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楊普義:中國篆刻藝術賞析(二)

2022-10-04由 書畫鑑賞典評收藏 發表于 農業

黃神越章是什麼材質

二、秦漢印章

古代的實用印章發展到秦漢,進入了鼎盛時期。

秦印與戰國璽印比較,面貌相差很大,這種面貌更新顯然與秦王朝以小篆統一六國文字有關。秦代用於治印的文字稱“摹印篆”,較之六國文字規範而方整,用這一特徵的文字治印顯得平穩、安詳。秦代官印還繼承了戰國璽印的某些特徵,白文鑿印多有邊欄,並在其間加添十字界欄,使印文在田字格中更適合方形的需要,寓變化於規整之中,以達到一種和諧之美。秦代低階官吏取方形之一半,而成為“日”字形的半通印,風格一如方形官印。秦私印則方圓各具,由於文字使用小篆,又多受民間秦隸的影響,或勻停、或婉麗、或渾樸、或稚拙,多姿多采。總之,秦印較之戰國璽印變奇崛為平正,但較之漢印卻顯得靈動,具有戰國璽印向漢印過渡的特徵(見圖一九七)。印章發展到漢代,無論數量之多、製作之精美,還是品種之豐富、風格之多樣,都遠勝前朝,呈現出絢爛多姿的局面。

楊普義:中國篆刻藝術賞析(二)

楊普義:中國篆刻藝術賞析(二)

漢印使用的文字從秦摹印篆發展而來,稱為繆篆。繆篆字形更趨方整,饒有隸意,接近當時通行的隸書。這種方整的趨向,不僅沒有使印章變得單調,反而寓變化於統一,寓圓於方,寓流動於平穩,充滿勃勃生機,形成了漢印寬厚、博大、沉雄的時代風貌。西漢之初,印章一般均加邊框,多鑿印,字的點畫不填滿方形空間,印風酷似秦印。西漢中期鑄印漸多,邊欄界格逐漸消失,印文筆畫盤曲增多,並向填滿空間的方向發展,形式種類愈加豐富。新莽時期,印工手藝更加精湛,印風變得精巧。到東漢時期鑿印又較前風行,印風也因此而變得挺峻,但渾厚嚴整不如以前。漢代的官印,以白文印為主流,最能體現漢印的典型風格(見圖一九八)。尺寸大體在2。3釐米見方,四字、五字、六字不等,多者達八九字。殉葬印中的帶官職姓名印則多達12字。官印的內容包括上自帝王、下至小吏的各種等級職稱,作為權力的象徵,除封授及佩帶外,主要用於鈐蓋公牘上的封泥,故通常稱為“封泥印”。其方法是用印鈐在有水分的泥上而產生印跡,待逐漸乾燥失水後,印跡便收縮、變形、龜裂、殘斷,形成一種趣味盎然的殘破美(見圖二○二)。漢銅印的製作工藝有鑄有鑿。鑄印嚴謹而凝重,線條渾厚而韌勁:鑿印則明朗而雄肆,線條爽利而挺拔。漢玉印用特殊的雕刻工具徐徐摩琢碾成,故勻淨而典雅,線條光潔而流動。但不論以何種製作方法完成,漢官印的總體特徵可以用“平正方直”四字概括。漢代的私印包括姓名印、表字印和臣妾印。這類私印往往在姓名、表字的後面加上“印”“之印”、“印信”、“信印”等字(見圖一九九)。有些私印為了識讀方便而將文字排成逆時針方向,這就成了“迴文印”私印比起官印來一般尺寸小得多,但形制卻十分活潑,從一面印到六面印,從子母印到“帶鉤印”,從朱白相間印到吉語、肖形與姓名合刻於一體的印,極富變化,其中還有一種以鳥蟲篆為印文的私印(包括一些吉語印),綢繆繚繞,屈曲填滿,豐茂穠麗,極富裝飾趣味,是漢印中的一枝奇葩,體現了漢代印工的高超技藝。

漢代的吉語印也非常生動,印面大小與私印相仿。內容多為“日利”、“日光”、“長年”“富貴”、“大幸”、“出入大吉”等(見圖二○O)此外用作殉葬用的吉語印又名“祝辭印”,文字最多者達幾十字。

肖形印(或稱圖案印),是用作求吉祥、去邪惡的佩印。肖形印常與名印同刻於一方,故漢代常有一面為名印,另一面為肖形印的兩面印。漢代肖形印圖案有動物、人物、建築、車馬等,內容豐富‘見圖二〇一)。其中“四靈”(即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出現較多,這與漢代的方士和道教有關。肖形印與漢代畫像石刻風格一致,多注重誇張外在的大形體,造型古樸而生動,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此外,漢代印章中尚有道教避邪用的“黃神越章”,承襲春秋戰國以來的習慣而使用的烙馬印、烙漆印,在銅器母範和陶器上留下的鈐印痕跡也屢見不鮮。這些都說明漢代印章曾用於社會各階層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漢印有如此輝煌的藝術成就,正反映了其實用範圍的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