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飛地如何飛出產業合作新天地

2022-12-04由 壹點一資訊 發表于 農業

如何利用財政來促進收入分配

□ 趙麗娜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佈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飛地經濟是跨區域經濟合作的重要形態,能夠促進生產要素跨區域流動和地區間資源互補與協調發展。山東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要支援跨區域共建協同創新平臺和“飛地園區”,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高地。

當前,“飛地經濟”已經成為推進區域間產業合作的有力抓手。“飛地經濟”是指在行政上互不隸屬的兩個及以上地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以各類開發區為主要載體,在平等協商、自願合作的基礎上,以生產要素的互補和高效利用為直接目的,在特定區域合作建設開發各種產業園區,透過規劃、建設、管理和利益分配等合作和協調機制,實現互利共贏的區域經濟發展模式。互補發展是雙方共同的願望,達成合作後,後發區域可以站在更高的平臺上,引入先進區域的產業資源,以及更先進的管理經驗、體制機制,享受發展紅利,而先進地區產業轉型也擁有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我國“飛地經濟”始於20世紀90年代的蘇州,2000年後開始在全國推廣,成效明顯。

近年來,我省圍繞港口基礎優勢大力推進“飛地園區”建設,依託“飛地合作”推進陸海統籌發展的能力持續增強。黃河國家戰略的落地實施,為我省發展“飛地經濟”拓展了新空間、提出了新要求,為黃河流域產業合作開闢了新的渠道。我省加強“飛地經濟”建設,推進黃河流域產業合作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制度先行。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著眼全流域產業發展,加強全流域“飛地經濟”協同發展的頂層設計和制度創新。推進黃河流域“飛地經濟”合作涉及方方面面,特別是稅收分成及統計核算等相關事項。稅收分配、統計核算等不僅影響地方財政收入,更是與GDP排名等地方利益密切相關,處理不當會嚴重阻礙企業對接、產業轉移,進而成為制約區域產業協同發展的一大障礙。建議我省率先制定黃河流域“飛地合作”的若干意見,鼓勵地方或企業根據自身需要與黃河流域相關省份開展“飛地合作”,省發改委等綜合管理部門要及時跟進服務,與相關省份建立協作聯席會議機制,及時研究跨區域飛地合作中大家關注的園區共建、產值統計與考核、稅收分享、產業鏈整合對接的收益分配等問題,出現問題及時溝通解決。就具體參與者而言,在合作過程中,雙方要有較強的法治觀念和契約意識,遵守承諾、依法辦事、互利共贏。要實現產權的規範化,專案要用現代企業制度去運作。總之,區域合作共建要找到合適的模式和路徑,讓雙方實現互惠互利,這樣才能可持續發展。

著眼全域性。立足山東,放眼全流域,以省際“飛地園區”為主要抓手,以當前大家關注的產業合作為重點,啟用流域產業合作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區域合作走深走實。一是加強“碳中和飛地”合作建設。我省碳排放總量大,決定了碳中和難度大,建議加強與生態資源相對富足的省區開展碳匯園區“飛地合作”。二是加強“開放飛地”合作建設。加快山東港口內陸港在黃河流域的佈局與建設,積極探索沿黃省份與山東聯合雙向建港,包括“出海港”和“內陸港”。三是加強“科研飛地”合作建設。山東沿海開放的基礎優勢為彙集更多高質量科技要素提供了前提和保障,這些科研優勢要更多地向內陸輻射,建議山東與內陸地區加大科研飛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特別要吸引更多的內陸企業和科研機構在山東設立“科研飛地”。四是加強“產業轉移飛地”合作。深化東西部產業協作,推動省內勞動密集型產業、高耗能產業、加工組裝產能向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成本更低、能源更豐富的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

“濟青”引領。發揮濟南青島超大城市“雙核”引領作用,以省內“飛地園區”建設為重要載體,最佳化產業鏈佈局,推動優勢產業叢集成鏈發展。一是發揮濟青雙核集聚引領優勢,建設輻射半島城市群的“總部飛地”。以濟南、青島兩大核心城市為“飛入地”,吸引中原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長三角城市群高階產業、領先企業駐地落戶,打造省內頭部企業和企業區域總部聚集高地,塑強核心城市產業集聚能力。二是發揮次中心城市產業基礎優勢,集中建設幾個特色“飛地園區”,不斷增強我省特色產業叢集區透過“飛地合作”最佳化配置資源的能力。三是發揮魯西地區人力成本優勢和毗鄰中原城市群的區位優勢,吸引更多的高階製造環節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進駐,重點在四省交界地建設“勞動密集型產業飛地”。

縣域突破。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重點,積極推進沿黃縣域“飛地協作”創新。我省沿黃縣域發展普遍面臨生態約束壓力,單靠自身資源稟賦很難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協同的目標要求。一是支援沿黃縣區“高耗水、高耗能”產業按照“飛地經濟”模式有序遷出,一方面解決產業發展面臨的生態約束難題,另一方面也緩解因產業遷出而出現的財源緊縮問題。二是支援沿黃縣區按照“飛地經濟”模式合作開發沿黃生態資源,一方面解決沿黃縣區推進生態資源開發自有資金不足的難題,另一方面也為黃河生態資源高質量開發利用提供更大空間。三是支援沿黃縣區積極發展“碳匯飛地”。沿黃縣域生態保護工作開展無疑會增加更多的碳匯盈餘,與我省工業發達地區的碳匯赤字正好形成互補,透過推進工業發達地區與沿黃縣區開展“碳匯飛地”合作,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解決我省自身的碳中和難題,另一方面也為沿黃縣區更好實現生態保護提供財力支撐。[作者系山東省委黨校(山東行政學院)校刊部教授]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郵箱地址:ahhfxmt@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