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科普丨@湖南人汛期地質災害隱患如何防?

2022-08-26由 瀟湘晨報 發表于 農業

如何防止地質災害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胡衝 楊豔 長沙報道

5月22日以來,湖南發生了持續超過10天的強降雨過程,導致土壤含水飽和、江河湖庫底水偏高,引發山洪和地質災害、中小河流洪水和涉水工程險情的風險增加。

6月1日以來,湖南發生今年入汛以來最強降雨過程。此次強降雨,導致沅水、資水一號洪水形成,資水、沅水乾流部分河段小幅超警戒水位,部分支流水位漲幅達3米至6米。目前,湘、澧水乾流和洞庭湖水勢平穩。

湖南省防指指出,目前我省已全面進入主汛期,且當前正值暴雨集中期、災害多發期,各市州均是當前防汛抗災工作的重點區域。對汛期地質災害的隱患排查,更直觀地體現了各地的防災能力的高下。

汛期地質災害,政府部門和防災責任單位該如何防?

一是做到隱患風險排查到位。

地質災害的隱患風險排查,就像人接受體檢一樣要定期開展,特別是在汛期,每一輪強降雨或持續降雨後,地質災害隱患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一些具備發育地質災害地質背景條件的區域會出現新的隱患,一些已有隱患會不同程度的發展,汛期地質災害排查就要把重點放在這些部位,充分利用已有資料,結合新技術手段,儘早識別新的隱患和已有隱患變化情況,精準評估其風險,為有針對性地採取防範措施打好基礎。

二是做到防災責任落實到位

。對排查發現的新的隱患,要抓緊落實防災責任,確定防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監測預警責任人。對已有隱患,要梳理已有責任人的變化情況,特別是群測群防員的變化情況,出現變化的,要及時重新明確防災責任人和群測群防員。

三是做到監測預報預警到位

。進入汛期後,要及時組織群測群防員上崗到位,按照汛期監測要求開展簡易監測;配備有專業駐守技術隊伍的地區,專業人員也要就地駐守開展巡查指導;同時,對一些具備條件的重要隱患點安裝佈設專業監測預警裝置,採取“人防+技防”的方式,提升監測預報預警水平,及時向有關人員釋出預報預警資訊,為社會公眾和相關行業提供災害預警資訊服務。

四是做到預案演練和臨災避險撤離到位

。針對每一處隱患點和危險區,制訂人員轉移避險預案,明確組織者、避險轉移路線和安全場所,組織受威脅人員開展培訓和應急避險演練。強降雨期間,要結合監測預警資訊,及時快速地對地質災害發生髮展趨勢進行會商研判,對擬採取的防範措施做出決策,特別是做出人員避險撤離決定後,應立即組織實施,堅決杜絕患得患失、猶豫不決而貽誤最佳撤離時機的現象發生。

五是做到危機綜合管控到位。

一旦發現險情或發生災害,就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並按預案規定做好危機綜合管控。對危險區內的道路交通、水、電、氣等設施,該封的要封,該斷的要斷,防止出現次生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其他損失。特別是要加強對已撤離人員的管理,防止避險人員迴流遭受二次災害的危害,造成人員傷亡。

六是做到部門協同聯動到位。各級自然資源、應急、水利、交通、住建、公安等部門要在同級政府統一領導下,各司其職,加強資訊共享和協調配合,共同做好地質災害預防、治理和應急搶險各項工作。

汛期地質災害,基層社群和社會公眾又如何防?

一是主動樹立災害風險防範意識

。我國是包括地質災害在內的各類自然災害易發高發的國家之一,這是由我國的地理位置和複雜的地質構造等背景條件決定的,也是我國的一個基本國情。因此,我國的基層社群和社會公民普遍樹立災害風險防範意識,對於減輕災害風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是主動學習掌握必備的防災知識和技能。

特別是工作、生活在山地丘陵區的廣大公民和居住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群眾,要主動參加政府部門組織開展的防災知識培訓和防災應急演練,提升自己對各種地質災害等自然災害的認知水平,掌握一些必備的防災避災技能。

三是主動關注汛期氣象預報和地質災害預報預警資訊

。山地丘陵區的基層社群和居民以及在這些地區出差、旅遊的人員,要透過電視、廣播、網路、手機等,主動關注汛期降雨預報和地質災害等災害風險預警資訊,合理安排生產、生活活動和出行路線,避免在汛期盲目前往一些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域。

四是主動配合、積極參與政府部門組織的防災減災避災行動。

山地丘陵區的居民,在日常生產、生活中,要自覺避免一些隨意開挖坡腳、隨意堆土棄渣等易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不當行為,居住在隱患點、危險區附近的居民,在災害來臨之前,一定要主動配合政府組織的臨災避險撤離行動,守紀律、聽指揮,切實保護自己和家人免遭地質災害的危害。

作者:胡衝 楊豔

編輯:劉良駿

本文為湖南頻道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原文出處連結和本宣告。

本文連結: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2/06/05/11353487。html

【來源:紅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