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2022-12-03由 紅網 發表于 農業

田地進行輪作有何意義

紅網時刻張家界7月31日訊(通訊員 谷中秋 黃大治)今年以來,張家界市借鑑精準扶貧經驗,積極創新以“三結合四精準五個一批”為主要做法的 “精準耕保”張家界模式,推進田長制工作落地見效,工作經驗被自然資源部、省自然資源廳予以推介,創作的《稻田飛歌:張家界推出耕保主旋律〈我的空中田園〉》《我的田園我的家》《民宿主變微田長,拋荒地變旅遊田》等耕地保護宣傳作品被人民日報、學習強國、新湖南、紅網、湖南自然資源微信公眾號等國家、省級媒體報道。截至2022年7月底,全市完成耕地淨減少整改補足6163 畝,完成比例132。78%;完成恢復耕地16369畝,完成比例90。94%,兩項工作均在全省市州排名前列。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楊柳青 攝)

“三個結合”創新載體

結合“田長制+全域旅遊”。立足旅遊資源明顯優勢,張家界積極探索“田長制+全域旅遊”耕地保護張家界模式,創新拓展“田長制+鄉村旅遊”“田長制+民宿旅遊”“田長制+研學旅遊”“田長制+觀光旅遊”等田長制載體,將美麗田園變靚麗風景,將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倡導民宿旅遊經營業主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民宿主將周邊原來拋荒的田地進行流轉,根據市場和遊客需求種植生態農作物,打造農耕文化發展鄉村旅遊,既讓民宿增加了品質,也為農民增加了收入,帶動了全市旅遊產業提質升級,一大批高階民宿主化身“微田長”,拋荒田變成旅遊田,流轉地成了“香餑餑”。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楊柳青

結合“田長制+鄉村振興”。將田長制落實情況納入全市鄉村振興後盾單位和駐村工作隊考核內容,積極發揮駐村工作隊在編制村莊規劃、履行耕地保護責任、打擊違法建設、治理耕地拋荒等方面的引導作用,進一步增強鄉村振興工作隊關於耕地保護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

結合“ 田長制+基層黨建”。將基黨層支部建在田坎上,在田坎上當好耕地保護的“宣傳員”監督員”“調解員”“規劃員”。組織基層黨支部開展“田長制+基層黨建”主題黨日活動,號召黨員幹部在開展義務巡田、認領拋荒田、成立助耕隊、幫扶種田插秧等方面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利用屋場會、村村響、微信平臺、送政策下鄉等形式,走進土家山寨、田間地頭群眾,全方位、多角度深入開展宣傳田長制。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楊柳青 攝)

“四個精準”統籌推進

圖斑精準,落實責任。從全市30。5萬畝的恢復屬性圖斑中精準選取圖斑,帶圖斑帶位置將耕地恢復任務落實到責任地塊和責任網格。利用“三調”耕地分佈底圖、耕地保護目標分佈圖和網格底圖,在做好精準摸底調查的基礎上,將每塊耕地的圖斑編號、面積、位置、承包人、種植現狀、恢復措施建立臺賬,形成清單式管理。充分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探測、鐵塔影片等技術手段,對轄區內違法佔地、耕種落實情況進行實時監測監管,第一時間向基層推送最新遙感影像。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羅啟英 攝)

目標精準,向標而行。張家界對全市154。78萬畝耕地保護底線目標精準足額帶位置進行保護,將17。33萬畝恢復耕地目標、1。8萬畝年度恢復目標、5361畝耕地淨減少整改補足目標任務層層下達,逐級壓實責任。各區縣透過認真摸底,從標註恢復屬性基本庫中帶圖斑下達到鄉鎮、村、組。

措施精準,有的放矢。透過認真分析研究撂荒耕地和“非農化”“非糧化”的型別及原因,聚焦恢復耕地目標任務,做到一地一策、精準施策。建立“精準聯動、精準協調、精準發力”的“三維”協調機制,市、縣兩級總田長每年至少召開1次以上排程會,市、縣兩級副總田長每季度帶隊巡田和召開田長制推進會。各級田長制辦公室與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林業、水利等部門加強聯動,建立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進一步最佳化整合資源,協調河湖長、林長、路長等機構,建立區域統籌的工作機制,協同開展巡田、巡河、巡林等日常工作,統籌解決相關矛盾問題。

考核精準,制度保障。為讓耕地保護落實落細,張家界市建立了“黨政同責、剛性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的耕地保護考核機制,對耕地考核各項指標精準量化,將耕地保護底線目標、恢復耕地任務、永久基本農田保護任務、耕地保護專項規劃、耕地保護“一張圖”編制、補充耕地管理情況、田長制推行等內容納入區縣黨政領導班子和糧食安全考核內容。

張家界按照實事求是、因地制宜、分類施策的“精準耕保”理念,在實施整改補足耕地和恢復耕地過程中,採取“五個一批”的做法分類推進。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羅啟英 攝)

“五個一批”分類推進

小苗移栽騰田恢復一批。對於耕地栽種的經濟作物小苗,耐心細緻做通群眾工作,將小苗移栽到山上,騰出田來種植糧食。桑植縣芙蓉橋白族鄉合群村採取“果樹上山、騰田種糧”方式,搶抓季節移栽4500餘株桃樹,騰出120畝基本農田種植糧食,創造的“合群”模式得到了省自然資源廳的推介。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滕俊 攝)

老化果木淘汰復耕恢復一批。對於耕地栽種多年、進入衰老期的果木經濟作物,做通果農業主的思想工作後,實行自行砍伐、自行淘汰,騰出耕地種植糧食。慈利縣江埡鎮透過淘汰品種老化、無收益的柑橘30多萬株,恢復種植糧食麵積2000多畝。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滕俊 攝)

成熟林木綠化出售復耕恢復一批。對於在耕地上種植的已成熟苗木,利用承辦全省旅發大會改善城鄉環境契機,鄉鎮政府主動聯絡林業和住建部門,透過林業部門納入植樹造林採購庫,幫助將此類苗木優先出售,騰地種糧恢復耕地。

閒置荒地流轉耕種恢復一批。對已拋荒耕地,鼓勵引導合作社、種糧大戶、烤煙大戶、民宿業主流轉落實耕種,恢復一批耕地。武陵源區以梓山漫居、湘阿妹、峰三千農場、五號山谷等眾多民宿客棧為代表的市場主體,僅2022年上半年就流轉拋荒地和耕地5600多畝種植糧食。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工程治理恢復一批。對恢復難大的耕地,利用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歷史災毀耕地修復、水土保持等專案建設,採取工程治理措施恢復耕地。慈利縣洞溪鄉洞溪村地處邊遠山區,透過實施工程治理後,全鄉恢復530畝耕地,實施菸葉與糧食作物輪作,有效提高了群眾的收入,又恢復增加了耕地面積。

張家界創新探索“精準耕保”模式推動田長制落地見效

耕地保護,任重道遠。張家界市將繼續依法依規、用心用情落實耕地保護田長制工作,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貢獻張家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