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多點發力促振興 打造廣東新典範

2022-12-01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藁城康村離小果村近嗎

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梅西鎮透過抓排名、促進度,激勵各村主動作為、想方設法推進撂荒地復耕複種;畲江鎮以建立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為契機,積極爭取債券資金,全面啟動美麗圩鎮專案建設,破解鄉村振興“錢從哪來”的難題;程江鎮以“微改造”為突破口,鋪開古塘村茶仔園改造專案,打造全市示範樣板村……

規定動作不走樣,自選動作有特色。

作為農業大區,今年以來,梅縣區上下緊緊圍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在鄉村振興競技場上賽龍奪錦,多點發力推進鄉村振興。

“我們要堅持以發展精細農業、建設精美農村、培育精勤農民為主攻方向,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全力打造廣東鄉村振興新典範。”2022年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關鍵之年,在日前召開的梅縣區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上,區委書記溫助民擲地有聲,吹響了梅縣區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衝鋒號角。

●南方日報記者 黃韜煒

通訊員 馮森達 王雅 譚獻之

底線思維

以“長牙齒”硬舉措推進復耕複種

今年春節期間,城東鎮石月村20餘畝油菜花競相綻放,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網紅地。眼下,這裡再次披上了一層金裝,阡陌縱橫間,顆粒飽滿的稻穗壓彎了稻稈,一片喜人的豐收景象。

“你是不知道,因為缺水,不久前這裡還是一片荒地。”石月村黨支部書記廖國彬告訴記者,為盤活土地資源,村黨支部決定進行大膽嘗試。

去年底,在村幹部的鼓勵下,村民們無償讓出了25畝撂荒地。而後石月村在完善農田基礎設施建設的基礎上,透過種植油菜花發展鄉村旅遊,待油菜籽收成後,該村又發動黨員幹部以“認耕荒地、共享收成”的形式,帶動村民進行復耕複種。

“接下來,我們將繼續採取這種模式,發動更多黨員、群眾一起認耕。”城東鎮副鎮長陳金葉說,目前是種植水稻,之後會透過水稻、油菜花或者其他農作物輪耕輪作的形式,讓“良田”迴歸“糧田”。

在另一頭的梅西鎮宜塘村,一陣陣“轟隆隆”的機械聲打破了鄉村的寧靜,處處是繁忙復耕的景象,秧苗泛綠間透著勃勃生機。

“撂荒的原因多種多樣,復耕複種還需多管齊下。”梅西鎮黨委副書記劉龍才介紹,梅西鎮的做法一是引進社會資本進行集約化種植絲苗米、百香果、藍莓;二是發動黨員及其家屬帶頭復耕複種;三是每個村至少成立一支復耕複種、代耕代種施工隊,有效解決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難題。

值得一提的是,該鎮還採取“掛圖作戰”的形式,每天對撂荒地復耕複種情況進行統計排名,並在鎮政府一樓大廳及各工作群進行通報,用資料說話,以結果“論英雄”。

抓好農業農村工作,首先要抓牢糧食安全。這場撂荒地復耕複種攻堅行動正在全區田間地頭火熱進行,各鎮(高管會)因地制宜、因戶施策,互比互看、互學互促,加快推進復耕複種:白渡鎮創樂村、悅一村透過村集體集約、社會化流轉的方式,發展蔬菜產業,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水車鎮成立4個督查組,採取雨中不停、週末不休的方式,深入撂荒地現場督查,指導各村開展復耕複種工作……

當前,梅縣區堅持底線思維,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制定出臺《梅縣區撂荒耕地復耕複種穩定糧食生產獎補工作方案(2022—2025年)》,強化政策獎補,並常態化開展專項督查,嚴格獎懲問責,落實排名通報機制,以“長牙齒”的硬措施推進撂荒耕地復耕複種,堅決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產出思維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盛夏時節,行走梅縣區廣大鄉鎮,滿是豐收的喜悅。這頭,畲江鎮成山村稻魚共生、稻鴨共生種植基地開鐮收割;那頭,石坑鎮嶺村村奈李採摘下樹;廣闊的田間林下,金柚、水稻、茶葉、果蔬為梅縣大地披上了綠裝。

產業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

作為農業大區,梅縣區生態資源豐富、農業基礎紮實。立足於此,該區堅持產出思維,在特色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上下功夫,實施“兩園一軸四片區”發展規劃,做優畜牧水產、蔬菜、菸葉等傳統產業,做強梅縣金柚、梅縣綠茶等優勢產業,全面建立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成功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梅縣金柚”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茶葉產業園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獲評國家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範區、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重點縣、省級家庭農場示範縣……一塊塊“金字招牌”背後,是梅縣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質量興農、綠色富農、品牌強農的決心和行動。

當前,梅縣區已培育“三品”認證農產品157個,省“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26個,完成4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建立,桃堯鎮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鬆口鎮、石扇鎮被認定為廣東省金柚專業鎮。

資料顯示,2021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產值93。25億元,比增8。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萬元,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然而,儘管前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但這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離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還有較大差距。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不強、農業龍頭企業連農帶農輻射能力不足等仍亟待破題。

問題導向,靶向攻堅。不久前,由廣東李金柚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梅縣區城東鎮建設的梅州柚深加工專案一期正式投產,專案全部投產後可年產高純度柚苷1000噸,年產值達2。5億元,帶動5000戶以上農戶增收致富。

發展柚苷提取,是梅縣區發力農產品精深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的積極探索。透過收購農戶小果柚進行柚苷提取,可以實現變“成果一次收入”為“小果、成果二次收入”。對企業而言,有了新的加工原料和產品;對柚農而言,有穩定的市場,互惠雙贏。

拓展產業形態,推動“接二連三”。當前,梅縣區正紮實推進鄉村產業社群試點,今年重點打造大黃村金柚產業社群和陰那村、僑鄉村文旅產業社群,探索古鎮與良田共存、產業與鄉村共興發展路徑,培育帶動一批產業強村、經濟強村。

使用者思維

打造各美其美客韻鄉村

水面如飄帶,山形似臥牛,水天一色的蘆陵村,宛若一幅山水畫;白牆黛瓦,花木掩映,景隨步移,步入古塘村,像是闖進了桃花源;百花映古宅,童謠繪牆面,古色新韻的蓮塘村,好似一首田園詩……走馬梅縣區,一村一景,一村一韻,腳下便是詩和遠方。

最佳化農村人居環境,全力建設美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題中要義。

在推進鄉村建設過程中,梅縣區堅持強基礎整治、補民生短板“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在“拆、改、建、管”上下功夫,開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回頭看行動;與此同時,全面完善村莊保潔和農村廁所、生活垃圾、汙水處理等長效管護機制。

至目前,全區1386個自然村已達到乾淨整潔標準,完成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278戶,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建成鎮級汙水處理設施22座,村級汙水處理設施201座。

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基礎上,梅縣區持續推進“1+N”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建立,立足村莊特色,以農耕文化為魂、紅色故事為魄、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客家民俗村落為形、創新創意為徑,打造三宜陰那、富美蘆陵、廚鄉玉水、宋湘故居創樂等示範村67個,推進雁洋、畲江、梅西、梅南等美麗圩鎮試點,建設鬆口、松源、桃堯等省際邊界示範鎮。

花草有致、一季一景的沿線景觀,水清岸綠、白鷺紛飛的丙雁大堤,風格統一、錯落有致的客家民居……驅車沿省道S223線駛入丙雁松美麗鄉村示範帶,呈現在眼前的是這樣一幅客都“富春山居圖”。

按照多鎮聯動、串珠成鏈、連線成片、集片成帶建設思路,今年以來,梅縣區聚焦“天際線”“地平線”“水岸線”,圍繞“一河一路一樹一花一景”,加快推進“三江四線”生態景觀廊道和美麗鄉村風貌示範帶建設,集中資源打造丙雁松連片示範樣板,示範帶動全域鄉村建設。

鄉村振興,既要塑型,也要鑄魂。

對梅縣區來說,喚醒沉睡的古村資源,守住客家之“魂”,是探索文化、產業、旅遊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新路徑。以入選全國傳統村落集中連片保護利用示範區為契機,該區正科學統籌資金、廣泛發動力量,加快實施鬆口古鎮、水車茶山古村落等傳統村落保護利用工程,帶動各鎮活化利用客家文化、紅色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彰顯客家風韻、梅縣風情。

■數說

數說梅縣鄉村振興

2022年上半年,全區農林牧漁業產值25。97億元,比增5。9%。早造水稻種植面積16。89萬畝,金柚種植面積26。2萬畝,茶葉種植面積5。54萬畝;生豬存欄20。33萬頭,家禽存欄195。22萬隻,肉類總產2。73萬噸,牧業總產值6。84億元;漁業養殖面積4。55萬畝,總產量1。4萬噸,總產值1。6億元。今年以來,梅縣區獲評省級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重點縣,入選茶葉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名單,梅縣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透過農業農村部考核認定。

黨建引領有新活力

村黨組織書記100%實現“三個一肩挑”,帶頭成立合作社304個、帶頭髮展致富專案352個;355名村黨組織書記中,鄉村振興能人有253人,佔比71%;1806名村“兩委”幹部中,鄉村振興能人有1022人,佔比56。6%。

組織6881名黨員開展結對幫扶,培養黨員致富幫扶帶頭人2150名,建成黨員創業帶富示範基地280個;選派300名黨員幹部回鄉聯村,引導132名外出黨員回鄉擔任村幹部。

投入2500多萬元推進3箇中組部紅色村組織振興試點村建設,擦亮“葉帥家鄉·紅色雁上”“黨建領航·紅色水美”“底蘊古村·紅色金星”黨建品牌。

鄉村建設有新亮點

1386個自然村達到乾淨整潔標準,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達99。99%,農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到100%;建成鎮級汙水處理設施22座,村級汙水處理設施201座;全面完成1386個自然村集中供水,覆蓋率100%。

持續推進“1+N”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範建立,先後打造三宜陰那、富美蘆陵、幸福古塘、宋湘故居創樂、童謠之鄉蓮塘等示範村67個;推進雁洋鄉村風貌示範帶和鄉村振興示範帶建立,完成示範帶沿線農房風貌整治提升334棟、微改造3772棟。

產業發展有新提升

全區355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近50%的村達到10萬元以上。2021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4萬元,高於全省、全市平均水平。

全區金柚種植面積26。2萬畝,柚果產量58。8萬噸,總產值43。5億元,農民人均柚果年收入9600元;入選首批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建立名單,成功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內首條柚苷生產線建成投產,“梅縣金柚”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認證,品牌價值113億元,位居全省第一。

培育“三品”認證農產品157個,省“粵字號”農業品牌產品26個;完成4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建立,桃堯鎮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鬆口鎮、石扇鎮被認定為廣東省金柚專業鎮。

■相關

梅縣區出臺鄉村振興

考核辦法獎優罰劣

優良者獲資源傾斜

連續兩年較差者負責人將調離崗位

在日前召開的2022年梅縣區委農村工作會議暨全區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推進會上,該區制定出臺了《梅縣區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辦法(2022—2025)》(下稱《考核辦法》)等6份檔案,旨在用好政策“指揮棒”,獎優罰劣促振興,營造比學趕超、賽龍奪錦的良好工作氛圍。

據悉,《考核辦法》確定了考核物件為全區18個鎮(高管會),考核內容主要包括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採取總分100分評分制,由區直有關部門評議評分、實地評估和日常監測三部分組成。其中,評議評分權重為50%、實地評估權重為45%、日常監督權重為5%。考核結果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四個等次。

對考核結果為“優秀”和“良好”的鄉鎮,梅縣區委、區政府在涉農財政資金安排、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等方面予以傾斜。對考核結果為“較差”等次的鄉鎮,進行通報批評,對主要負責同志進行約談。被約談的鄉鎮及其主要負責同志、分管負責同志不納入有關先進和優秀事項的評選。連續兩年考核結果“較差”的鄉鎮,將按照組織程式,對鄉鎮主要負責人予以調離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