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黃山:新安江上繪就“綠富美”

2022-12-02由 中安線上 發表于 農業

江上有什麼有什麼

黃山市徽州區豐樂河清可見底、魚遊其間,修建於明朝的文峰塔矗立河畔,俯瞰著這條新安江支流。

10年前,這裡是一個以精細化工、機械製造為主的工業園。兩岸居民回憶,因為汙染,這條河一度成為臭水河,風一吹,空氣裡都瀰漫著臭味。

改變始於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黃山市透過“關停並轉”,工業園關停企業40戶,搬遷企業22戶,僅支付關停補償款就超過3億元。如今的豐樂河,水清景美,成為居民散步遊玩的好去處。

新安江發源於黃山市休寧縣六股尖,經黃山市歙縣街口鎮進入浙江境內,流入下游千島湖、富春江,匯入錢塘江,全長373公里,其中安徽境內242。3公里,出境水量佔千島湖年均入庫水量的60%以上。

2012年,在財政部、原環保部的指導下,浙皖兩省探路改革,正式啟動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以政策和經濟激勵機制為槓桿,推動上游地區主動保護、下游地區支援上游發展,最終實現互利共贏。

為保護好一脈青山、一江秀水、一軸畫卷,黃山市始終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重要位置,緊盯汙染源頭實施靶向治理,精準防治岸上、水上和產業三類汙染源,堅決不讓一滴汙水流入新安江。

為防治工業點源汙染,黃山市編制產業准入負面清單,抬高環保準入門檻,堅決不上一個汙染環境專案。近年來,累計關停淘汰汙染企業220多家,整體搬遷工業企業110多家,最佳化升級專案510多個,特別是投入近60億元打造迴圈經濟園區,實現供熱、脫鹽、治汙“三集中”,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降低了環保成本。

農業面源汙染直接影響水質。2015年起,黃山在全省率先建立農藥集中配送體系,開展化肥施用定額制試點。試點以來,化肥使用量下降20%,農藥使用量下降31。3%,高效低殘留和生物農藥使用率提高到90%。今年,黃山市全面推廣“誘蟲黃板+生物農藥+生態農藝”茶園綠色防控,禁止化學農藥進茶園,插放“誘蟲黃板”2800萬片,同步推進化肥減量增效,打造全國首個全域茶葉無農殘城市。

水上垃圾曾是新安江治理令人撓頭的事。休寧縣流口鎮流口村位於新安江源頭,過去該鎮村民沒有垃圾清運的習慣,垃圾清理全靠河水衝。為保護村莊環境,2016年,該村在生態環保實踐中首創“生態美超市”做法,採取“10個塑膠瓶兌換1袋黃酒”“5節舊電池或10個農藥包裝物兌換1包鹽”等方式,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莊保潔和垃圾治理。群眾透過變廢為寶得實惠,極大改變了村民原來隨手丟棄垃圾的不良習慣,激發了村民參與環境保護的積極性。“積分”兌出了文明新風尚。如今,345家“生態美超市”覆蓋了新安江流域黃山段沿江所有行政村(社群),每家“超市”年均回收塑膠瓶近200公斤、塑膠袋9600餘隻,收集、撿拾廢舊垃圾已經成了居民的習慣。

生態環境好了,產業興起來了。有機茶、泉水魚、鄉村生態旅遊,一大批全國叫得響的綠色品牌在黃山誕生,好山好水成為老百姓的“搖錢樹”“聚寶盆”,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10年來,透過皖浙兩省三輪補償試點工作,新安江流域綜合治理水平顯著提升,水清岸綠,上游水質持續保優。目前,新安江每年向千島湖輸送近70億立方米乾淨水,連續多年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經生態環境部規劃院評估,新安江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達246。5億元,水生態服務價值64。5億元。

從“同飲一江水”到“共護一江水”,新安江正在成為皖浙兩地群眾的“心安江”。“新安江模式”也走向了全國,在新安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的試點基礎上,桂粵九洲江、閩粵汀江—韓江、冀津引灤入津、贛粵東江、冀京潮白河以及省份眾多、利益關係複雜的長江流域等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紛紛建立起來,為全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實踐提供了良好的示範和經驗。(安徽日報記者 李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