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農業科技的傳播者 讓每一寸土地成為豐收的沃土丨黔西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研究員趙恩學
2022-12-01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農業
農業是讓土地奉獻的產業嗎
“趙老師,我今天要開始擺放營養包了,你能來給我指導指導嗎?”接到畢節市黔西縣洪水鎮新橋村羊肚菌種植戶馬華平的電話時,正在永燊鄉乾溝村花椒基地指導農戶防治病蟲害的我匆匆往洪水鎮趕,這也是我今天服務的第5個鄉鎮了。
趙恩學(右一)在大棚內指導農戶
我叫趙恩學,是畢節市黔西縣農業農村局農業技術研究員,自1983年參加工作以來,這已經是我在田間地頭工作的第32個年頭了。從精壯的年輕漢子到悄然斑白的兩鬢,我把自己人生中最美的年華都奉獻給了這片土地。
這兩年來,我主要服務於縣裡的羊肚菌種植,像這樣每天奔忙於多個鄉鎮是我的工作常態,最忙時節,每兩個月就要踩壞一雙鞋,可我依然樂此不疲,因為專心田疇,潛心做事是我的職責。
黔西縣是全省羊肚菌種植大縣,2019年,我與貴州省農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開展技術合作,在黔西甘棠、中建、太來、中坪4個鄉鎮、14個村的1277個大棚示範種植有“必需氨基酸”、“食用菌皇后”美稱的食藥兼用型食用菌羊肚菌1256畝,產業涉及農戶上千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23戶。
大山裡發展羊肚菌種植實屬不易,羊肚菌屬低溫高溼型真菌,生長期除需較低氣溫外,還需較大溫差,其菌絲生長、子實體形成與發育對溫度、溼度、光照要求嚴格,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肥沃、清潔衛生的水源等都是羊肚菌生長髮育必不可少的條件。
由於種植技術要求高,曾記得,甘棠鎮大寨民興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楊守軍種植的羊肚菌出現了病蟲時,我焦急萬分,連忙趕到基地,為其“把脈問診”。幸好,透過我們的努力,羊肚菌沒有造成損害。
對於農民來說,豐收就是財富,我深知,這些都是他們掏上家底才發展起來的產業,我不能讓這些產業在技術環節出現任何問題。
為確保示範種植成功,我從種植地塊及灌溉水源的選擇、整地、播種、覆土、營養包的放置、澆水、通風、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環節入手,開啟了“5+2”“白+黑”“現場指導+電話+微信”的線上線下服務的工作模式,最多時一天跑了11個鄉鎮,打了40多個電話,發了10多條微信。
累了就稍稍站一會,伸伸腰、透透風,再接著幹,只想把好每一道技術關,只想多服務一個鄉鎮、一個企業、一戶農戶,只想盡一名技術人員之力,把科技與產業更好的結合起來,實現產業提質增效,為脫貧攻堅盡一點力。
功夫不負有心人,2019年,黔西縣示範種植的1256畝羊肚菌喜獲豐收,平均畝產量達140公斤,最高畝產達400公斤,均價90元/公斤,利潤率50%左右。透過流轉土地、入股分紅、務工等收入,受益農戶戶均增收千元以上,扶貧效果顯著。
每當看著腳下豐收的土地,我都倍感幸福,我是農民的兒子,服務農民是我的使命,為了泥土的芬芳,我會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透過技術服務、科技培訓等方式,服務農村、服務農業,做一名農業科技的傳播者、科技致富的領頭羊、鄉村產業扶貧的帶頭人,讓每一寸土地成為豐收的沃土。
通訊員 洪琳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吳傳娟 整理
編輯胥芬芳
編審 王璐瑤 李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