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2022-12-03由 小淵評宅 發表于 農業

為什麼高層樓房竟然有老鼠

水電改造,是很多家庭裝修中的第一個環節。我家當初就在這個環節卡了很久,返工無數次才得以進行下一步。在返工的過程中,我也從一個裝修“小白”成長為了“裝修大神”。

當然,直到現在我也不後悔當初的經歷。雖然麻煩點,但也是要建議大家:發現問題要趁早改,水電改造的內容後面會被擋住,再想維修可就麻煩了。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今天就總結一下,我家當初發現比較多的9個問題。其中包含了建材的選購,和施工的工藝。

01

冷、熱水管不一樣

口語上的水管都叫“PPR”材質,但其實不一樣。只有熱水管用的是PPR,冷水管用的應該是PPB。兩種材質才外觀上幾乎沒有區別,所以需要人為地在水管上加一條線▽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藍線,就是PPB材質的冷水管;紅線,是PPR材質的熱水管。兩者不能混用:PPB材質遇熱容易變形;PPR材質預冷會發脆。

02

電線4平方足矣

家用電線的粗細只需要兩種:2。5平方和4平方(平方毫米銅線)。絕大多數的電線,使用的都是2。5平方線;空調、電熱水器等大功率迴路,需要用4平方線。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有的人會買一些6平方線回家,其實根本沒必要。家庭電路中不會出現超過20A的電流,就算把更大功率的電器搬回家,電錶也帶不動,會自動斷電的。

03

選硬線不選軟線

電線分軟硬,軟線是由多股銅絲組成的,學名叫“BVR”線;硬線是由單股銅絲組成的,學名叫“BV線”。其中軟線的價格稍高一點,但更建議選硬線。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軟線在使用時會出現兩個問題:第一是接頭的地方容易有毛刺,導致短路;第二是多股細線更容易被氧化,導致區域性載流量下降,使用壽命不如硬線長。

04

網線建議超六類

家裡是不能鋪光纖的,因為路由器、電腦、電視等裝置都沒有光纖介面。光纖只通到弱電箱裡(由運營商負責),裝修時需要鋪的,是網線。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過去常用的網線都是超五類,但超五類網線能夠傳輸的最大網速是1000M左右(還要看水晶頭和網線質量)。現在千兆網正在普及,未來的網速只會更快。不想被時代拋棄,還是要鋪更好的超六類網線。

05

強弱電線要保持距離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俗稱的“電線”,是強電線,就是前面說的2。5平方、4平方線。俗稱的“網線”,屬於弱電線。兩種電線在鋪設時,都需要穿管。

強弱電管之間,要保持至少30cm的間距。如果要開槽的話,強弱電是不能出現在同一個槽裡的。遇到強弱電交叉的地方,要在弱電管外面包裹錫紙。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否則強電線中的電流會產生磁場,影響弱電線裡傳輸的訊號。

06

冷熱水管保持距離

冷水管和熱水管之間,要保持至少15cm的間距。否則不利於管道的保溫,熱水管裡的熱水會變涼,冷水管裡的冷水會變熱。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如果熱水器和衛生間之間的距離比較遠,建議在熱水器到衛生間之間的這根熱水管外面,包裹一層保溫棉。我家就沒有包,電熱水器燒到60度時,花灑調到最熱也只有45度。

07

水管驗收注意接頭

水路驗收時,需要打壓試水:用專業設備註入6kg~8kg壓力,等待半小時,壓力值不變就是合格。此外,還要重點關注每一個接頭。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接頭的位置,要做好熔接,也就是俗稱的“雙眼皮”。有些時候工人會用快接頭連線,那是臨時接頭,不能長期使用。

08

電路驗收注意接線順序

電路驗收,不能只看能不能通電,還要看電線的順序。插座接線,左側插孔是零線,右側插孔是火線;開關接線,燈具一側是零線,開關一側是火線。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判斷零火線,可以用電筆——能夠點亮電筆的,就是火線。也可以花二十塊錢買一個相位儀(如上圖),插在插座上,直接就能顯示接線順序是否正確。

09

保護好承重結構

承重結構,包括承重牆、房梁、柱子。承重結構上可以開槽,但是隻能開豎槽。橫槽有可能直接把裡面的鋼筋切斷,影響房屋的穩定性。

水電改造返工N次,才悟出來的9個“硬道理”:建材、工藝同樣重要

承重結構上也可以打孔,但是對孔的尺寸有嚴格要求。要求很複雜,與環境、位置、牆的厚度有關,最好找專業人員看過後再打孔。最保險的做法,是不要打孔,直接繞過去。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