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P2P老闆看到資金池,眼睛都在發亮”

2022-10-06由 新浪財經 發表于 農業

資金池是什麼有什麼意義

作者|周純

在過去的一週,湖南、山東兩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先後公告稱,自網貸專項整治以來,至今未有一家平臺完全合規透過驗收,將對未透過驗收的P2P網貸機構全部予以取締。公告措辭之強烈,引發行業震動。

這或許將成為一個標誌性事件。

在網貸行業苦苦等待監管試點的時候,取締公告無異於一盆冷水,澆滅了它們僅剩的一點希望。接下來會不會有更多的省份採取類似的行動?成為網貸從業者此刻最關注的話題。

央行金融市場司司長鄒瀾在近期的一場媒體通氣會上提到,力爭在2020年上半年基本完成網貸領域存量風險化解。這也意味著行業已經進入倒計時:頭部平臺加緊合規轉型,中小平臺自動淘汰出清。

短短几年時間,網貸業就從一項備受追捧的創新事物,到跑路頻出,爆雷不斷,直至被清理。這其中,究竟哪些環節出了問題?

《稜鏡》近期對話了一名最早從事網貸系統開發的創業者,他見證了行業由興到衰的全過程。他以技術的眼光去覆盤,網貸行業從一開始就是帶有原罪的,早期缺乏監管的資金池模式,為後面行業的跑路潮埋下了隱憂。

“當那些網貸平臺的老闆看到資金池的時候,眼睛都在發亮。”他說。

以下為他的自述原文,《稜鏡》做了相應刪減:

“一個系統上線,立馬就可以運營”

我是2009年進入網貸行業的,彼時中國還只有兩家網貸平臺,一家是上海的拍拍貸,另一家是深圳的紅嶺創投。它們當時也剛剛起步而已,沒有人意識到這個東西后面會爆發起來。

我當時正好離職創業寫程式碼,無意中有一個朋友找到我,想要做一個跟網貸一樣的平臺。我研究了一下,雖然裡面的資金流等部分比較複雜,對技術要求比較高,但對於我們來說也不是很難,於是就以技術外包的方式幫他們做了一套系統出來。

做完之後,越來越多的人來找我們做網貸系統,就這樣慢慢把整個市場都打開了。XX貸就是我們早期比較有名的客戶。其實當時在做網貸系統的也有很多家,但是都沒有做成功,就我們做成功了。在2012年以前,我們的系統在市場上的佔有率高達80%-90%。

我當時沒做加密,把程式碼放到了開源平臺,導致我們的系統被很多人模仿。加上2013年開始網貸漸漸火起來,大家都比較看好,很多網貸系統開發商又開始冒出來。當時做網貸業務不需要審批備案,只要一個系統上線,立馬就可以運營,於是成百上千家網貸平臺冒出來了。

2014年的時候我們又開發了一套新的SaaS系統,一分鐘就可以建立一套P2P系統,馬上申請,馬上開通,就可以投入使用,這是我們技術開發的一個方向。經歷了網貸2015年的大爆發,到2016年底的時候,我們真真實實做了有大幾百家客戶,都是跟我們簽訂合同的。有的系統商說他們做了幾千家平臺,這個資料是不可能的,這裡面造假的東西太多了。

“看到資金池,眼睛都在發亮”

我們都是搞技術出身,一開始都不太懂金融這一塊的東西,所以網貸平臺金融屬性的部分,都是按照客戶的需求來做的。很多網貸平臺的老闆是金融行業出來的,他會告訴我們需求,我們作為技術外包給他們做系統開發。

這就涉及到一個本質問題,早期做系統開發的時候,會涉及到線上支付。當時參與的第三方支付是一個支付通道的角色,他們的技術給我們這邊只能做一個資金池的概念,即所有資金可以彙總到一個總賬號裡去,當時大家都沒有過多的去考慮資金池的安全性,系統僅有的風控都是針對網貸借款人的,針對平臺自身的風控措施幾乎沒有。

這就導致資金池平臺大量的爆發出來,為後面平臺的跑路潮埋下了隱憂。

當那些網貸平臺的老闆看到資金池的時候,眼睛都在發亮,想著都是資金沉澱和資金轉移,誰還會在乎什麼風險控制?人的慾望是無限的,人性根本經不起考驗。

有一次,我跟一家網貸平臺的老闆在喝茶,期間他的手機簡訊提示音響個不停,他洋洋得意的給我展示:看,我剛剛又進賬了幾萬塊錢。原來,他把公司的銀行賬號跟自己手機號碼繫結在一起,能實時看到平臺的投資資訊,他也可以隨意使用這筆資金。

這讓我很震驚,這種方式豈不是隨時都可以把資金挪走?這樣的平臺有何安全性可言?

可以這麼說,在2014年以前的所有平臺,幾乎都是資金池模式。

“P2P平臺從未也不可能做到真正監管”

到了2014年的時候,大家開始普遍意識到這種模式的風險。有一次,一家網貸平臺的CEO把我們和一家第三方支付的負責人聚在一起,我們三方坐下來談,覺得可以做成資金存管的方式。這對於我們技術來說,無非是在系統加一道誰來監管的問題,對於第三方支付機構而言,監管資金的責任就落到了他們頭上。

但其實第三方支付也沒有真正的動力去做監管,他們只是從技術上去實現一種所謂的監管概念,即在平臺總賬戶下面再開立N個投資人子賬戶,只有投資人自己操作密碼,資金才能轉入平臺或者借款方。但是對於網貸平臺運營方而言,他們仍然有辦法把資金從第三方支付賬戶轉走。所以從技術上來說,第三方支付存管這種方式是不可取的。

後面又想到一個辦法,乾脆讓銀行來做監管,把賬戶全部開到銀行裡去。儘管銀行有吸儲、凍結資金等第三方支付不具備的功能,但銀行存管也解決不了一個問題,就是資訊透明的問題,這一塊的資訊還是掌握在平臺方手裡。

所以從整個技術的演變路徑看,從資金池到資金存管,再到銀行存管,這一演變過程並沒有辦法去對平臺做真正意義上的監管。事實上,網貸要做到真正監管,就要監管兩個資料:一是平臺運營方的資料,一是在銀行存管資金的資料。像正規的金融機構,它的資料都要上報給國家,但是對於P2P行業來說,根本就沒有做到這一點,也不可能做到。

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後來跟某地方金融辦合作,幫他們做金融監管科技,開發了一個資訊釋出平臺,要求在轄區裡的所有網貸平臺,必須透過介面對接,把自己的運營資料上傳到這個資訊釋出平臺;另外他們在銀行裡面的介面資料,我們雖然不能操作,但是可以查詢到。透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監管。

但是這個時候整個P2P行業大勢已去,這一做法無異於亡羊補牢。

“一開始平臺的資料幾乎都是造假的”

所以我一直說,網貸行業有太多原罪,因為所有平臺一開始都不是從政府監管開始,而是從資金池開始的。不受監管的資金池就是行業最大的原罪。

此外,針對借款方的約束也幾乎沒有。當時很多客戶找到我們,說你幫我們做幾個假標,更改一些資料。所以一開始平臺的資料幾乎都是造假的,但是投資人的資金是真實的。

比如,一個100萬元的標的,平臺會假裝已經有20萬元的投資,來吸引其他真實的投資人來投資,但他們需要把真實的資料和假的資料做一個區分,就需要在系統上動一些手腳,更改一些資料。還有做得更過分的,是把某處資料標記,讓我們後臺資料庫直接刪掉。

可以這麼說,網貸行業早期的時候,一家平臺的真實借款也就佔個30%-40%。到後來資金存管的概念出來後,這個情況才稍有好轉。

這裡面的誘惑實在太大了,投資人的資金源源不斷地跑到你的賬戶,這些資金說實話不是你的,但是也是你的,因為你轉走了誰能知道呢?本來你一年賺幾百萬就已經算很多了,但現在一下子給你來幾十個億,人性哪裡經得起這麼大的誘惑?

“我看著很多人上去了,也有很多人下去了”

2015年發生的股災,對網貸行業的影響是很大的。因為有不少P2P平臺把錢借給了上市公司,甚至去收購上市公司,結果上市公司股票大跌,導致網貸行業資金鍊變得緊張,越來越多的問題也開始暴露出來。

我在想,如果當時股市能平穩一些的話,網貸行業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結局。因為當時行業經過幾年的發展,到了該併購併購,大魚吃小魚的階段。但這一局面並沒有出現。股災之後,併購基本上就沒有了,因為大家都沒錢了,股市把錢都抽乾了。

在網貸行業景氣的時候,我們還成立過一個“賣水聯盟”,囊括了做網貸系統的,做簡訊平臺的,做資料風控的,還有行業第三方資訊網站,都是給網貸行業提供服務的上下游。

到2016年的時候,大家都覺得網貸行業已經無望,都開始另謀出路了。其中,有一大部分人往區塊鏈的方向轉型了,有一部分人又回到傳統金融行業去了,還有一些人轉去其他行業了,基本上都從網貸行業裡面退出來了。

前一陣監管開始對資料公司排查,連簡訊合作商也被要求不能給網貸業務提供服務,說明監管開始強制清場了。

親歷了網貸這一輪的興衰,我看著很多人上去了(上市了),也有很多人下去了(進監獄了)。如今,行業終於要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