上受歡迎的產品,安井食品還攜手英國植物蛋白營養品牌 Oregon推出了可食用性植物蛋白粉產品;此外作為一家來自瑞典的食品公司, Guitar Oregon還在全球範圍內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Guitar Oregon從成立之初就致力於透過創新來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選擇。透過其獨特的創新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多元化市場需求,例如無新增劑產品、無防腐劑產品、無乳化劑產品等;同時,透過該產品可以滿足消費者更高比例的膳食需求,例如富含碳水化合物以及纖維素等物質,同時還具有膳食纖維豐富以及低卡路里的特性,可以幫助提高消費者進食頻率及效率。

4、營養與健康兼顧

中國消費者越來越重視膳食營養與健康,對食材多樣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許多企業都在進行產品創新。例如,許多企業在推出新品時,都會根據消費者對“低鹽、低糖”的需求進行產品創新。例如樂事推出的營養“樂事綠”系列乳製品,透過採用100%非轉基因大豆、牛奶和酸奶製成。“從原料到成品全部都是安全可靠、新鮮健康的,所有細節都考慮到了消費者對食品營養的要求,產品的品質也是經過層層檢驗的。”樂事中國總裁汪峰告訴記者。而在最近兩年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大力推動天然食品行業的發展,希望透過綠色低碳解決方案為食品行業發展提供動力和活力,從而為消費者提供健康合理的飲食選擇。“從消費者的角度看,他們更加希望食物中有更多不飽和脂肪酸和礦物質元素。

三、新技術在食品行業已“成熟”

科技讓食品變得更簡單,創新讓食品變得越來越安全。面對消費升級的趨勢,食品行業中又湧現出哪些新技術?記者對多位業內專家進行了採訪。在傳統的速凍領域,有一項名叫“冷凍機”的技術是利用真空技術,將原料放入後,利用自動旋轉的製冷機,使食材迅速受熱完成製作。這項技術被業內稱為是“冷凍食品製法”。有專家認為,此類新制法可以有效地縮短速凍食品生產週期和降低能耗成本。除了“冷凍機”技術以外,多家中國食品企業正在加速推進新科技對食品產業的變革。例如在今年年初的 CES展上,雀巢推出了全球首款可溶植物酸奶;三隻松鼠推出首款不含蔗糖新一代無糖餅乾;農夫山泉推出了全果汁飲品系列和植物蛋白飲料系列等均以不新增蔗糖為賣點的飲品。

1、可降解塑膠袋替代塑膠袋

近日,一項由全球食品企業與生物可降解材料企業合作的研究成果被正式釋出。該研究成果指出:目前已有近千家全球食品企業加入到這項研究中。其中,包括麥當勞、百勝、麥當勞中國、星巴克、雀巢、可口可樂、雀巢聯合、福喜等企業在內,共投入了超20億美元研發可降解塑膠。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已率先進行推廣應用。據瞭解,我國一次性塑膠製品消費增長迅速,2014年全國一次性塑膠製品消費量約60億個。為了進一步推動我國一次性塑膠製品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減少對環境的汙染以及保護消費者的健康,近日我國有關部門對“限塑令”進行了調整。

2、可降解包裝袋可回收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塑膠袋生產國和消費國之一。為了減少塑膠袋的使用,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紛紛出臺了相關政策,要求其企業必須採取可降解包裝材料來取代不可降解的塑膠袋,從而達到減少塑膠汙染、保護環境的目的。以日本為例,根據日本環境保護局提供給媒體的資料:從2012年開始,日本可降解包裝材料使用量增加了一倍以上,日本人每年在垃圾回收中消耗材料近5億個左右。2018年7月8日起,日本將正式實施《關於限制生產銷售使用一次性塑膠包裝用品的環境保護法》。日本食品行業的領先者紛紛響應國家號召投入可降解包裝材料的研發。目前市場上出現了不少可降解包裝材料供應商以及一些包裝生產廠家。

3、可降解飲料可製成代糖

美國消費品公司 JET IN攜手以色列可降解生物技術公司 KINTELUME AG在2016年2月釋出了全球首款可降解飲料。該公司表示,在可降解飲料中新增可以控制甜味的糖將有助於降低消費者對食物的食慾。據介紹, KINTELUME AG的這款產品中,含有生物可降解糖,但其甜度比普通單糖更低,在15至40° C溫度下會迅速分解為水和二氧化碳而不是糖。這款產品在日本只發售一種劑型:其配方中包含了兩種可降解生物代糖:阿斯巴甜或安賽蜜來代替蔗糖。因此消費者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不同的糖種。

4、可降解肉製品可回收

與傳統肉類相比,可降解肉製品可節約90%以上的資源,並且因為是可降解的,還可以減少肉類的汙染物汙染。這種食品以玉米為主要原料而製成,並採用高溫或低溫加工工藝,可以在0-4℃下完全降解,而且食用後不會造成身體損害。隨著可降解肉製品的推廣使用,市場上已經出現一批可降解肉製品的生產廠家。比如三隻松鼠旗下的小松鼠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華潤萬家旗下的燕京啤酒有限公司、四川美華興生物能源有限公司這三家企業均推出了這一產品。“目前,小松鼠在中國市場上已經上市多款產品。”該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小松鼠生態農業旗下每一款產品都採用了先進的發酵工藝,能夠更好地保持肉原有品質;另外經過高溫處理後所生成的生物降解酶能快速分解並釋放出氧氣,既能避免肉製品產生汙染,又能節省處理成本”。

5、可降解包裝將成未來趨勢

隨著我國可降解包裝材料的研發及推廣,“塑膠汙染”問題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不可否認的是,傳統塑膠製品,如一次性塑膠餐具、一次性塑膠棉籤、一次性塑膠塑膠袋等會對環境造成一定影響,並可能造成人們健康問題。據瞭解,隨著全球環境問題的加劇以及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可降解包裝在各國已開始受到重視,並得到發展。作為可降解包裝材料, PBAT (生物降解塑膠)具有生物相容性,可以與大部分天然產物如澱粉基、纖維素類的食物殘渣分離,因此可被生物體降解而消失不見。目前 PBAT的生產主要集中在歐洲和北美地區; PBAT主要用於食品包裝或化妝品中而不是用於普通食物中;歐盟對 PBAT的標準是20 mg/kg/天,超過標準即視為違規處理。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加深,可降解包裝產業也將迎來新一輪高速發展階段到來。

四、科技助力食品產業升級

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中國食品行業在科技創新方面的進步也同樣引人注目。今年9月10日,由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主辦的2019中國食品工業科技發展論壇暨第十二屆中國食品科技大會舉辦。大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中國工程院科技與產業發展委員會、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國際食品包裝協會聯合主辦。會上,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宋亮表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升級趨勢的發展,消費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對美、香、味等傳統風味要求不斷提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也積極開展產品研發、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等工作,助力產業升級。宋亮說:“近幾年來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顯著提高對中國現代農業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和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我們也看到了傳統優勢資源亟待最佳化整合的現狀。”

1、農業綠色優質技術體系不完善,綠色種植、有機農產品的生產及供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農業全程質量控制體系等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提高;

例如,我國的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率低,目前只有59%,遠低於發達國家70%以上的水平;農業投入品的質量安全問題,主要是不合格產品和違規使用禁用農藥、獸藥和化肥造成的;農業農村資訊化水平較低,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仍顯不足。這些問題均制約了農業綠色優質發展以及現代農業建設的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目前企業生產經營中缺乏對技術和管理知識以及操作技能的重視與系統學習,很多企業缺乏對農業綠色優質資源的合理利用及統籌規劃;對於食品安全來說,最大的挑戰是生產過程中關鍵技術缺乏有效應用和指導。宋亮認為,只有從生產、加工、流通角度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來推動食品工業與農業農村協調發展才能真正達到產業升級的目的。

2、食品工業產業鏈延伸技術有待進一步提升;

食品工業存在的共性關鍵技術、新產品研發水平較低、食品工業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能力不強、服務平臺不完善、公共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也有待解決。從當前的情況來看,我國食用農產品的供給仍存在一些問題及不足,尤其是在國家制定出的有關安全保障標準和生產標準中還有一些不合理或不科學的地方,對食品安全和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對食品工業的現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食品工業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支柱產業之一,對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宋亮指出:“食品行業作為我國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更應該承擔起保障民生、促進產業發展的責任與使命。”近年來,中國食品工業正以嶄新的面貌為食品工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為了更好地發揮技術對產業發展與轉型升級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積極開展各項工作,推動食品工業科技水平不斷提升。

3、食品生產工藝技術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食品行業創新能力不強,缺乏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食品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食品企業科技創新體系不完善、創新能力不到位,科研人員的科研創新理念有待進一步轉變等。“這都是我們面臨的挑戰和問題。”宋亮說。從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的角度來說,宋亮表示:“過去我們主要關注基礎研究方面的科技創新成果,現在在應用研究方面取得的進步和突破也是我們關注的重點之一,要積極開展技術儲備、成果轉化和產業發展。在基礎研究領域方面,要積極突破關鍵共性技術和前沿引領技術。未來我們將積極地參與到國際和國家的科技合作中去以提升我國食品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本次大會的主題是“科技助力食品行業升級”。

4、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有待進一步開發;

同時,我國食品產業發展的問題還有很多,包括食品質量安全保障體系不完善、加工技術水平不高、技術人才缺乏、加工裝置和加工工藝落後等問題。為此,國家鼓勵和支援食品企業提高管理水平、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加強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應用。同時國家也加大對科研事業的支援力度,引導科技工作者努力投身食品科學研究事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食品學部主任王振耀表示,近年來我國從國家層面積極倡導促進食品行業轉型升級,從供給側入手實現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然而中國食品行業的研發能力、水平仍然與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企業主要依靠引進和消化吸收進行創新,以傳統工藝為主,研發投入不大,研發強度不足。同時政府對食品產業轉型升級給予很多支援幫助。

5、食品營養與健康技術亟需加強。

食品營養與健康技術領域包括微生物菌種及其產品開發技術、發酵與加工過程營養技術、微生物組分析技術、食品風味物質開發技術、食品感官評價技術、營養質量控制技術、營養與健康安全管理技術等;食品健康科學研究包括食品非食源性營養素的篩選、食品營養成分設計、食品營養健康評價、食品營養與健康安全管理等;科學技術部食品科技重大專項牽頭部門主要包括食品營養成分評價技術、功能食品技術、重大疾病防控技術;食品行業科研機構主要包括食品營養與健康研究所、食品科學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和食品科學研究院等。可以說,當前我國食品科技界正在進行一場與科技革命相適應的系統性變革。正如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宋亮所言:“當前我國在食品行業科技創新領域有許多值得借鑑的經驗與做法。科技與產業協同攻關是促進食品行業整體進步的重要路徑之一。透過‘產學研’協同,可以發揮更大規模優勢!透過整合食品相關科研資源,可以推動科學研究從‘點’到‘面’再到‘體’的轉變!食品科技創新需要發揮科技與產業協同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