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上線

2022-09-28由 湘湘帶你看社會 發表于 農業

火車站到辛家廟坐幾路

在路上“學歷史” 在地鐵“讀廣州”

9月26日至10月23日,“讀懂廣州”地鐵專列將線上運營。該專列是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乘客可在乘搭地鐵的過程中,透過“百件文物”的文圖資料,輕鬆讀懂廣州城史。

此前,文博界也曾做出類似探索,如打造“博物館之城”文旅如約專線大巴、在機場布展等,這些嘗試和創新都是為了讓文物“走出庫房、走出展櫃,來到市民身邊”。

  承載歷史榮光的文物圖片在車體兩側漸次排開

“咦!今天的車怎麼有點不一樣?”

9月26日10時02分,當廣州地鐵一號線西塱地鐵站上的乘客們隨著開啟的車門進入車廂,不禁感到幾分驚奇。

平時看慣了的車廂內飾今天全部“煥新”,而且每節車廂都不一樣:一件件承載著廣州歷史榮光的文物圖片在車體兩側漸次排開,旁邊的說明文字無聲地陳述著文物背後的故事;各節車廂的地板變成了不同的花色,有滿洲窗、有花階磚……

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上線

第一節車廂裡,“百件文物讀廣州”的大字和鎮海樓的大幅圖片赫然入眼;車尾,一連串的互動式題目讓人忍不住去挑戰。

作為建城2200多年的名城,廣州留下了多少珍貴的文物作為歷史的見證?將於9月27日開幕,由廣州博物館精選館藏百件文物策劃主辦的“‘讀懂廣州’系列文物展:百件文物讀廣州”將給大家提供一種全新視角的解讀。9月26日,作為展覽配套活動之一的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由廣州博物館聯合廣州地鐵公司打造的首輛地鐵文博專列“讀懂廣州”在廣州地鐵1號線正式發車。

廣州博物館副館長朱曉秋介紹,專列以“百件文物讀廣州”為主題,透過廣州博物館藏廣州歷史文化的代表性文物圖文資料,向公眾展現廣州2200多年曆史程序中所形成的紅色文化、嶺南文化、海絲文化、創新文化四大文化品牌,以期讓觀眾在乘搭地鐵的過程中,可以輕鬆讀懂廣州城史。

  共有六節車廂,打造“3D”沉浸式觀展效果

專列共有六節車廂,每節車廂分別展示不同主題,其中第二至五節車廂,將文物圖文資料及設計元素完美融合,以綠、藍、褐、紅四色為主色調,對應營造四種文化氛圍,“(秦)十四年屬邦”銘文銅戈、漢“蕃禺”漆盒、唐端溪箕形硯、宋“水軍修城磚”、明“寒濤琴”等珍貴館藏文物形象均在專列中精彩呈現。此外,還有獨具嶺南風味的元素:鑊耳牆、青石巷、滿洲窗、木棉花等,讓乘客置身其中,領略如同3D沉浸式的觀展效果。

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上線

“之所以選擇地鐵一號線,不僅僅因為它是1997年便開始執行的廣州第一條地鐵,對許多廣州人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也因為它的龐大客流量可以更好地將我們的展覽傳播出去”,朱曉秋表示,一號線每天客流量約120萬人次,對於致力於“打破博物館圍牆”的廣博來說是一個非常優質的、可資借力的公共文化空間,能讓博物館體驗更方便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國慶正好想帶孩子看些好展覽,今天真是太巧了,一上車就看到這個”,市民吳先生高興地對記者說,“這種形式很好,傳播效果很好,也能給在地鐵裡的時間增加多一些好看的資訊,不用總是刷手機了,哈哈!”

“讀懂廣州”地鐵專列自9月26日至10月23日線上運營。它是繼2019年“匠心神巧——廣作特展”、2020年“漫遊鎮海樓 細數粵童謠——廣州博物館粵語童謠文化展”、2020年“指間的廣州製造——‘廣府舊事’通草畫文化展”走進地鐵文化長廊、2021年“畫中話廣府——廣州博物館藏外銷通草畫中的城市生活展”走進某商業廣場之後,廣州博物館又一次透過優勢互補的跨界合作,讓文物走出庫房、走出展櫃,來到市民身邊。

  文創前沿

  公共交通,拓寬博物館邊界的第N種途徑

今年“5·18”博物館日期間,廣州博物館聯合廣州巴士集團公交公司推出了全國首條以博物館為主題,講述廣州歷史文化的“博物館之城”文旅如約專線(如上圖),串聯起廣州博物館、廣州藝術博物院、南越王博物院王墓展區、陳家祠、華林寺、錦綸會館、十三行博物館、粵海關博物館等近20家廣州市內重要歷史文化地標和文博機構。電車內部打造為集展覽、文物影片、文創、教育活動為一體的移動博物館體驗空間。

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上線

南漢二陵博物館是廣州最年輕的市屬博物館,位於風光秀麗、底蘊深厚的大學城。不久前,“南漢二陵博物館”公交站正式啟用,公交站名成為博物館最佳的“廣告牌”。此外,陳家祠、農講所、大元帥府等知名文博機構,也都有自己的專屬站名。

廣州首列地鐵文博專列上線

除了地鐵、大巴、公交站,還有機場——2021年5月18日,坐落於廣州白雲國際機場一號航站樓一層中庭的廣州藝術博物院白雲國際機場分院正式開館,首展“傳承與革新——嶺南畫派特展”反響不俗。研究者指出,公共交通線路不僅是大家每天出行的實用工具,也是城市文化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紐約的中央車站、倫敦的國王十字地鐵站等,它們既是繁忙的交通樞紐,又是許多遊客樂意一看的地標性景點。廣州的很多公共交通工具、線路、站點、設施,記錄了城市發展的資訊,讓人一聽就想起這站點附近的地理、歷史、人文等,已經成為城市記憶的一部分,恰是最佳的“開放式博物館”,是拓寬博物館邊界的第N種途徑。

相關附件

【來源:廣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