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從13世紀到19世紀,“中國風”在歐洲是如何吹起來的?|新書架

2022-09-24由 封面新聞 發表于 農業

蘋果手機書架在哪裡找

封面新聞記者 張傑 實習生 鄭好

在工業革命之前的歐洲人印象中,中國是一個遙遠、神秘並且充滿詩情畫意的國度。歐洲的許多學者和藝術家都受到遠東進口器物或是冒險家帶回的遠東見聞的啟發,在文學、戲劇、哲學、建築和藝術等領域創作出大量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

自13世紀晚期開始,在歐洲出現了一種叫“中國風”的藝術和文化現象。馬可·波羅在元大都(北京)得到元世祖忽必烈接見這一事件,被視為是“中國風”興起的一個標誌。18世紀,中國風在歐洲發展到了頂峰。在此期間,法國的藝術家佛朗索瓦·布歇和義大利的藝術家詹巴蒂斯塔·提埃波羅借用了中國風式樣創作出了各自的成名作;德意志梅森和義大利威尼斯的窯廠開始生產仿中國式樣的瓷器;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下令在波茨坦夏宮內興建中國茶室。

從13世紀到19世紀,“中國風”在歐洲是如何吹起來的?|新書架

中國風並沒有隨著啟蒙運動的結束而衰落,在19世紀和20世紀還在持續發展。

值得提醒的是,中國風並不侷限於某一特殊的藝術媒介或特定的時代風格,它是一種廣泛的文化藝術訴求,從舞臺劇到陶瓷工藝,從哲學到室內裝飾,從漆器工藝到音樂,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伴隨著歐洲文明而成長。中國風在歐洲的產生與發展,對歐洲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不過,中國風這一學術術語則要到19世紀才得以確定,被用來形容受到中國或更寬泛一些的遠東文化影響的歐洲藝術潮流。1839年,該術語出現在法國,源於法語中的形容詞Chinois,意為“與中國有關的”,直到1883年Chinoiserie這一詞彙才被收錄到《牛津英語詞典》中。從20世紀開始,中國風開始作為藝術史學術術語被相關領域的學者們所採用。然而直到1961年,第一部對中國風進行綜述的專著才正式發表。

2022年7月,莫瑞納的作品《中國風:13世紀—19世紀中國對歐洲藝術的影響》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引進出版。這本書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為讀者勾勒出中國風在歐洲發展歷史的軌跡:第一部分分析和概括了13世紀末到17世紀中國風在歐洲的誕生和早期發展。此時的中國風往往與亞洲、非洲和美洲等地傳入歐洲的多種藝術潮流相混合,歐洲還未形成獨樹一幟的中式風格,這是中國風在歐洲的肇始期;第二部分集中闡述17世紀晚期到19世紀晚期歐洲盛行的中國風的發展,按照歐洲的歷史、政治、地域和文化等因素劃分章節,從法國開始,以義大利結尾。

有很長一段時間,學者更多地關注了從19世紀開始歐洲藝術對中國藝術家的影響。現在,對於中國近現代藝術史研究領域,長期致力於研究遠東與歐洲跨地域文化交流研究的義大利學者佛朗切斯科莫瑞納,填補了一個長期被學者忽視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