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90後女副鎮長|省農科院旱糧研究所科技人員任豔

2022-10-13由 天眼新聞 發表于 農業

白沙鎮鎮長是誰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90後女副鎮長|省農科院旱糧研究所科技人員任豔

我是貴州省農科院旱糧研究所科技人員任豔,2018年,我主動報名參加“萬名農業專家服務‘三農’行動”,回到家鄉石阡縣白沙鎮任科技副鎮長,2020年,我又作為科技特派員繼續回到石阡開展技術服務。參與脫貧攻堅三年來,我時刻牢記自己的使命,希望將自己所學運用到實踐中,將新的技術帶回家鄉。

初到白沙鎮,為了儘快熟悉全鎮產業發展情況,在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的帶領下,我深入到全鎮23個村實地走訪調研,瞭解全鎮產業方向以及農戶實際需求。

白沙鎮以茶產業為主導,其次有各種果樹、杜仲等長效產業,茶葉、杜仲、果樹需要三年以上才能產生效益,前期投入大,農戶擔心沒有持續收益,很難維持有效的田間管理。得知這一情況後,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既管護好茶園、杜仲園、果園等長效產業,又能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打消農戶的顧慮。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90後女副鎮長|省農科院旱糧研究所科技人員任豔

因此,我向“孃家”農科院尋求幫助,透過諮詢多位有經驗的專家,結合旱糧所研究成果,我從任洪老師處引進了黔糯968和糯青1號兩個糯玉米新品種,在白沙鎮穀米寨村、大堰村、桃子坪村進行套種糯玉米試驗示範。為了示範推廣能順利進行,我向院裡申請獲批了產業扶貧專項“優質高產食、飼兼用型糯玉米黔糯968的示範推廣”專案資金支援,免費發放了300斤糯玉米種子給農戶,套種植了100畝,並邀請任洪老師親臨現場開展技術指導。

在糯玉米種植過程中,我嚴格要求農戶按照技術標準育苗移栽,指導農戶進行病蟲害防控,關注田間管理。到採收階段,我提前透過政府公眾號、微信等媒體進行宣傳,幫助農戶聯絡銷路。鮮食玉米在縣城銷售反響很好,剛上市就一搶而空,新品種糯玉米品質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

「我的扶貧故事」我是活躍在田間地頭的90後女副鎮長|省農科院旱糧研究所科技人員任豔

透過實施套種技術,改變了農戶單一種植的習慣,提高了單位面積土地利用率,增加了農戶效益,也降低了茶園、杜仲園、果園等管護勞動成本,引進的糯玉米新品種也比普通籽粒玉米收益高。

“我們在茶園套種糯玉米,每畝產2000多斤的糯玉米棒,賣了3000多元,同時,玉米青杆還能作為牛羊的飼草。”種植大戶劉成玉說。

為了更好地利用綜合資源,推廣新的種植技術,實現抱團發展,2020年,我繼續申請了科技特派員工作。透過前期的駐村工作經驗,我發現企業、合作社資源更充沛,產業更多樣化,於是我在石阡縣白沙鎮、坪山鄉找到3家合作社,實施黃精套種糯玉米,希望解決黃精夏季遮陰問題以及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收益。

在糯玉米種植期間,我經常關注糯玉米生長情況,多次到基地指導病蟲害防控,管護糯玉米的同時一起管護黃精,使基地黃精、糯玉米的品質都得到了提升。

另外,為了幫助周邊散戶發展,我牽頭讓散戶與合作社合作,散戶種植的糯玉米由合作社收購,合作社再集中往外銷售。透過“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實現了抱團發展,產業發展向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轉型。除此之外,我還帶領幫扶農戶發展稻田養魚、經果林套種洋荷等,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效。

參與脫貧攻堅三年來,除了深入現場指導,我平時也透過電話、微信等方式與農戶保持溝通,關注著產業發展情況,及時解決農戶的問題。

作為一名黨員,一名科研工作者,在脫貧攻堅的浪潮中,我用自己的方式踐行著“90後”的責任與擔當。雖然三年中,遇到很多困難,但我同樣得到了鍛鍊。接下來的鄉村振興,對於農業工作者來講既是挑戰,也是機遇,我將繼續不忘初心,助力產業發展。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維維 整理

編輯 肖慧

編輯 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