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撂荒土地復耕 長出金色“豐”景

2022-12-03由 匯聚百姓身邊事兒 發表于 農業

多效唑可以施打玉米嗎

【來源:廣東省農業農村廳_農業要聞】

撂荒土地復耕 長出金色“豐”景

▲種糧大戶、旺村村黨支部書記彭勇枝看著飽滿的水稻充滿喜悅

撂荒土地復耕 長出金色“豐”景

▲梅州興寧晚稻豐收 何志林 攝

又是一年晚稻收割季,廣東各地一派豐收景象,種植戶開動機器,忙於秋收冬種。這些帶來了豐收喜悅的土地,有一部分原本是撂荒地。各地設法調動農民積極性復耕撂荒地,或者透過土地流轉,轉給有積極性的農戶或農業公司經營,土地資源被重新喚醒,為確保糧食安全作出了貢獻。

肇慶:

撂荒土地變成了金色稻田

金黃色的稻田裡,收割機轟隆作響,肇慶今年復耕的撂荒地,迎來了豐收的季節。據悉,肇慶今年晚造糧食播種面積145。76萬畝,同比增長1。03%,其中晚稻播種面積129。15萬畝,同比增長0。92%。

復耕荒地迎來大豐收

16日上午,沐浴著晨光,封開縣種糧大戶、旺村村黨支部書記彭勇枝在田間指揮著收割機收割。脫粒、包裝、搬運上車,農民們在田間地頭忙活開了。

低垂的稻穗,圓鼓鼓的稻殼,彭勇枝說,作為撂荒地復耕首年,稻穀的長勢讓他充滿信心。他估算,每畝最少能收穫幹稻穀800多斤。

而在四會市威整鎮,廣東華億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火森說,他們今年開墾撂荒地種植“威整稻香1號”800多畝,畝產量約為1000斤,產量比往年增加了200斤。

肇慶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全市晚稻收割接近尾聲,已完成晚稻收割113。60萬畝,佔計劃面積86。76%;今年以來,全市新增復耕複種2。88萬畝、累計復耕複種5。87萬畝,總複種率達90。73%。

農民復耕積極性更高

晚稻豐收激發了農民復耕撂荒地的積極性。在肇慶高要區蓮塘鎮溫貫村,各種農業機械正在荒地裡聯動作業,除草、犁地、鬆土一氣呵成。半個小時不到,原本雜草叢生的土地已經開墾翻鬆,一壟壟田埂整整齊齊,而田邊的灌溉渠在挖掘機的持續作業下,正逐漸成型。

在高要區農業農村局和蓮塘鎮政府的指導下,溫貫村由村集體與農戶簽訂《撂荒耕地代管協議》,代管經營權,並委託給農投公司進行土地平整,再流轉給種植大戶、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復耕複種,大力發展特色富民產業,村中130畝“沉睡”土地重煥生機。

梅州:

創新種養模式迎來增產增收

又是一年豐收時,梅州大地一片金黃。曾被撂荒的土地上也長出了金色稻穗,帶來豐收喜訊。今年以來,梅州全面落實中央和省的決策部署,堅決守住糧食安全底線。目前,梅州全市完成全年糧食種植面積約280萬畝,比去年有所增加,眼下已全面完成省、市部署的撂荒耕地復耕複種任務。

荒地透過“轉手”盤活

在位於興寧市坭陂鎮的興寧市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種植示範基地,收割機來回穿梭,在聲聲轟鳴中將水稻“收入囊中”,再噴湧出金黃的穀粒,這些沉甸甸的豐收成果便有不少產自曾被撂荒的土地。

這片土地地勢平坦,適合機械化耕作,然而由於多種原因,曾經有大片土地被撂荒。當地積極行動,透過土地流轉,讓有實力、有意願的農業企業接手。此外,坭陂鎮採取了獎補政策,進一步提升農戶開發撂荒地的積極性。

坭陂鎮是興寧市有序有效推進撂荒地復耕複種的一個縮影。目前,興寧市撂荒耕地復耕複種取得階段性成效,2022年完成糧食種植面積比去年有所增加,昔日撂荒地已成致富田。

探索出稻蝦共作模式

梅州撂荒耕地種類多,除平整的水田外,還有湖洋田、旱地等,面對不同自然條件的撂荒地,梅州各地因地制宜,選種合適的農作物,也探索出了新型種養模式。

在五華縣梅林鎮,本為低窪積水的撂荒耕地在廣州市番禺區派駐五華縣梅林鎮幫鎮扶村工作隊的支援和當地政府的努力下,“搖身一變”成了“一水兩用、一田雙收”的稻蝦共作基地,原本並不優越的種植環境反而成了優勢,在復耕複種的同時還提升了經濟效益。

對比單一的種植模式,“稻蝦共作”模式平均每年每畝可增收6000至7000元。截至目前,五華全縣累計培育稻蝦共作產業經營主體34個,建立基地34個,面積2190畝。除“稻蝦共作”外,梅州各地還湧現了“稻魚共生”“稻鴨共養”等立體生態種養模式,在推進撂荒耕地復耕複種的同時,有效推動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宣告: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