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這項發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夏天都要用到它

2022-11-30由 人間理想是空想 發表于 農業

智慧的結晶是什麼

夏天最令人討厭的莫過於

“吸血蟲”蚊子了。別說我們現代人對蚊子恨得咬牙切齒,就連古代人對蚊子也是厭惡至極。

生活中要是被蚊子叮咬,輕則起紅紅的小疙瘩、癢癢的很難受,重則可能會傳染疾病,對人們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威脅。

因此,每年一到夏天,防蚊蟲叮咬和滅蚊成為了人們不容忽視的工作。

這項發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夏天都要用到它

我們知道,現代人防蚊驅蚊有很多辦法,比如蚊香、電蚊香等。但是,在古代人們又是用什麼方法防止蚊蟲叮咬呢?

今天我們來說說,生活中常見的蚊香與古代的淵源,智慧的古人是怎麼發明蚊香的。

早在西周時期,古代人就想到用煙燻的方法來驅蚊。根據《周禮》的記載,朝廷有驅蚊的專職官員叫

“翦氏”。

驅蚊官一邊唸咒語,一邊把莽草火燒來驅逐蚊子。莽草是驅蚊的原材料,燃燒揮發出來的煙霧就能把蚊子毒死。

後來,古人發現除了莽草,還有艾草、蒿草也能驅蚊。人們覺得莽草的煙霧太大且有毒,於是改用艾草來驅蚊。艾草不僅煙霧小,而且有種淡淡的很好聞的清香。

而蚊香的發明,跟端午的習俗有關。《荊楚歲時記》記載:

“端午四民踏百草,採艾以為人,懸之戶上,禳毒氣”。

也就是說,早年端午節人們會在門口掛上艾草,還會用雄黃酒塗抹身體,目的是驅邪驅蚊蟲。

除此之外,蚊香的發明還有一種說法,那就是跟古人燒香祭祀的習俗有關。最早記載這一習俗的是《詩

·周頌·維清》:“維清緝熙,文王之典,肇禋。”

意思就是周人透過燃燒一些柴火冒煙來祭天,稱作“禋”或“禋祀”。另外,在《周禮·天官》有“祭祀,共蕭茅”的說法,這裡的“蕭”是一種香草。

漢代出現了香爐

,可以說真正有了燒香

史籍記載,漢代

曾經有

焚燒

月至香

”來達到“

避疫

”的目的

燒香

與神明溝通

”再

避疫

,香

材質

在發生

變化,

隨之

功能也在擴大,

而後

衍化出驅蚊的蚊香

這項發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夏天都要用到它

說到原始的蚊香,還得從宋朝說起。根據《格物粗談》記載:

“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

可以說這是較早的“蚊香”,書中提到了蚊香的製作及原料。古時候雄黃也是一種用途很廣泛的殺蟲劑。既然蚊香取材於端午,那跟艾草與雄黃酒也許就存在某種必然的聯絡。

我們不經產生疑惑,蚊香的製作技術跟什麼有關係呢?有種說法是,可能跟針灸術有關,由艾草在針灸術的用途上得到啟發。

這項發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夏天都要用到它

根據宋代《本草衍義》記載:

“艾葉幹搗篩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黃為硫黃艾炙”。在這種“硫磺艾炙”製作工藝的基礎上,人們用浮萍幹末加雄黃粉製作出“蚊香”。

到了清朝,蚊香是由多種成分製作而成。

1849

年,有位英國的園藝學者,在從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中,受炎熱潮溼氣候的影響,他和隨從被蚊子咬得睡不著覺。

於是,隨從在當地找來一種驅蚊效果很好的蚊香。他感到很好奇,於是在浙江定海找來蚊香的配方,發現這種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菸葉粉、硫磺等混合而成。

後來,他把蚊香的物質構成帶回了歐洲。

1888

年,日本上山英一郎發明了棒狀蚊香。上山的初衷是用除蟲菊殺蟲來保護莊稼,然後銷售到國外去。

他經過多番實驗效果都不好,於是請來一位線香製作工匠,花了兩年多的時間開發出了棒狀蚊香。

這項發明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每個夏天都要用到它

但是這種棒狀的蚊香,最多隻能維持一個小時,要是增加長度又很容易折斷,妻子建議可以把它改成漩渦狀。

反覆試驗後,上山摸索出了一種手卷製造法。也就是以一支圓棒為中心,再將兩條粗蚊香捲成漩渦狀的製造方法。

後來,這種方法一直持續到

1955

年才全面機械化。雖然解決了形狀問題,但蚊香的乾燥問題該怎麼辦呢?不管是放在木板上還是吊起來乾燥,都無法使蚊香恢復原貌。

妻子再次建議說,可以在鐵絲網上進行乾燥。不曾想,這個方法果然奏效,而且還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1902

年,漩渦狀蚊香正式上市,它的效力能夠持續

7

小時以上。從此以後,蚊香進入了家家戶戶。直到今天,仍然還在使用。

隨著科技的創新發展,蚊香的成分既健康,對付蚊子的效果又好。

現代的蚊香種類繁多,市面上有盤式蚊香、片型電蚊香、液體電蚊香等,人們根據所需,任意購買。

回顧蚊香的發展歷程,不得不說,蚊香的發明就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夏天到了,蚊香就是蚊子的最終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