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林漁牧網

您現在的位置是:首頁 > 農業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2022-08-23由 小陳茶事 發表于 農業

很硬的茶葉是什麼茶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在某音看到一位教授。

頭銜很長很長,一口氣念下來差點咬到舌頭。

大略就是某某協會,某某理事,某某大學客座教授……云云。

並且這大學還很有名,是國內排前十的211985。

因為這所大學的知名度,這位茶學客座教授的專業度,受到了極大的認可。

看官的想法很簡單,身為這所知名學府的教授,哪怕只是客座,也是極牛的,那麼,他的茶學知識,也應該是極棒的。

所以,他講的一些茶知識,便被認可了。

人們是先認可了這所大學的牌子,繼而才認可他的。跟他所講的知識專業與否,無關。

普通人只認學校的牌子,不認專業不專業。

話說回來,茶知識,普通茶客又有幾人專業呢?

還不是平時上誰家買茶,聽茶掌櫃講幾嘴,便記下來,人云亦云的多,哪分得清孰是孰非?

於是,這位頂著某知名學府茶學客座教授的大叔,便堂而皇之地,成為了某音上的,一位茶界大神。

C位出道的那種。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2》

其實,聽了一小會兒,稍微有點茶知識的人,便知道,這位客座教授其實不專業——在茶學上。

茶學其實是個很大的範疇,有生物化學,有栽培種植,有加工生產,有機械,有審評,有銷售。。。。

普通人平時接觸得最多的,是審評模組與銷售模組,而這兩塊,是最末梢的,在茶學裡並非主流。

所以,如果這位茶學客座教授是專業的,那麼他的專業也未必在茶葉的審評、各茶類的品鑑與辨別上面——這一點,從他並不分得清正山小種與煙小種便可以看得出來。

而如果一個研究茶樹種植、遺傳的教授去講茶葉的品評,審評,品鑑,正巖半巖的區分,這還真的有點,跨界。

就像一個醫生,是肝膽科的,他敢不敢去給孩子接生?

他要是開個某音號,去教母親們如何生孩子,你們信不信?

專業不對口嘛。

術業有專攻。

種茶的就專業種茶,喝茶的就專業喝茶,這才是人間正道。

種茶的去教人喝茶,喝茶的去教人種茶,一個賣茶的偏要跟人大講種茶經,一個賣茶的偏要詳細把茶葉加工的流程講得清楚明白,是不是很跨界?

跟專管九省販駱駝也沒啥區別了。

並且,一個人不專注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一門心思只想在賺錢的賣茶領域去發展,也太不務正業了。

尤其,這個賣茶的領域還是他不專業的——借用在種植方面的專業身份來橫跨到賣茶領域去彰顯自己的專業,這種操作,本身就不夠專業。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3》

他的粉絲說,教授肯定是專業的。

然後我就想到了老S,想到了桐木的茶農,想到了武夷山胡歌的太公。

他們都是在自己的茶類裡,製茶技術非常專業的人。

可惜的是,他們都沒有文憑。

老S是初中畢業,半路出家,自己跟方大師偷師學藝學的製茶技術,後來又自費請老製茶師到家裡來傳授獨門秘笈。

桐木的茶農是跟父親學的製茶技術,父親是跟爺爺學的製茶技術。

論文憑,他頂多也就高中畢業。

還有武夷山胡歌的太公,在那個年代,沒有大學,估計私塾上過幾年吧。

這些,都不是教授,也不是博士,甚至,連拿得出手的文憑都沒有。

可是,有什麼要緊呢?

年年春天,鮮嫩的茶青採下來,在他們的手上,經過十幾天半個月大半年,就能變成醇滑爽糯的、鮮香醇爽的、巖骨花香的好茶,奉獻給我們的茶友。

這種本事,這種日積月累,甚至祖輩傳下來的技藝,技術,技法,難道不值錢麼?

這種實踐當中生成的智慧,這種心血的結晶,難道不比那本紅本本,更加地實用,更加地施惠於茶友們?

他們生在茶山,長在茶山,日日與茶為伴,他們對茶樹的瞭解,更甚於那些書本上不會說話的文字。

難道,不是教授的他們,就不專業了麼?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4》

在茶界,需要專業。

需要專業的人,把專業的知識,傳遞給廣大愛茶之人。

當然並不一定要高深難懂的、不實用的那些知識,普通茶友要的,是如何喝,如何買,如何辨,如何品。

要的是日常而實用的東西。

這些東西,其實跟教授沾不上邊。

教授們是做學問的,研究,研發,培育,這些,是教授們要做的工作。

有更多的好品種選育出來,這些新品種產量更高,更抗寒更抗旱,更防蟲更耐凍,扦插繁殖率高,持嫩性強,制優率更高……才可以更好地為茶農們服務,為茶友們生產出更多的新品種,製作出更多的好茶來。

所以,看到教授,我們要尊重,要尊敬,但也並非教授講的每一句話,都是真理。

比如,研究栽培種植的教授,就不一定能分得清正巖茶與半巖茶。

比如,研究普洱茶的教授,就不一定喝得懂福鼎白茶——至少不會比巴不得跟茶樹吃住睡在一起的老S專業。

比如,研究武夷巖茶品種培育的教授,就不一定能弄清黃茶的悶黃與龍井的炒制秘訣——專業加工製茶的傳承人會更懂。

如果這位教授講自己本專業的知識,那當然應該敬重。

但,一旦脫離了本專業,跨了界,講到了別的領域的東西,研究武夷山土壤的教授講起了茶葉審評,研究雲南大葉種的教授講起了福鼎白茶的日光萎凋,那就未必句句是對的了。

就像村姑陳如果去撿剔茶,未必比專業挑撿茶十來年的老阿姨專業。

雖然她們不會寫文章,但單論挑茶,她們是專業的。

很專業。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從武夷巖茶、白茶、紅茶,到普洱茶,是教授懂茶,還是茶農懂茶?

《5》

我其實不迷信科班出身,我只迷信經驗的積累。

現實是,某法律顧問,考律師證考了十來年都沒考過,但他辦的案子,例例都堪稱經典。

而那位一考就過的律師,辦了好幾個證據確鑿的案件,還當的是原告,還輸得很慘。。。。。

有些人,只適合考試,而有些人,只適合實戰。

就讓適合研究學問的人,去搞研究吧。

茶葉的審評與銷售,雖然賺錢,還是留給適合它的、非科班的人來做吧。

上帝的歸上帝,凱撒的歸凱撒。

阿門。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瞭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鑑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