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2022-10-04由 家鄉守村人 發表于 農業

農民增產增收的什麼人

分享農村趣事,交流農業知識,做幸福農民!歡迎關注家鄉守村人

我國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如何解決這部分人口的生活質量,成為人們越來越關注的話題,無論是從民眾還是領導層的角度,都提出各種方案,如何能夠滿足人們日益提高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呢?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對此人們有著各種不同的建議。

1.提高糧價

對於農民來說,主要的家庭經濟來源就是靠土地種植,所以相當大的一部分人認為提高糧價可以增加農民的收入,透過增產增收的方式,讓農民的生活質量有所提高。事實上,國家也確實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對於糧價的宏觀調控,讓農民的收入很穩定。

2.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產量

對於農民來說,除了量價的提高以外,增產增收也是一個很好的途徑,比如袁隆平成為我國的水稻之父,備受人們尊敬,很多農民也確實在種植水稻方面得到了一些甜頭,但是這些方法只能在科技提升的時候,是一部分農民得到甜頭,還不能讓索敏有農民生活水平都提高。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3.增加農民就業崗位,使農民增收

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大力發展工業,所以從事工業的人們收入水平有所提高。同樣為了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就出現了大批的農民工投入到城市工業的建設中,政府也透過人力資源的協調,增加農民工的就業崗位,解決農民的創收問題。

但是這些方法真的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

農民對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其根本問題並不在年均收入上,而在於社會利益的分配製度上。

1.關鍵不在種養收入,而在於這些收入在社會資產中的佔比。

農民無論是種植還是養殖,提供的都是最基礎的生活資料,農民種植的水果、糧食都需要加工之後變成各種農副產品,量價的提高會帶來其他副產業的更高的增長,產量的增加會導致市場供過於求,量價很難穩定,因此國家又必須出臺宏觀調控政策。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透過單純的控制糧價和產量是無法改變農民的社會地位的,糧價增長一倍,房價增長十倍,一斤糧食賣不過一斤礦泉水,這種話題越來越被人們認同。所以農民真正需要的不是年均收入增加到多少,而是在社會地位上有多大改變。

2.目前國家也認識到了這一點。

所以不斷加大力度,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希望透過國家基礎建設,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從而能讓農民的生活滿意度有所提高。由於農村人口的結構不合理,年輕人才大量流失,所以不斷提倡人才振興和科技振興,透過各種方式招攬農村的人才,召集致富帶頭人。

那麼農民要想改善社會地位,應該如何做呢?

目前越來越多的農民意識到外出務工是不可能發家致富的,即使家庭收入有所提高,也是在村裡和其他農民相比有所提高,在整個社會的大環境中,仍然處於社會底層。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我們都知道一個打工仔,無論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賺得過老闆,農民工更是如此。說農民工是吃青春飯,一點不為過。而且農民工的年齡不能超過60歲,在目前農村的農民老齡化嚴重,還沒有超過60歲的農民已經佔很少數了,所以如此龐大的數量,要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更是問題。

那麼農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呢?

在建國初期,為了大力發展工商業,所以國家利用行政手段採取剪刀差的方式,讓農業所產出的利潤反哺工商業。如今的工商業已經蓬勃發展,要想改變農民的生活質量,就要在利潤分配上重新規劃一下。糧價增長不是目的,目的是要讓其他產業的增長速度不要超過糧價的增長速度,這樣農民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才會不斷提升,貧富差距才會不斷縮減。

目前,為了提高農民種地的積極性,國家打破幾千年的賦稅制度,種地不但不用交賦稅,反而還有國家補貼,這其中隱含著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現在國家對於地補和糧補的補助資金加起來已經超過了土地本身的利潤,試想一下,如果現在突然沒有了農業補貼,那麼還有多少農民能夠堅持在農村麼?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那麼,農民和農村的出路到底在哪裡呢?

想要讓土地增收,就需要加大利潤空間,在開源的同時,還要節流。所以一方面要保持量價的穩定,另一方面還要在土地種植的成本入手,現代化、,規模化的種植或養殖可以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這樣農民的收入才能真正的增加。

這種大規模的現代化的農業種、養殖技術,雖然總體來看是節約成本,可是前期投入對於普通農民來說,很難拿出這樣的資金來。所以在農村改革的大環境下,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把這些補貼的錢用來發展農業生產,可以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種地積極性。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目前的農村形勢是靠民間資本自主經營來提高生產力,這樣就出現一種情況,農村相對有錢的人或種植大戶,可以率先投入資金,在種養方面形成規模。但是與此同時又衍生了之前的問題,這些投入資金的人會在農村得到實惠,可是對於沒有實力的農民來說,仍然沒有改變,他們還是被割的那茬韭菜,如果大量的商業資本投入農村的話,那農民的日子將會更加艱苦。

如果真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宏觀調控的環境下,以國家基層組織為單位,投入大量資金,改善農民的生產環境,相對更為現實。只是在運營的時候,要格外重視農村的基層組織建設,確保各種資金能夠精準到位,各種政策能夠準確落實。

農民靠增產增收能翻身麼?別天真!要改變這些現狀。國家已經出手

目前國家已經著手開始這方面的工作,現在已經以村為單位,進行了經濟聯社的賦碼工作,但這只是萬里長城的第一步,對於後續的結果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如果你是一個對家鄉建設有夢想的年輕人,那麼在此時正是回家發展的大好時機。

你對農村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如何看待的呢?歡迎在下方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