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解決許多人口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2022-09-16由 名人簡史 發表于 農業

如何發現雄性不育系

他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他是我國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的先驅者;他的研究成果解決了許多國家人口的吃飯問題;他就是被譽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解決許多人口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在北京協和醫院的一個病房裡,隨著一陣嘹亮的哭聲,一個嬰兒降生了,誰也不會想到,這個嬰兒就是後來譽滿世界,解決了無數人口糧問題的科學家——袁隆平。

袁隆平的家庭非常優渥,父親是知識分子,母親是大家閨秀。相對於當時的大部分人,出生在這樣的家庭,袁隆平是幸運的。就這樣,袁隆平在家人的呵護下度過了幸福的童年。

父母對袁隆平的未來寄予厚望,同時也讓他明白知識的重要性。在父母的影響下,袁隆平從小就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為他以後的學習研究奠定了基礎。

1936年至1949年,袁隆平跟隨父母輾轉多地,雖然換了很多所學校,所幸最終成功讀完高中,並且成績還非常優秀。

解決許多人口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在報考大學的時候,袁隆平和父親的意願產生了分歧。父親希望他報考南京的重點大學,但是袁隆平有自己的想法,雖然他出身條件優越,從小衣食無憂,但是當時的中國百廢待興。普通百姓在戰爭時食不果腹的形象讓他印象深刻。那時的他就明白,糧食問題是國家存亡和昌盛的關鍵,所以,他想讀農學院。在他的百般勸說下,父母終於同意了他的想法,於是,袁隆平義無反顧地報考了農學院。

1953年,袁隆平從農學院畢業後。袁隆平響應國家的號召,到偏遠地區的一所農校擔任教師。因為當時全國都在進行土地改革,並且遇上了災荒,全國人民都只能勒緊褲腰帶過日子。袁隆平親身體會過當時忍飢挨餓的艱難生活。他也深刻地意識到中國的糧食問題必須要儘快解決。

於是袁隆平便一邊教學,一邊利用課餘時間對稻田進行研究。雖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農校教師,但他利用自己大學期間學習的遺傳育種專業知識和查閱國內外多種農業科技雜誌等方法,踏上了自主探索和創造的道路。

解決許多人口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60年7月,袁隆平在稻田中意外發現一株特殊

性狀

的水稻。袁隆平非常高興,認為找到了優良品種,於是,他利用該株水稻試種,但發現其子代沒有達到預期,反而出現了不同的性質。所以袁隆平推論這株水稻是一株天然雜交水稻。於是,他改變思路,嘗試用人工雜交的方法培育出更優良的水稻品種。隨後用實驗證實了自己的猜想。

於是,袁隆平滿懷信心地開始了不斷探索與創造。1964年到1965年,袁隆平與科研小組在稻田中不斷進行雜交育種試驗。終於,他們在稻田裡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經過大量的觀察試驗,袁隆平對水稻雄性不育方面的知識瞭解也越來越深刻,並把研究的成果寫成論文發表在了《科學通報》上。

1966年5月,國家科委的領導看到了袁隆平發表的文章,覺得非常有價值,並給予了高度重視。並以科委的名義要求地方支援袁隆平的水稻研究。

解決許多人口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1967年6月,由袁隆平牽頭的水稻雄性不育科研小組正式成立。為了加快研究進度,袁隆平帶領團隊輾轉多地進行考察研究。

1973年,經過多年的努力,袁隆平的科研小組終於攻克了各種難關。並在水稻科研會議上發表了研究成果的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的研發成功。同時,這也標誌著我國水稻雜交研究取得跨越性進展。

1975年,袁隆平的科研小組摸索總結出一套完整高效的制種技術。在國家的大力支援下,在全國多個省、自治區成功地推廣了雜交水稻。袁隆平把在推廣中的經驗加以整理,並以論文的形式發表出來。

袁隆平經過10多年刻苦的研究實驗,在有關科研單位的協作下,攻克了各種難關,使雜交水稻的研究獲得全面成功,根據研究資料表明,秈型雜交水稻每年可以多養活7,000萬人口。

解決許多人口吃飯問題的科學家,“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從1986年開始,袁隆平開始研究產量與品質更高的兩系雜交稻。到1995年,兩系雜交水稻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又開始大面積推廣兩系稻。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幫助中國從糧食短缺邁向了糧食充足供應。

2021年5月22日,袁隆平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

回顧袁隆平的人生,一生致力於解決人民的吃飯問題,把所有的精力都奉獻給了雜交水稻的研究,哪怕只是一個農村教師的時候,依然不計成本,不圖名利,潛心研究。在他的眼裡,能為國家解決人民吃飽飯的問題,就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不知道各位小夥伴對袁隆平的看法如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