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凜冬將至,哪些企業正在把“取暖神器”賣往歐洲

2022-09-29由 齊魯壹點 發表于 農業

冬天手凍出泡了怎麼辦

記者 黃壽賡

歐洲能源危機之下,為了順利過冬,自主採購取暖裝置成為當地居民的主流選擇。在採購熱潮之中,來自中國的電熱毯、電暖器、電吹風、空氣源熱泵等產品銷量持續走高。對應的,相關國內企業掀起生產熱潮,並在資本市場獲得青睞。

歐洲人買爆中國電熱毯

近日,“歐洲人買爆中國電熱毯”衝上微博熱搜。據時代財經,東莞一家電熱毯工廠今年電熱毯銷量是上年同期的3倍,也是近五年來的最佳紀錄。今年6月份工廠裝置就24小時運轉,三班倒,還專門為此擴招。廠裡的電熱毯主要銷往歐洲、北美,目前一個月銷量大約是10萬條。

凜冬將至,哪些企業正在把“取暖神器”賣往歐洲

中國海關總署的資料也顯示,今年1月,歐盟27國進口中國電熱毯月度數量為18。9萬條,2月、3月分別為7。3萬、6。1萬條,4月至6月分別為15。4萬、22。2萬、52。1萬,7月更是迅速增至129萬條,環比增長近150%。

在電熱毯外銷熱潮之下,老牌小家電企業彩虹集團走紅。作為國內家用柔性取暖行業極具競爭優勢的企業,彩虹集團經過持續的技術創新和經驗積累,在技術儲備上具有突出的優勢,形成一批核心技術,在電熱毯、暖手器產品領域優勢明顯。

從9月21日開始,彩虹集團一連錄得多個漲停板。公司曾釋出股價異動公告稱,電熱毯等家用柔性取暖器具、電蚊香等衛生殺蟲用品以國內市場為主,目前雖已組建了海外市場開拓部門和服務團隊,並在今年取得了一些電熱毯出口訂單,但訂單數量低且總體金額小,未對公司收入產生實質影響。

凜冬將至,哪些企業正在把“取暖神器”賣往歐洲

9月28日,彩虹集團盤中再度漲停,報29。04元,創逾一年半新高,這也是公司在近7個交易日內斬獲的第4個漲停板,累計漲幅達55%。

海爾熱泵上半年出口增幅超200%

相較於電熱毯這種小家電,熱泵作為取暖“大件”為歐洲人所追捧。據瞭解,熱泵是一種電能驅動、能夠高效利用低品位熱能的加熱裝置。基於逆卡諾迴圈原理,熱泵用少量電能驅動機組,透過系統中的工作介質進行變相迴圈,把低品位熱能吸收壓縮升溫後加以利用。

熱泵本身並不生產熱,只是熱的搬運工,與目前能效比低於1的主流燃煤、燃氣以及電制熱方式相比,其熱能能效比可高達3-4,且幾乎不對環境造成汙染,節能環保優勢顯著。

產業線上資料顯示,今年8月份,我國空氣源熱泵出口額同比增長59。9%至1。2億美元,均價上漲59。8%至1004。7美元/臺,出口量基本持平。其中,採暖熱泵銷量大幅增長、泳池恆溫熱泵銷量佔比下降,顯示歐洲對冬季取暖用品需求已提前進入旺季。

凜冬將至,哪些企業正在把“取暖神器”賣往歐洲

在熱泵外銷大軍中,國內家電龍頭海爾智家、格力電器、美的集團等是其中的主力。其中,海爾空氣源熱泵上半年出口銷額同比增幅超200%,訂單量增長10倍,法國、義大利、德國市場增幅居前。無獨有偶,美的集團也曾在半年報中透露,公司熱泵產品上半年出口增長了200%。此外,格力電器的熱泵產品也在銷往歐洲,增幅同樣明顯。

除了上述龍頭整機廠商,A股熱泵板塊內萬和電氣、海鷗住工、日出東方、華帝股份、大元泵業等企業也受到追捧,9月28日,海鷗住工、日出東方、華帝股份均漲停。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綜合來看熱泵為可再生能源採暖最優解。根據中國節能協會熱泵專業委員會,採用空氣能熱泵相較於電鍋爐、燃氣爐同等條件下可節省30-70%能耗。在地緣衝突導致的能源危機中,歐洲加速全面轉型可再生能源發展,持續看好歐洲熱泵高景氣。

光伏熱泵或成取暖“長期主義”

值得關注的是,在歐洲能源危機大背景下,歐盟擬製定“能源系統數字化”計劃,要求歐盟在2030年前在基礎設施方面投資5650億歐元(約3。93萬億元人民幣),以實現其綠色計劃,並結束對俄羅斯化石燃料的依賴。

具體舉措包括,2027年之前,在歐盟地區所有商業和公共建築的屋頂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在2029年之前,在歐盟地區所有新住宅建築上安裝太陽能電池板;在未來5年內安裝1000萬臺熱泵;在2030年底以前,讓3000萬輛零排放汽車上路。

由此,光伏熱泵被相關機構視為未來歐洲取暖的重要途徑。安信證券研報認為,光伏熱泵不是簡單的產品組合,而是1+1>2的解決方案,是能高效利用太陽能的光伏熱泵一體化系統,可透過控制光伏板溫度提升發電效率,以及削峰填谷提高光伏使用效益。但同時,光伏熱泵一體化產品需同時購買光伏元件和熱泵元件,費用較高,因此目前市面上一體化產品較少。

歐洲在碳中和目標下,各國光伏和熱泵的支援政策頻出,未來有望成為光伏熱泵普及速度最快的地區。以目前歐洲和美國的家庭數進行測算,未來光伏熱泵的市場空間或達1400億美元,國內日出東方、萬和電氣、映翰通、申菱環境、海爾智家、美的集團、格力電器、大元泵業等企業已在產業鏈上有相關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