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10歲的孩子對父親視而不見,孩子情緒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2022-09-14由 清如許閱讀 發表于 農業

蚊子趨光性嗎

前段時間在超級育兒師的真實故事中,有這樣一組家庭讓人印象深刻。一個10歲的小男孩婁耘溥,編各種理由不想上學,和他父母的關係特別緊張。

在故事中我看到在他們的家裡,除了學習,婁耘溥和他爸爸之間幾乎沒有什麼可以聊的。小男孩父親很強勢,權威不容置疑的感覺。除了作業讀書,爸爸並在乎婁耘溥的感受。

比如,他專注於喜歡的玩具,爸爸就劈頭蓋臉地大罵他只知道玩,然後直接把玩具扔垃圾桶。婁耘溥只好躺在地上無助地哭泣。

飯桌上正安靜吃飯的婁耘溥,一直不停地爸爸逼問功課寫完了沒有,而婁耘溥直接反駁父親別問了,然後他就又躲進房間把門反鎖。

為什麼小男孩會出現這種情況,對父母有如此大的牴觸情緒呢?

原來是婁耘溥長期生活在父親壓抑的管教中,他的內心需求沒有被父親看見,導致他對父母非常牴觸,常常把自己反鎖在臥室,不想對他們說任何話,對他爸爸更是視而不見。

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避免掉入類似婁耘溥這樣的教育陷阱呢?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秋文心理”亞洲應用心理學研究院認證導師、青少年天賦與才華測評師摩卡,在《孩子情緒背後你不知道的秘密》一書中提出,孩子教育的關鍵是家庭。

10歲的孩子對父親視而不見,孩子情緒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如果我們要想讓孩子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緯度面對事件的成熟的心智模式。那麼,做父母的就需要在這個階段成為教練型父母,給孩子空間,把自主權交還給孩子,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為人父母要看見孩子的需求,讓孩子有界限感和歸屬感。

養育孩子的過程,就是父母在不斷學習、修行、升級的歷程。孩子在不斷地成長,為人父母的我們更加需要在關鍵的時刻做出角色轉變。

10歲的孩子對父親視而不見,孩子情緒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

一、為什麼要要轉變成教練型父母?

在孩子10歲之前所需的,和10歲的時候是有所不同的。0-3歲孩子需要的是保姆式陪伴,也就是更多的陪伴和呵護,3-6歲的孩子需要稍微放手,訓練他的行為習慣。

根據摩卡在書中提到,在青春期前置的心理狀態,孩子在9歲、10歲就開始執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他們開始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對於這一階段孩子來說,他們更多的是希望被父母理解和看見,希望得到父母更多的肯定與支援。因此,為人父母角色要有大的轉變,成為一個教練式父母,帶領著他往更好的方向發展。

二、怎麼做才能重新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呢?

1.看見和理解,是開啟孩子心門的鑰匙

“看見”與理解,是親子關係溝通的基石。

其實,剛開始孩子就是一張白紙,內容全靠父母繪製。世界上沒有有問題的孩子,那些所謂的有問題的孩子,都是長期沒有被“看見”,得不到理解的孩子。

比如,當婁耘溥在專注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可以站在他的角度上,換位思考,不是一上去就破口大罵、強行扔掉他的玩具。

2.不做管教式父母

日本心理學家岸見一郎在《不管教的勇氣》中寫道:習慣形成期要“拉拉韁繩”,其他時候儘量給予孩子足夠的空間。所以,在孩子的養育過程中,我們不能做一個管教式父母。

所謂管教式父母,就是盯著孩子沒有做到的部分,他們基本上很少認可和鼓勵孩子已經做到的,但是,孩子哪裡沒有做到,就立馬跳出來,抓住孩子不足的部分,絕不放過。

比如,當婁耘溥的父親要想讓他做作業,就不要飯桌上不再喋喋不休地詢問他,只關心學習。更要關注婁耘溥的內心世界和想法。而不是一直指責他為什麼不學習。

要想讓孩子自覺主動地學習,父母首先要做到的是管住自己的嘴,充分地“看見”和理解他們。

3.讓孩子有邊界感和價值感。

周國平曾說:“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它懂得尊重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這個距離意味著對於對方作為獨立人格的尊重。”

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著兩種感覺,那就是邊界感和價值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隨著他們漸漸長大,需要的空間越來越多,所以為人父母,需要給他們更大的空間,肯定他們的價值。

為人父母者不管是行為還是思想上,關於孩子的決定,應該從尊重他們開始。比如,讓孩子能自己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玩自己喜歡的玩具等。

另外,我們還要培養孩子的自信,讓他有價值感。就是讓孩子能得到父母的嘉許和欣賞。

因為孩子永遠是從父母的眼中看見自己未來的樣子,就算他什麼都做不到,他也值得被父母嘉許和鼓勵。 只有這樣,他才能更願意去做一件事。

比如,婁耘溥不想學習,那麼他的父母就應該試著發現孩子的優點,用肯定、鼓勵和讚美來激發他的學習慾望。

俗話說人無完人,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孩子。孩子是一張白紙,他未來會如何成長,全靠父母的塗抹。

寫在最後:

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看見”和理解,孩子情緒背後秘密的書。書裡有大量的真實案例,告訴我們為人父母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養育,每一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教養方法。

沒有一種養育方法能夠放之四海而皆準,所以,父母要不斷地轉變相應的角色,對孩子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讓孩子更好地成為他自己。

如果你也正苦惱孩子的養育問題,不知道如何處理親子關係。那麼,這本書推薦給你,讓你化解孩子的情緒將不再是難題。

10歲的孩子對父親視而不見,孩子情緒的背後究竟藏著什麼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