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奔跑在農技推廣路上

2022-09-25由 人民融媒體 發表于 農業

汶上縣農技推廣中心怎麼樣

本文轉自:張家界日報

全媒體記者 寧惠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從剛上班時默默無聞的一名農事推廣員,逐漸成長為高階農藝師,每走一步都腳踏實地、兢兢業業,他用心用情,為產業當好“護航員”;他矢志不渝,當好莓茶“研究員”;他誠心幫扶,為種植戶當好“指導員”……在平凡中實幹出彩,留下了農技人最美的身影。他就是2022年湖南省最美科技工作者——張家界莓茶發展服務中心主任、高階農藝師鄧武成。

保住果農“錢袋子”,當好產業“護航員”

農村出生的鄧武成,熱愛這片土地,熱愛農業、農村。從學校畢業後,他不忘初心,回到農業部門工作至今。

早些年,柑桔產業是永定區農業的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錢袋子”,然而蟲害對柑桔產業生產和發展造成了嚴重危害。懷著對農技推廣強烈的事業心與責任感,鄧武成幹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為切實阻滯柑桔大實蠅擴散,鄧武成透過野外調查、室內研究及創辦柑桔大實蠅綠色防控技術示範基地,探索出了以成蟲羽化監測為基礎,成蟲誘殺為核心,蟲果處理為關鍵的柑桔大實蠅防控整合技術體系,建立了綠色防控技術體系與專業化統防統治相融合,技術示範與農民參與或培訓相結合的新型推廣模式,取得了顯著成果。

全區累計創辦防控示範核心區25個,推廣應用面積39。52萬畝,挽回經濟損失7929。39萬元,節省農藥成本2882。99萬元。

2016年8月,由鄧武成主持的“柑桔大實蠅綠色防控技術示範與推廣專案”榮獲張家界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以“拓荒牛”精神,當好莓茶“研究員”

“幹農業,其實學習創新很重要,只有不斷積累,才能增強農業科技含金量。”鄧武成十分注重理論研究,熱愛學習,敢於創新。

永定區是張家界莓茶主產區,是“中國莓茶之鄉”,近年來,永定區委區政府大力發展莓茶產業,莓茶產業已經成為永定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當前,永定區莓茶種植總面積達13萬多畝。如何防治病蟲害是莓茶“一縣一特”和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最大瓶頸,也是茶農對莓茶產業發展前景最擔心的問題。

由於目前莓茶還沒有病蟲害種類和防治方法的指南,為了讓永定區莓茶產業保持持續健康發展,鄧武成在經費十分有限的情況下,堅持開拓創新,憑著“摸著石頭過河”的敢鑽敢創精神,組建了張家界莓茶產業發展研究院,與湖南農業大學植保學院合作,開展莓茶病蟲害種類調查研究三年來,首開先河地鑑定了莓茶點莖多黴潰瘍病、莓茶炭疽病、擬盤多毛孢葉斑病等莓茶病類3種,斜蚊夜蛾、黑尾大葉蟬蟲類2種,篩選出苯甲吡唑酯等4種藥劑,填補了國內外空白,莓茶病害綠色防治技術國內領先。

傾情奉獻 當好種植戶“指導員”

作為一名農技人,鄧武成深知推廣服務的重要性,鄧武成自1997年參加工作,先後在鄉鎮企業局培訓服務中心、永定區農業局等單位工作,從事農技推廣20多年,長期擔任科技特派員聯絡科技扶貧村累計12個,經營服務主體26家,推廣創新技術3項。多次獲得省市先進,為張家界市特色產業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作為永定區渡船坡水果場科技特派員,鄧武成既當產業發展技術員,又當科技扶貧指導員,只要一有空就會對農戶和貧困戶進行技術培訓,真心實意幫扶農民解決困難。他多次組織土肥等部門專家,對該水果場進行科技創新管理提高市場競爭力,建立了“渡船坡科技人才創新培育綠色水果示範基地”,因地制宜制定了綠色有機栽培管理及病蟲防控技術方案,推廣四項整合技術,降低了水果場病蟲害發生率,提高商品優質水果率達95%以上。

目前,該基地成為了市民遊客休閒賞花、觀光采摘的網紅打卡基地,每年3月至9月,吸引了眾多市民遊客來基地採摘觀光,唱響了渡船坡水果品牌。其註冊的“渡般坡黃桃”遠銷長沙等城市,實現年銷售額達600多萬元。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澱多少真情。”鄧武成心裡想的是農民,唸的是農業,裝的是農村,他一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新時期農技推廣事業、推進鄉村振興不懈努力,在這片希望的大地上,留下了出彩農技人最美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