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江西省南昌縣:產城融合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2022-10-12由 消費日報網 發表于 農業

龍頭市場一棟有公共廁所嗎

江西省南昌縣:產城融合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南昌縣是江西省第一個全國百強縣,第一個縣級全國文明城市,第一個經濟總量破千億、財政收入破百億的縣區, 同時也是江西人口第一大縣。

南昌縣擁有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全國百強縣、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高質量發展十大示範縣市”“中國營商環境百佳示範縣市”“全國產糧大縣”“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典型”等國字號榮譽。

江西省南昌縣:產城融合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位於鄱陽湖之濱的南昌縣,在贛中北部,呈上弦月三面環繞省會南昌。全縣土地面積1810平方公里,下轄16個鄉鎮、2個管理處、1個管委會、1個街道辦,主管1個國家級小藍經濟技術開發區,行政區域總人口145。25萬人。

黨的十八大以來,江西南昌縣始終緊扣“全市領軍、全省領跑、全國領先”的使命擔當,鉚足發展定力不放鬆,立足資源稟賦和縣域實際,攻堅克難,踔厲奮發,深耕產業發展,不斷推動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綠色食品、醫藥醫器等三大主導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持續壯大,積體電路、智慧裝備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三大新興產業蓄勢發力;以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求為根本出發點,持續推動“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發展,厚植人民福祉,建設大美昌南,推動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12秒內4種車型切換生產

——“鏈式”思維促產業指數級擴增之變

12秒,一瞬而過。但在位於小藍經開區的江鈴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富山工廠車間,12秒內能實現4種車型的快速切換生產。

在這個工廠的總裝車間裡,300多臺全自動化機器人全速運作,從焊裝、塗裝到總裝,新生產線已大面積實施“機器換人”。

與2013年投產的江鈴小藍工廠相比,富山工廠焊接自動化率從55。2%提升至98%,產能提升了50%。在汽車生產效率提升的同時,質量把控也更加精準,質量工程師透過自主研發的數字化精益管理系統,可以實時檢視生產狀態、物料庫存等情況,如出現焊接質量不達標、油漆未烤乾等情況時,系統會精準識別並互鎖停機,以保障每輛車的產品質量。

作為國內領先、國際一流的“綠色節能、數字化、智慧化”標杆工廠,富山工廠智慧化技術的運用,不僅使車間的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大幅提升,也讓江鈴汽車的市場佔有率逐年攀升。2021年,江鈴集團整車銷量突破40萬輛,同比增長6。02%,營業收入1041。2億元,同比增長10。06%,利潤、稅收均實現兩位數增長。

作為南昌工業企業的排頭兵,江鈴集團的快速發展是南昌縣實現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見證和真實寫照。

10年時間,南昌小藍經開區實現了從5個整車和83個零部件專案到7家整車企業和205家零部件企業的跨越式發展,完成了80萬輛整車和62萬臺汽油、柴油發動機的產能佈局。南昌小藍經開區先後獲批成為國家雙創升級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示範區、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省汽車零部件新型工業化產業基地,唱響了“江西汽車看南昌,南昌汽車在小藍”品牌。

如今翻開南昌縣的重點產業版圖,在“3+3+N”產業體系基礎上,汽車及新能源汽車、食品醫藥、建築、商貿、陸港經濟等“五大千億產業叢集”加快打造;以小藍經開區為龍頭,以向塘陸港為引擎,以武陽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千億建築科技產業園、南新濱江工業園等為支撐的“一區一港、多點支撐”產業佈局基本成型。與之相應的創新平臺、創新要素、創新動能,也已圍繞產業核心全面展開,金湖科創谷、富山高新技術產業園等創新平臺建設正深入推進。

33.82平方公里連線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大開”思維促通江達海式“大合”之局

33。82平方公里,是南昌向塘國際陸港的規劃面積。儘管尚在建設之中,但這裡開行的班列,已覆蓋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不沿江、不靠海,位於南昌縣向塘鎮的南昌向塘國際陸港,為“江西製造”搭建了邁向全球的便捷通道。

江西省南昌縣:產城融合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真幸運,能趕上這趟列車。”江西展宏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與發車點一牆之隔,公司總經理高昕一大早就來等著列車起運。“以前主要走鐵海聯運,先透過鐵路運輸到寧波或廈門港,再走船運到泰國等沿海國家,再轉關到寮國,手續繁瑣、耗時長。”高昕說,公司客戶主要集中於東南亞國家,現在開通鐵路直達班列,極大減少了企業出口的時間與成本。

向塘鎮素以我國南方最大的交通樞紐重鎮而聞名,有全國第二、江南最大的向西貨運編組站,江西南部地區70%的貨物必須經過向塘進入省會南昌,並透過向塘發往全國各地,是南昌乃至江西重要的物流節點和貨物集散地。

伴隨南昌“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以及江西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推進,向塘國際陸港謀篇佈局,在“區域聯合”的賽道征程按下快捷鍵。

“這裡目前已設定商品汽車區、集裝箱作業區、大宗貨物集散區、鐵路口岸區、冷鏈服務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六大板塊。”南昌縣向塘鎮黨委書記萬耀華在規劃圖前,躊躇滿志。

南昌向塘國際陸港建立了“東西雙向互濟、陸海內外聯動”的國際國內大通道,形成了集鐵、公、水路於一體的多式聯運體系,目前已常態化開行9條中歐(亞)班列、9條鐵海聯運班列,覆蓋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出口企業1200餘家。2021年,南昌向塘國際陸港開行班列828列,比2017年增長近5倍。

成為國家一級鐵路物流基地、納入國家鐵路發展規劃、入選“十四五”首批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能級提升,見證著向塘物流老樞紐煥發出的新活力,而物流業態的多元化、智慧化,則讓老樞紐增添了新動力。

在京東“亞洲一號”向塘物流園,倉庫裡機器人往來穿梭,將貨物運送到分揀人員面前,“人找貨”轉變為“貨找人”。

“除了獨有的平臺優勢、獨特的區位交通優勢,我們選擇落戶這裡,還看中了這裡明確的產業定位、產業集聚效應以及口岸建設成果。”京東向塘“亞洲一號”電商物流產業園專案負責人說。

京東向塘“亞洲一號”電商物流產業園,規劃面積400畝,投資總額約10億元,一期專案預計明年4月完工。這一專案包括現代化智慧倉儲、分揀中心、配送中心、轉運中心、訂單結算中心和配套設施等。

看準向塘物流發展機遇的企業,紛紛搶灘落戶。如今,走進向塘鎮,物流中心相關專案建設如火如荼:總投資5億元、佔地193畝、建築面積達8萬平方米的平安物流南昌物流中心專案全面建成並投入運營;總投資3億元,佔地面積98畝、建築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招商局物流南昌配送中心專案也已建成投入運營;總投資20億元的蘇寧電商物流、傳化物流和10億元的菜鳥網路相繼簽約落戶。

此外,按照“進境與沿海同價到港、出境與沿海同價起運、通關與沿海同樣效率”的“三同”要求,南昌縣正加碼對標,與鐵路部門、運營企業、船舶公司和港口進行對接,爭取最優運價,積極推動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標準版建設和實施,提升通關效率。

未來,南昌國際陸港將以加快國家物流樞紐建設為契機,加強樞紐謀劃和存量設施建設,完善功能佈局,積極構建連線東西、銜接南北、通江達海、輻射全球的國際運貿服務網路,助推南昌“4+4+X”產業騰飛,將南昌國際陸港打造成為中部地區重要國際供應鏈組織中心和“一帶一路”產業要素資源配置中心。

26名農民種下萬畝田

——“科技”思維為農業添“智慧”之翼

智慧農場實現了機器換人,上萬畝農田只僱用26名農民就能完成管理種植……

佈設在耕地裡的感測器,不僅能監測傳輸溫度、溼度、風速、光照等資訊,還能依託物聯網技術輔助無人農機,設定其路線引數……

江西省南昌縣:產城融合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一位種糧“老把式”單靠人力一天只能收割一兩畝水稻,農機手開收割機每天能收割水稻五十畝左右,而無人收割機每天能收割水稻七八十畝……

與以往人們對農民的印象不同,如今種田不僅收入不低,無人機、感測器等也成為常見農機,從事農業正成為一件很酷的工作……

在傳統農業大縣南昌縣,插上科技的“翅膀”正讓農業變得更加炫酷起來。

在江西南昌縣涇口鄉東蓮村,3000多畝的高標準農田剛剛完成了數字化建設,分佈在各個田塊的100多個物聯網裝置實時將資料傳回後臺的指揮排程系統,構建起覆蓋全域的農業數字地圖,實現了水稻生產全過程的智慧決策與管控。

早上7時,江西南昌縣涇口鄉東蓮村的種糧大戶塗傳弟和往常一樣散著步來到“農情排程室”,透過實時大屏檢視水稻的生長情況。

“我做夢都想不到,現在能坐在辦公室裡種田了。”塗傳弟看著顯示屏上自己承包的508畝金燦燦的早稻,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南昌縣蔣巷鎮大田農社裡,陳列著設定好點位就能沿著指定路線作業的無人駕駛旋耕機,用於噴灑農藥的無人飛機,外形酷似火星登陸車的無人植保機……得益於無人農機的推廣應用,這個智慧農場實現了機器換人,上萬畝農田只僱用26名農民就能完成管理種植。

作為傳統農業大縣,南昌縣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科技賦能,推進智慧農業建設。該縣三年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52。48萬畝,水稻種植綜合機械化率從62%增長到80%以上,成為全國首批商品糧基地、全國首批現代農業示範區、全國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縣、全國產糧大縣,糧食生產創造“十八連豐”的成績。

5天建好一層樓

——“加數”思維換建築業“乘數”之勢

江西省南昌縣:產城融合 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5天建好一層樓,100天建好一棟20層樓,既見不到飛揚的塵土,也聽不見刺耳的噪聲,更沒有橫流的泥水,高樓建造起來就像“拼積木”一樣高效精確、綠色環保。在“中國建築之鄉”南昌縣,這樣的場景正在眾多裝配式建築工地上演。

在江西,說起建築大縣,非南昌縣莫屬。這裡共有建築企業359家,其中特級企業6家,佔全省三分之一,一級企業93家,佔全省六分之一,建築相關從業人員達25萬餘人,業務廣泛,市場已走出江西拓展至國外。

以“量”而論,南昌縣在江西數一數二。“但與東陽、諸暨等江浙建築強縣相比,存在著大而不強、多而不精、全而不優等問題。”南昌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廖峰介紹。

把企業集聚起來,以產業協同促進抱團發展,是南昌縣建築產業做大做強的關鍵一步。為此,南昌縣在全省率先規劃建立了千億建築科技產業園和武陽裝配式建築產業園兩大承載平臺。其中,千億建築科技產業園面積1100畝,聚焦建築業“總部經濟”,打造規劃設計、工程諮詢、工程監理、金融服務為一體的產業園區。目前,園區已入駐企業43家。

武陽裝配式建築產業園是江西省首個以裝配式建築產業為定位的工業園區,形成了BIM設計、生產、施工、裝修、建材等全產業體系。2020年,產業園被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成為江西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園區。

從物理空間上的集聚,到協同鏈條的抱團,南昌縣下了一番功夫。南昌縣組建了江西省首個裝配式建築產業聯盟,推動裝配式建築產品及企業統一使用“昌南裝配”標識,鼓勵裝配式企業抱團發展。

從資訊共享、技術支援,到共同開拓市場,產業聯盟整合各自優勢,實現規劃設計、生產施工、裝飾裝修等環節共同發力。南昌縣裝配式建築產業聯盟總顧問熊明泉認為,產業聯盟以企業“相加”促進產業資源“相乘”,促成行業資源整合產生裂變效應。

每年80%新增財力用於民生

——“大手筆”繪就城鄉“大美”之景

2014年,南昌縣還沒有一條人車分流的城市道路,如今,近10個境內高速出入口,30分鐘直達昌北國際機場、南昌西客站,105國道、316國道、320國道以及京福、滬昆、昌寧高速等主幹路網“縱橫交織”。地鐵風馳穿梭全城、地面車輛川流不息、鐵海運輸入江入海,交通之變,改變區域內外發展格局。

幾年前,南昌縣銀三角幸福雅苑小區“髒亂差”的環境,為居民生活帶來諸多不便。如今,小區內小轎車、電動車整齊擺放,地面乾淨整潔,居民們悠閒地站在通風的樓道口聊天、乘涼,有些老人聊起勁了乾脆席地而坐。

無論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還是民生大小事的解決,南昌縣堅持“大手筆”,讓發展成果與民共享,每年將新增財力的80%用於民生實事。2022年共籌集資金87。7億元用於鄉村振興、生態治理、就業創業等民生改善。城鎮居民、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6349元、25444元。

在南昌縣澄湖東路上,市民徐亮與他的跑友正結隊夜跑,備戰“南昌馬拉松五週年線上賽”。作為馬拉松運動的愛好者,徐亮每天都堅持在城市道路上練習馬拉松,尋找比賽的感覺。

“蓮花書屋”“八月湖城市書房”“澄湖書苑”,每天這些圖書場所都座無虛席、一位難求。“聲聲嘹亮誦黨恩”詩歌朗誦會、“黨史夜校”、大咖講座……一場場精心籌備的活動,讓這裡成為群眾受教育、漲知識的好去處。

作為江西省首個“全國文明城市”,南昌縣堅持“建立為民、建立惠民、建立靠民、建立育民”的理念,以人為本、內外兼修,將文明建立工作有機融入城鄉環境整治、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文明新風培育等工作中,強化長效常態機制建設,以建立促文明、以文明促發展、以發展促民生,讓百姓更有獲得感、幸福感,讓城市由內而外迸發出強勁發展動力。

築牢民生“裡子”,提升城市功能與品質。南昌縣持續推進一批開放式老舊小區、封閉式小區以及背街小巷的升級改造工作,透過增設路燈、改造人行道,對城區道路進行改造提升。與此同時,還在中心城區“見縫插針”,利用邊角地帶,打造了一批“郵票綠地”“口袋公園”,讓群眾“出門見綠”。透過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建設美麗宜居鄉村,現在,行走在南昌縣,不論城區還是農村,處處可見令人矚目的變化,生活環境越來越美,群眾生活舒心、愜意。

優質的公共服務水平,是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密碼”。自2015年5月以來,南昌縣持續推進創新社會治理網格化管理工作,堅持“惠民生”與“解民憂”並進,將全縣劃分成1098個基礎網格,打通基層治理“神經末梢”,調動全縣黨員幹部下沉基層一線,定人、定時、定點、定責收叢集眾意見和訴求,幫助群眾解決困難和問題。南昌縣充分運用大資料和數字資訊科技,對接縣、鄉、村三級綜治資訊系統,構建日常辦公、基礎資訊、民情日誌等八位一體的社會治理綜合平臺,實現民情處置“一網受理、一網排程、一網響應”。如今,南昌縣百萬群眾只要透過12345政務熱線、昌南治理微信公眾號等渠道便能反映訴求,就能得到相關部門的迴應和解決。

“我們堅持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理念,聚焦重點產業,強化首縣作為。同時,我們堅持產城融合理念,以產興城,以城促產,以文明建立為抓手,進一步提升城市建管水平,讓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南昌縣委書記、小藍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陳翔介紹說。

(胡雪萍 李慳 劉婧 羅陳晨 喻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