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播州區鐵廠鎮描繪生態文明新畫卷

2022-08-27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農業

播州區鐵廠鎮有多少人口

煙花三月,綠意蔥蘢。沿著位於遵義市播州區鐵廠鎮三星村的烏江河畔一路前行,峰壁險峻,江水清澄,倒影沉碧,眼前猶如一幅水墨畫。

眼前宜人的風景,來得並不容易。沒有親歷這些年的變化,很難相信眼前的這片碧波曾是網箱魚集中飼養區。曾經的三星渡口網箱密佈、水質渾濁,還帶有濃濃的魚腥味,人從岸邊走過去都得捂著口鼻走。

位於三星村的三星渡口,湘江與烏江交匯於此,是遵義、貴陽、黔南的交界點,曾是三地水運物流集散地。

家住三星村的潘雲貴,一直以捕魚養魚為生,十多歲開始就下河捕魚,後來開始發展網箱養魚,最多時有100多個網箱。

“過去,江面上密密麻麻鋪滿網箱,還沒走到江邊,就能聞到一大股魚腥味。”潘雲貴告訴記者,那時候,大家看著網箱魚能賺錢,不少村民都紛紛在江面“扎堆”養魚,雖然賺了些錢,水卻汙染了。

順應期盼,還河於民。2018年,播州區按照省委、省政府有關決策部署,開始全面取締網箱養殖,短短一個月內,拆除了烏江流域網箱24萬平方米。

網箱拆除、分段整治、處理汙染源……一項項措施落地落實,腥臭的河流迎來了華麗嬗變。

轉產上岸後,在鐵廠鎮黨委政府的引導下,潘雲貴開始發展特色種養殖。

去年,潘雲貴靠40多箱蜜蜂、5畝柑橘、4畝板栗、上百隻雞和鴨,收入10多萬元。透過發展“庭院經濟”,潘雲貴的日子過得越來越滋潤。

家住三星村的胡登明,是位老黨員,轉產上岸後,他將自己10多年前栽種的20多畝經柑橘進行精心打理,科學種植,去年,胡登明種植的柑橘賣了10多萬元。

“退漁後,在政府引導下,我及時轉產,收入沒受影響,過得更舒心了。”胡登明說。

此外,胡登明還常到烏江邊上巡視,但凡看到一個再小的垃圾,他都要撿起來。“我從小在烏江邊上長大,守護這一江清水就是我的責任和使命。”胡登明笑著說。

岸更青了、水更綠了、天更藍了、景更美了。曾經養魚為生的漁民,如今紛紛主動加入到保護烏江的陣營中來。

綠色發展深入人心,水韻風光裝扮三星河畔。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鐵廠鎮,經歷“蝶變”後,愈加的靈動。(蔣洪飛)

【來源:貴州日報】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