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臨滄鎮康:水墨重彩河邊村

2022-10-11由 人民資訊 發表于 農業

雲南臨滄生活水平怎樣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李麗君 李玲 張馮雲 宿春韜 黃波 李德豔

“用‘世外桃源’四個字來形容河邊村一點都不為過,在這裡感受到了寧靜和舒適,還有就是河邊村基礎設施、產業發展非常好。”初次來到雲南鎮康縣木場鄉木場村河邊自然村的遊客王鏡鳴毫不掩飾表達著河邊村的魅力。

臨滄鎮康:水墨重彩河邊村

李麗君攝

木場河繞村潺潺流過,兩岸柳樹婆娑,健康步道、棧橋、羊圈咖啡吧······一池池的魚塘水波盪漾,綠油油的山茶緊緊相連。然而十年前的河邊自然村,距縣城90公里,山高路遠,交通滯後,產業發展薄弱,群眾生產生活水平較低,“旮旯縫裡種土豆”是這個村莊的真實寫照。

“以前那是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現在村裡基礎設施好了,環境變漂亮了不說,像我們這樣的老人在家門前後就可以養養魚,收入不愁。”說起河邊自然村前後十年的變化,年近80的金順才大爺一臉幸福。

臨滄鎮康:水墨重彩河邊村

近年來,鎮康縣木場鄉黨委按照“一軸兩翼”的總構架,形成“黨委+支部+黨員+群眾”的4+思路,形成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合力共建的氛圍,打造每家每戶都擁有“一個魚塘、一畝山茶、一畝重樓、一畝果蔬”四位一體的“鄉村漁家”。幾年下來,河邊自然村產業發展迅猛,魔芋種植面積達260畝,重樓種植面積達30畝,山茶種植面積達380畝,共建有魚塘36個,各種種養殖業每年均可為每戶農戶帶來1。4萬元的經濟收入。

臨滄鎮康:水墨重彩河邊村

餘阿水就是第一批虹鱒魚養殖的群眾,現在家裡共有魚塘6個,養有虹鱒魚、鯉魚、草魚等多個魚種。因做得一手好菜,順勢開了墨塵漁家農家樂,自家養殖的魚實現了自產自銷。“現在就是不用跑幾千公里去外面打工賺錢,既能照顧家又能賺到錢,生活越來越好,也越來越有奔頭了。”說起“少則兩三萬,多則近十萬”的收入,墨塵漁家老闆娘餘阿水喜笑顏開。金順才大爺的哥哥金光甲大爺最大的感觸是“以前要換成錢需要人背馬馱到外面,現在好了,政府幫修通了路,魔芋、土豆這些產業田邊地頭就可以賣了”。

臨滄鎮康:水墨重彩河邊村

李麗君攝

與此同時,鎮康縣木場鄉圍繞村莊淨化、潔化、綠化、亮化、美化、序化的“六化”目標,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做活水的文章,合理佈局農業產業,最佳化村莊建設佈局,把產業發展和人居環境、自然資源、鄉土人情有機融合起來,完善“吃住行遊購娛網廁”八大要素,成為了鎮康縣休閒農旅示範點。

“看看那一池池的魚塘,漫山遍野的山茶、魔芋,不僅讓村莊變得更美,更是我們河邊自然村群眾賴以生存的支柱產業吶。”鎮康縣木場鄉木場村黨總支書記李正明滿臉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